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2篇
  免费   1377篇
  国内免费   924篇
测绘学   3973篇
大气科学   1134篇
地球物理   998篇
地质学   2734篇
海洋学   1708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930篇
自然地理   519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683篇
  2013年   499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476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57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利用InSAR技术研究黄土地区滑坡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SAR技术能够获取大面积、连续、高精度的地表垂直形变信息,可用来监测地震、火山、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地表形变。文章介绍了InSAR技术在监测陕北黄土地区滑坡中的应用,首先进行野外地质勘察和TM光学遥感影像解译,接着通过EnviSat SAR数据差分干涉处理,获取研究区干涉形变场,提取出滑坡位移量,最后详细分析黄草湾至董家寺沿线一带的滑坡变形范围,并划定出了4个有一定变形的重点监视区。  相似文献   
22.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省为单元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已经结束,通过调查摸清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然而,调查成果存在局限性,它不能反映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发展变化情况。文章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研究,提出了一套包括监测技术路线、监测内容与指标、监测方法、工作程序、监测组织与管理、质量控制、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等内容的监测工作方法。鉴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和复杂性,提出此文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23.
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资料不仅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管理的基础依据,而且可为分析和认识水文地质条件提供重要信息。本文以新疆奎屯河流域南洼地为例,通过对地下水长期监测资料的分析,对地下水径流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即:奎屯河入渗补给地下水后向西侧的径流量大于向东侧的径流量;奎屯河东侧地下水向下游径流的三个通道中,沿乌兰布拉克沟构造豁口的径流是主要的。这一认识对论证评价独山子石化第二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保证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为加强地质探矿技术力量,改变地质装备落后现状,经国务院批准,1978年8月8日成立了探矿工艺研究所。30年来,经过新老两代工艺所人的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国家的地质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目前已成为一个“以勘查技术为基础,以承担地质调查任务和科研项目、提供勘查与监测技术方法和技术服务为手段,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地质工作为目标,以探矿工艺技术和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技术研发为主业”的地质调查科研机构。回顾了工艺所艰苦创业、改革进取的发展历程,对科技体制改革、专业结构调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展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强劲的科技实力;指出了工艺所在“十一五”期间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5.
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是一种新型监测井。此种监测井井管无接头、无泄漏、内壁光滑,滤水管现场制作,对位准确;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下管可以一次完成,多管到位,并围绕一根连体管从地表填砾、止水,施工方法简单可靠。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达到了一孔监测多层地下水目的,为地下水污染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的成井工艺。  相似文献   
26.
汤国起  周策 《探矿工程》2008,35(12):19-22
介绍了目前滑坡深部水平位移钻孔倾斜仪人工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钻孔深部位移自动化监测通信方法的选择。地质滑坡灾害监测中广泛使用钻孔倾斜仪,介绍了CZ-2型钻孔倾斜仪的构成及现场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7.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的连续定位系统,它以速度快、方法灵活多样、操作简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中。结合水厂铁矿GPS边坡变形监测实例,对GPS监测网的星历预报、基线向量平差计算、网平差计算、结果及残差不确定度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以验证GPS技术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28.
基于GF-1卫星数据对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潍输油管道爆炸造成的海面溢油进行定量监测。研究首先采用2013年11月26日GF-1卫星数据对海面溢油进行提取,其统计面积为0.67 km2;其次,结合肖剑伟提出的油膜厚度单波段反演模型估算油膜厚度,最终计算得到溢油量为0.28 t;最后,对Band 1反射率与油膜厚度结果进行灰度分割,将溢油污染程度分为6级,对比发现两者分级结果较为一致。由此得出,通过反射率直接进行灰度分割可以对溢油污染进行有效的等级评定。  相似文献   
29.
核电站对海洋环境及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沫  蔡泽平 《海洋科学》2001,25(9):32-35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发展核电事业。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报道,至1999年,世界上共有31个国家拥有核电站,其中运行中的反应机组有436座,在建中的有38座,1999年核电发电量达2 394.63TW·h[1]。 核电站由于其自身的生产特点,会对其所处的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核电站建在水源充足的沿海一带,大量的高温排放废水势必对邻海水域环境造成影响。冷却水系统对水体的抽吸,会使水中的生物被携带进入冷却水系统而受到损伤。有些核电站(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为了防止污损生物对冷却水系统的…  相似文献   
30.
马来西亚海岸带管理问题与方法张聪义编译马来西亚的海岸带生产力高,拥有多种多样的热带生态系统,是重要的食品和工业原料的来源,马来西亚过去10年间经济的腾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沿海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环境保护,再加上现行的行业管理系统导致了海岸带资源开发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