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6篇
  免费   720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218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71.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该地震的参数如下: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震时间: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18时43分;震中位置: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972.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气旋的演变趋势与灾害风险,探讨了我国周边海域热带气旋强度及频数的气候变化特征,从风险分析的角度提出了热带气旋灾害风险概念框架,基于风险评价指数法初步构建了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应用GIS技术实现了我国周边海域热带气旋灾害风险的等级区划。结果显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周边海域热带气旋频数和平均强度在近60年来呈现弱的下降趋势,但近10年来,台风及以上级别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极值明显增加;热带气旋灾害高风险区位于南海北部和菲律宾海东部洋面。   相似文献   
973.
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著名的走滑断裂活动带,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以其中的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为研究对象,从沉积体系、沉积中心和层序构型三方面分析沉积对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对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的展布特征与迁移规律具有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走滑活动错开先期形成的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使同期形成的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随时间发生横向迁移;使沉积区发育的三角洲扇体进积特征不明显。断裂走滑活动通过改变可容空间大小,制约层序构型和沉积相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974.
A survey on the hyperbenthic communitie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Sishili Bay in the Yellow Sea in July 2009,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utativ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a sewage outfall, a harbor and an aquaculture site on the benthic ecosystem. An Agassiz net trawl was used to collect hyperbenthos at 10 sampling stations. Species, diversity, abundance, and biomass were analyzed against water sample data and historical data obtained from records from nearby Yantai City. Fifty-two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region, of which Crustacea were the most abundant taxon, followed by Echinodermata. Dominant species included five crustaceans, two echinoderms, one mollusk and one fish species. The results of a BIOENV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NO3-N and Chl-a were sligh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yperbenthic community structure, while other factor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including sediment grain size and the percentage of TN and TOC in sediment. Abundance- Biomass Comparison (ABC method) curves indicate that the hyperbenthos in Sishili Bay had been disturbed by putative sources of human activities. Eight out of 10 stations were classified as "moderately perturbed" to "perturbed".  相似文献   
975.
全球海域大风频率精细化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年8月-2009年7月高精度、高分辨率的QN(QuikSCAT/NCEP)混合风场,对全球海域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进行统计分析,为航海、防灾减灾、海洋能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全球海域6级以上大风频率具有很大的区域性、季节性差异:1)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大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余海域,尤其是南印度洋“咆哮西风带”海域出现频率最高,高值中心在60%以上。30°N以内低纬度大范围海域的大风频率整体较低,基本在10%以内,仅在阿拉伯海、琉球群岛——台湾岛——南海大风区一带、南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一带存在以东西向椭圆状海域,在20%-40%;2)冬半球的大风频率远大于夏半球,1、4、10月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大风频率明显强于其余海域,7月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大风频率较高,北半球大部分海域在10%以内,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中国海,由于受到强劲西南季风的影响,为北半球的大风频率相对大值区,尤其是阿拉伯海大部分海域在50%以上,大值中心甚至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76.
为探究湛江近海域海洋沉积物中含氯多环芳烃的生物学毒性效应,选取湛江近海域2个地点(TS和JSW)采集样品,以含氯多环芳烃为目标,制备沉积物提取物,将斑马鱼胚胎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沉积物提取物中,观测供试斑马鱼胚胎的死亡和畸形情况。结果表明:TS采样点沉积物提取物的LC50为15.98 mg/mL(48 h)和14.41mg/mL(96 h),JSW采样点沉积物提取物的LC50为19.89 mg/mL(48 h)和16.36 mg/mL(96 h),且致死效应呈现浓度依赖关系;TS和JSW 2个采样点沉积物中含氯多环芳烃能导致斑马鱼胚胎卵黄囊水肿、心包水肿、脊椎弯曲等致畸效应,其致畸效应与暴露浓度基本呈浓度依赖关系。湛江近海域沉积含氯多环芳烃物提取物对斑马鱼胚胎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和致畸毒性。  相似文献   
977.
时翠  林进清  薛峭 《热带地理》2013,33(4):387-393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雷州半岛西岸海域水体环境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结果表明:(1)表层海水中的石油类和PO4-P两项评价指标严重超标,超标率达100%;部分站位的pH、Cr6等指标存在着超标现象。(2)除站位HND5外,海域水质均处于低贫营养化水平,且西南部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小于东北部海域,部分站位PO4-P含量超出第三类水质,存在一定的污染危险。(3)从水质排序看,西部海域水环境质量高于东部海域。模糊隶属度高值区出现在乐民港、盐灶、江洪港和蛋场港附近,以及江洪港湾内和蛋场港湾内。(4)表层海水中部分检测项目超标是受近海作业、船舶油污水和上游污染物的影响;近海作业逐年增多,海洋捕捞、海产养殖发展迅猛,造成江洪港附近海域石油类、PO4-P和部分重金属超标严重;乐民港及盐灶附近水质较差可能是由于铁山港的污染物顺流而下所致。  相似文献   
978.
采用自动鱿钓(AJ)和灯光罩网(LAFN)定点采样,对南沙群岛北部海域(12—16°N,112—116°E)鸢乌贼生长、繁殖、摄食及资源分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灯光罩网渔获中鸢乌贼的胴长范围为65—231mm,体质量范围为6—580g;自动鱿钓鸢乌贼胴长范围为108—215mm,体质量范围为38—400g。自动鱿钓和灯光罩网鸢乌贼雌雄性比分别为32.0和1.4。南沙鸢乌贼雌性个体出现两个性腺发育高峰期,即101—120mm与161mm以上胴长组,4—7月为繁殖高峰期。鸢乌贼以大眼标灯鱼、尖头燕鳐等中上层鱼类为主,还摄食同类以及钩腕乌贼属等其它头足类及少数蟹类,雌雄个体摄食强度随胴长增加而增加。自动鱿钓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1—38pc/(line·h),平均值为12pc/(line·h);而灯光罩网CPUE为15—50kg/net,平均值为35.7kg/net。南沙群岛北部海域鸢乌贼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和营养生态学研究价值,灯光罩网是开展南海鸢乌贼渔业资源研究的较佳采样方式。  相似文献   
979.
广东阳西近岸海域波浪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阳西近岸测站1a实测波浪资料及岸边同期风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该海域的波浪特性,得出研究海域不分方向H1/10年平均值为1.00 m,常浪向为SE向,出现的频率为38.35%,强浪向为SE向,观测期间的最大波高出现在0814号"黑格比"台风期间,Hmax值为8.31 m.用已有的理论分布函数对实测统计数据进行拟合,筛选出研究海域的波高分布、周期分布及波高与周期联合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双参数威布尔理论波高分布、杨正己威布尔周期分布、朗格-赫金斯83模式或者孙孚模式较为适用于本海区的波高分布、周期分布、波高周期联合分布;结合相应的风速风向资料,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该地区的波高与风速之间、波高与波周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0.
厦门至珠江口间沿岸海域中华白海豚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海域和珠江口海域是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2个重要分布区,但对这两地之间沿海白海豚的分布情况还缺乏了解.通过走访厦门至珠江口之间12个渔港码头或渔村的渔民,共获得有效问卷168份,探讨了厦门至珠江口之间沿海历史上和当今中华白海豚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渔民见过白海豚的比例越高;历史上(20~30a前),东山、汕头、甲子、汕尾和马宫等地沿海曾有较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分布;如今,在东山湾和汕头海域还有中华白海豚的出没.通过进一步的截线抽样法调查,证实了汕头海域还有白海豚的分布,东山湾还有渔民观察到白海豚,但尚待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