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2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1234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379篇
海洋学   1029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38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海堤是海岸带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保护屏障。海岸侵蚀的加剧将导致海堤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 增加海岸带地 区遭受极端风暴洪水的风险, 进而影响到海岸带地区的安全。本文选择上海石化这一遭受海岸侵蚀较为严重的区域作为研究 区, 利用 GIS 分析了 1972—2020 年近岸海床侵蚀特征, 并基于 2000—2020 年-5 m 等深线变化评估了上海石化近岸海堤的 稳定性。结果表明: 1972—2020 年间上海石化前沿海床整体以侵蚀为主, 石化近岸东侧以及西侧局部的浅滩侵蚀明显, 城 市沙滩中段、第 6 次围堤处以及码头东岸海堤稳定性最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考虑海堤稳定性薄弱段出现极端风暴洪水漫 堤或溃堤情景, 模拟并分析了上海石化 2010 年 、2030 年和2050 年遭受千年一遇极端风暴洪水的风险。结果显示: 在 2010 年基准年情景下, 受海岸侵蚀作用最明显的城市沙滩和第6 次围堤区域遭遇极端风暴洪水的风险最高, 到 2050 年, 当前稳 定性较好的海堤安全性也将大大降低, 与 2010 年相比, 上海石化近岸地区的直接经济损失将会增加近 3 倍。  相似文献   
992.
文章基于2022年春、秋季开展的龙岐湾沙滩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较场尾沙滩、大塘角沙滩、黄泥湾沙滩和桔钓沙沙滩的剖面特征、沉积物粒径和裂流发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4处沙滩剖面的坡度秋缓春陡,剖面受风浪和潮汐直接作用时坡度变化大,受遮蔽时坡度变化小,整体呈冬春淤积、夏秋侵蚀;沙滩沉积物以中砂、粗砂和砾石为主,粒径变化不大;沙滩均无明显裂流发生,为低风险等级。建议开发沙滩旅游应考虑季节性的补沙方案,开展围垦养殖和海岸工程应注意削弱ESE向和SE向的波浪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文章运用 ArcGIS10.5软件的DSAS模块的端点变化率、线性回归率等算法,以莆田市 1984年、1994年、2004年、2010年、2014年和2019年6个时期的google遥感影像图(Landsat卫星)为数据源,分析莆田30余年来围海、填海工程及其他岸线类型的变迁过程。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发现:①1984—2004年,围填海工程基本以围海养殖和围海盐业生产为主,胜利、澄峰、后海、东峤围海垦区占围海工程90%以上;②2004—2014年,填海造地工程飞速发展,临港产业园、妈祖城、东吴港区、石门澳等大面积区域性填海面积约60 km2,约占全市填海面积的93%;③近5年来,大批围海工程转产转型,围海面积逐年减少,生态修复岸线和砂质岸线迅速增长,海岸保护能力不断升级。莆田围填海工程建设提升了莆田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增加了海洋经济产值,适应了城市发展需求,但海岸保护功能降低、纳潮量减少、生物多样性损伤、水质恶化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生态海堤、蓝色海湾等海洋修复工程的实施,改善了海岸防护工程的功能体系,提升了海岸带生态环境自适应能力,为推进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为解决当前我国海岸侵蚀现象严重以及海岸防护手段较为单一的问题,文章分析我国海岸侵蚀的成因,并从结构性措施和非结构性措施2个角度分析海岸防护手段,从而应对海岸侵蚀灾害。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海岸侵蚀的因素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目前我国应对海岸侵蚀主要采取结构性措施,即从工程视角加强海岸防护,主要包括硬防护结构和软防护结构2种;未来将采取非结构性措施,即从社会科学的视角规范人类行为,从而对海岸进行防护,主要包括规划管理、法律政策和教育普及3个类型。  相似文献   
995.
海南岛三亚湾现代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岛三亚湾海滩沉积物主要以中细砂为主,中值粒径在2.0~2.5Φ之间,为细砂质,少量样品在1.0~2.0Φ之间,属中砂质,适合于海滩旅游。近岸海底沉积物总体分布较细,为砂-粉砂-黏土的组合,仅仅在海湾西侧靠近岬角处,以中粗砂为主。近岸海底沉积物是低海平面时古河道的堆积物,能够为现代海滩提供很好的砂源,为确保海滩的稳定性提供了物质前提条件。但是,由于近20年的海岸开发,海滩东部受到人类开发活动的深刻影响,人为排放的有机物污染使海滩部分出现泥化和变黑,而且,由于人为的违规建筑物紧逼高潮线和大潮高潮线,破坏海滩的整体形态,改变海岸的动力条件,进而破坏了海滩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96.
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近10年来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出:(1)中国海域海平面变化时空差异明显,沿海海平面高值出现在8—9月,最低值出现在2—3月,季节最大差值可达20.75 cm;黄海和东海海区东南高、西北低;南海夏季西低东高,冬季东低西高;从辽宁到广西海平面上升速率差异大,范围在-2.1~10 mm/a之间;相对海平面上升较快区域主要是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2050年3个地区海平面预计分别上升980、720、520 mm。(2)地面沉降已经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地区尤为突出。(3)每年8—9月为我国一年中的海平面最高月份,此时也正是热带气旋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高峰时段,在季风、热带气旋等共同作用下,东南沿海高海平面将对东南沿海城市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97.
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地区灾害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浅地层剖面、岸滩剖面测量、遥感解译等资料,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地区的主要灾害地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内主要存在埋藏浅层气、埋藏古河道、海岸侵蚀等几种灾害地质,并对各种灾害地质的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论述,最后绘制了研究区域内灾害地质因素的平面分布图。  相似文献   
998.
河口海岸凸体冲刷坑最大深度及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海岸山体凸体的冲刷坑最大深度及其形态,可以近似看作是在潮流作用下非溢流丁坝的坝头冲刷坑。已有丁坝坝头冲刷坑最大深度的计算公式未考虑往复潮流及含沙水流的作用,首次提出考虑悬沙含沙量的影响,同时对其冲刷坑形态提出了计算方法,经过对6个浙江省河口、海岸和海湾内凸体形成的冲刷坑最大深度及形态的验证,结果计算与实测值十分吻合。应用本文公式定量地解释了丁坝长度减少、含沙量年内变化和其他各因素变化对冲刷坑最大深度、形态等变化的定量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河口海岸测流仪器比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直读式海流计、ENDECO海流计和ADP测流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ENDECO所测流速比直读式海流计偏小约4.2%,流向偏小2.4%;ADP测得的流速比直读式海流计偏大6.1%,流向偏大3.6%,但ADP测量数据更稳定;由三种仪器测得的涨落潮平均流速相对偏差均在10%左右。三种仪器的观测数据可比性强,同时使用时完全能够相互对比分析。流速小于30 cm/s时,由于仪器的摩擦阻力作用,直读式海流计精度变低;流速大于30 cm/s时,三种仪器测得的结果相差较小。与直读式海流计和ADP相比,ENDECO海流计对流向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00.
紫菜在分类上属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纲(Phodophyceae)、红毛菜亚纲(Bangiophycidae)、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全世界约有134种,广泛生长在全球海岸的潮间带,其栽培生产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北起辽宁省,南至海南省都有紫菜的分布,共记载过22个物种或变种,其中主要栽培品种有2个,北方的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和南方的坛紫菜(P.haitanensis Chang et Zhe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