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6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348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428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607篇
海洋学   55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103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家界水环境演变与旅游发展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全华  陈田  杨竹莘 《地理学报》2002,57(5):619-624
通过实地监测并全面分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环境演变趋势,发现金鞭溪水质下降最为明显,而且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呈现出加速恶化的趋势。金鞭溪水质恶化主要表现为蓝藻,绿藻迅速繁殖,感官质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上游接待区锣鼓塔排出的污水中总磷超标,通过建立基于环境脆弱因子的动态阈值模型,计算得出:在不超出张家界景区最为脆弱的环境因子-金鞭溪水质标准:总磷≤0.02前提下,金鞭溪上游接待区住宿设施生态阈值,春季临界床位数1186,夏季为3057,冬季为545,秋季为333。  相似文献   
62.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3.
塔里木盆地地貌过程对绿洲形成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杨发相 《干旱区地理》2003,26(4):361-366
第三纪末以来,天山、昆仑山强烈隆起使塔里木盆地相对下沉,山盆高差悬殊大,白山顶至盆地腹部地貌外力作用过程依次由冰川作用→冰缘作用→流水作用→干燥作用→冲→洪积作用→湖积作用→风沙作用过渡。在山区河谷平原、平原区冲积扇、冲积平原、湖积平原等地方形成条带状、串珠状、扇形状绿洲,绿洲平面几何形状与适宜绿洲形成与发展的地貌类型空间分布基本吻合。绿洲荒漠化和荒漠绿洲化与地貌过程的关系密切。纵观区内地貌过程发展趋势可预测,区内流水、风沙和人类活动三大地貌过程将有增无减,流水侵蚀与风蚀风积作用将对绿洲产生不良作用。山区流水侵蚀过程加强导致山麓地带绿洲山洪泥石流危害加重。平原河流下游地区流水作用减弱,风蚀风积过程加剧,由绿洲→荒漠演变,而人类活动可分建设作用与破坏作用两方面,前者可稳定绿洲乃至促进荒漠绿洲化而后者则导致绿洲荒漠化。因此,改善山区、山麓地带,特别是盆地南缘与塔河中、下游等重要地区地貌过程并防止绿洲荒漠化,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4.
作为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青海北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 ,青海北部气候环境一直处于冷暖、干湿波动过程之中 ,湖泊水域也发生了相应的扩张和收缩 ,成为高原人类迁移和发展的自然背景。约 3 0kaB .P .,在晚期智人出现和迁徙的关键时期 ,青海北部开始有了最早的人类活动 ;更新世末—全新世初 ,气候转暖 ,古人类再次来到青海北部 ;进入全新世中期 ,气候暖湿 ,湖水位回升 ,细石器技术变得十分普通 ,青海北部的人类活动渐趋频繁。  相似文献   
65.
李军 《四川地震》2003,(2):40-44
利用井口水位对构造应力的响应,分析了地下水位在强(大)地震孕育过程中,中短期应力变化的响应,研究了地震前地下水位从中期异常过渡到短期异常的特征及演变过程。结果显示,当地下水位出现趋势上升、或趋势下降,动态变化规律异常为中期异常,这一时段通常为一年到三年;趋势上升、或趋势下降异常出现明显转折,则中期异常结束;中期异常出现转折后,其异常过程显示上下波动或拉平图像,这一时段为过渡性异常,属于中期异常向短临异常的过渡时段。当水位再次出现明显转折,则为短(临)期异常开始出现。而水位异常图像出现的趋势上升、或趋势下降、打破正常年动态变化规律形态,取决于井孔含水层系统在大震孕育过程的应力调整再积累阶段所处部位;尤其是取决于观测水点位于地质构造块体的构造带上,还是相邻块体的构造带上。水位震前异常的特征,源于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异常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66.
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数演化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北方1954~200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1954~200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春季下降趋势最明显。沙尘源区的气候要素对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风是影响较大的因子。平均风速和大风频率增加(减少)均有(不)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气温与沙尘暴日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反映了北方温度升高可能通过大气环流间接地抑制了沙尘暴的发生。降水增加对沙尘暴发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春季和前冬沙尘源区降水多寡对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北方沙尘暴频数与沙尘源区的相对湿度或干燥指数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过去的近50a内,造成中国北方沙尘暴频率显著下降趋势的直接自然原因是:沙尘源区和发生区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主要沙尘源区降水量特别是春季和前冬降水量的增加、以及由于源区降水增加引起的大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7.
利用1970~2000年安阳市高温天气资料和实时资料,分析了安阳市2000年6~7月两次区域性连续高温天气的天气形势、地面要素特征、地形影响及高温天气变化周期,揭示了高温天气的成因,找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68.
测站的云天,上午开始,就有晴天下的浓积云、淡积云和碎积云生成,但13时过后,浓积云迅速发展为积雨云,并伴有  相似文献   
69.
文章分析了1996年第17号台风TOM演变成温带气旋的某些特征。结果指出:台风TOM演变为温带气旋没有新鲜冷空气侵入,而属于中,低纬天气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锋生现象;文章揭示了台风外围西北侧出现的远远超过风暴中心最大风速的特强偏北大风后对强风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这是由台风环流,梯度风和静止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唐洵昌  王卫芳 《气象科学》1997,17(2):151-158
在实际应用雷达进行定量测量降水时,必须考虑中小尺度回波系统的演变,可应用这些系统的变特征 来对Z-R关系测量降水的工作进行动态的订证,以进一步提高其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