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3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海洋学报》2019,(6):F0004-F0004
南海有贝,名砗磲,又名“车磲”,因其外壳有道道放射状沟槽,形如古代车辙而得其名。砗磲是最大的海洋双壳类生物,雌雄同体,雄性先熟,主要生长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0~50m海底的热带珊瑚礁间,在南海也有分布。它的碳酸盐壳体具有清晰的年纹层,是一种理想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载体,它还是珊瑚礁重要的关键框架物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2.
文章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以及海南省三沙市实践基础,借鉴"河长制"等制度经验,提出建立"岛长制"的必要性,剖析海岛自然生态特殊性,探讨"岛长制"的实施范围和相关职责,提出加强规划编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等5项主要任务以及健全工作机制和强化考核问责等6项保障措施,为建立健全"岛长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海岛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及促进海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基础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3.
海洋原生生物是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食物传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亚洲沙尘颗粒经长距离输运后沉降入黄海,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在黄海南部海域进行了现场模拟培养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沙尘和P添加对不同粒径、异养类型浮游原生生物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早期,P和沙尘的添加都会促进各营养类型浮游原生生物的生长,特别是对10~20μm自养型生长速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在高、低浓度P和高、低浓度沙尘添加组的生长速率分别为1.39、0.96、0.69和0.47 d-1,分别是对照组的5.35、3.69倍和2.65、1.81倍(P<0.05),表明研究海区为P潜在限制海区,沙尘对原生生物的促进作用可能和P的溶出有关;沙尘对异养型和兼养型原生生物早期是抑制作用。在培养后期,沙尘添加对各类群原生生物的生长以促进作用为主,对2~5μm异养型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在高、低浓度沙尘组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84和0.40 d-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6 d-1(P<0.05)。沙尘沉降早期对大粒径自养型原生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会加速富营养海区赤潮的发生,但对异养型的抑制作用会削弱海区物质循环和食物传递的效率;沙沉降对不同粒径和营养类型浮游原生生物生长的影响会改变黄海南部海区微型食物网的结构,影响原生生物在该海区物质转化和食物产出中的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沙沉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和生态效应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指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及长距离迁移性等特性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1].它可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链进行广泛传播,甚至能经母乳传递给婴儿[2].无论是在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中,还是在南极、北极都发现了POPs的存在[3].大量研究表明POPs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4],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例如:POPs对人的脑[5]、听力[6],免疫[7]、生殖[8]、神经[9]等系统均有损害作用,POPs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5.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情况,分别从温度、CO2浓度变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海洋水文结构和海流变化以及紫外线辐射增强等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从病原生物传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海洋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6.
一项新研究表明:氧气正在从越来越广泛的海域中逐渐消失,这可能又是一个由全球变暖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海洋生态系统将会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77.
以气候耦合模式FOAM(Fast Ocean-Atmosphere Model)的气候态为背景场,基于参数的空间分布,定量地研究通过伴随同化方法反演空间变化的参数的能力,探讨影响反演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孪生数值实验同化浮游植物资料,发现在单独反演1个空间变化的参数时,两种给定的参数空间变化都可以被很好地反演出来,参数的平均相对误差在4%以内,说明通过伴随同化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出空间变化的参数;而当同时反演作为控制变量的五个参数时,各参数变化趋势的搭配对反演结果影响很大,只有当这种搭配与模型中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的生态机制一致时,5个参数才能较准确地得到反演。同化含有10%随机误差的观测数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不大,进一步说明了利用伴随同化方法反演参数空间变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8.
海洋蓝藻固氮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海洋浮游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又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研究氮元素的补充机制对了解海洋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海区氮营养盐的补充主要通过新生氮实现,其主要补充机制为径流输入、大气干湿沉降、水体混合、上升流及生物固氮作用。生物固氮是指固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对地球上氮循环和氮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海洋生物固氮作用是维持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生态反应。海洋中固氮生物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固氮蓝藻、异养细菌和光合细菌。  相似文献   
179.
Patrizia  Ziveri  Kay  Emeis  Heather  Stoll  Luc  Beaufort  Sebastian  Meier  Lia  Auliaherliaty  Ian  Probert      Juergen  Mtibius  Ian  Probert  Juergen  Mobius  陆红锋 《海洋地质》2008,24(3)
在MERF研究项目中,欧洲的科学家团队正在研究海洋生产力对第四纪海水肥沃化的响应。我们选择了地中海盆地作为研究对象,该盆地沉积物以具有多个腐殖层序列为特点,这表明该海区经历了周期性的缺氧和肥沃化过程。腐殖层每隔23kyrs出现一次,表明其驱动机制主要是受季风的岁差周期调节。  相似文献   
180.
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做了梳理和评析,并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一些工作基础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详细阐释补偿依据、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5大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几点展望,旨在为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