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32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孙洁 《海洋世界》2012,(5):38-42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的思想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也造就了工业文明以及不断被纵容的消费文化。人类被扩大的物质需求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其中包括一时间无法消失的海洋垃圾,  相似文献   
362.
By use of a shoreline-change numerical model (GENESIS) based on one-line theory, a preliminary modeling study on shoreline changes caused by a beach nourishment project in Beidaihe, China,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GENESIS model is verified and model sensitivity to the major parameter changes is discussed by simulating a hydraulic model test. The beach nourishment project, after that the shoreline change is kept being monitored, is a small-scale emergency one carried out to use two bathing places on the west beach in the summer, 2008. In this paper the shoreline changes caused by the beach nourishment project are modeled by the GENESIS model, and the computed results fit well with the measured shorelines. With the same model and parameters, a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the project is predicted,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bathing places only can be suitable for bathing in 2 to 3 years without subsequence nourishment project. 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to nourish the beaches in time to keep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each in recent years and carry out the beach nourishment project for the whole west beach as soon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363.
受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海滩普遍侵蚀。研究基于大量卫星图像评估海滩演变的方法,对于缺乏实测资料的海滩的侵蚀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使用1984~2021年的993幅卫星图像,采用聚焦剖面的亚像素海岸线识别方法识别水边线和干湿线位置,进一步得出平均高、低潮线,沟槽中线和沙坝坝顶位置,利用多指标重建汇泉湾海滩地形地貌的时空演变。使用固定地物对Sentinel卫星图像进行了地理精校正,基于海滩实测结果评估了海滩岸线位置误差。结果显示,平均高潮线、沟槽中线和沙坝坝顶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以及平均低潮线的随机误差均较小,但平均低潮线的系统误差偏大。研究结果还揭示青岛汇泉湾海滩近40年的地形和地貌演变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海滩平均高潮线在2003年海滩整治和补沙后由稳定转为蚀退,在2017年海滩补沙后淤进减缓;沙坝和沟槽的演变则与2002年海滩东南部码头拆除有关。建议重视研究区沙坝和沟槽近期变化,定期监测以进一步掌握其演变规律,并向沙坝和沟槽补细砂维护汇泉湾海滩。  相似文献   
364.
基于厦门香山—长尾礁海滩、北戴河西海滩和平潭龙凤头海滩3个典型海滩养护后多期地形地貌测量数据、观测记录和遥感影像等,分析了养护海滩侵蚀热点的分布和形态特征,探讨了各处侵蚀热点的形成原因和控制因素.从野外调查来看,侵蚀热点在各养护海滩皆有分布,热点宽度为20 ~260 m不等.研究表明沿岸水下地形、排污管道的布设、岬角和岸线走向突变是诱发侵蚀热点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1)沿岸水下地形分布有离岸潜堤、沙坝、带有缺口的连续暗礁等结构时,会因波浪绕射引起波能辐聚而造成沙滩局部的强侵蚀,形成侵蚀热点;(2)排污管道的埋设会阻断沉积物的沿岸运移,会在其下游形成侵蚀热点;(3)岬湾海岸两端岬角或者人工拦沙堤对波浪的折射和反射作用会造成岬角周边局部强侵蚀;(4)养护海滩岸线方向突变,特别是向海凸出的岸线,波浪会使这一位置岸线趋于平滑,造成突变点的强侵蚀.  相似文献   
365.
环渤海砂质岸侵蚀和海滩养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渤海辽冀津鲁砂质岸近几十年遭受愈来愈强烈的侵蚀,岸线平均蚀退率约1.0~2.0m/a,局部或短期可达5~8m/a。为抑制海岸侵蚀,曾采取大量修建顺岸坝、丁坝等海岸"硬工程"护岸,但引起下游岸段继续侵蚀。近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抛沙养滩工程可以增宽和稳定海滩,至2012年底,已完成和正在进行共有13处养滩工程,包括砂岸养滩、泥岸养滩和岩岸养滩等3种类型。在不同类型的海滩上养滩,应强调不同的设计重心。环渤海各养滩工程效果比较好,促进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设计经验,预计未来将迎来环渤海海滩养护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366.
秦皇岛金梦海湾海滩生态修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梦海湾位于秦皇岛海港区西浴场,其海岸侵蚀速率约为-1.26~-2.98m/a。生态修复工程利用秦皇岛港防波提并建设生态离岸潜堤,构建静态平衡岬湾,工程近岸补沙方量为172.5×104 m3,工程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设计理念、设计要素和养滩监测等方面,对秦皇岛金梦海湾海滩养护工程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367.
对青岛仰口湾两条海滩横剖面的6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参数特征分析,结合相关地质水文及地形观测资料,探讨了潮间带的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3种沉积类型,以含砾砂(g)S为主,砾质砂gS和砂质砾sG类型零星分布,几乎没有黏土组份,或含量极低。研究区海滩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呈带状由陆向海变细,分选变好;偏态多数为正偏,到低潮带附近逐渐变为负偏;整体峰态较尖锐,峰态多样。波浪和风是本区沉积物输运的主要动力,海滩北部夏季受到波浪的影响最大,表现为剖面整体高程降低,沉积物较粗,分选较差,偏态值高,峰态尖锐,其次为中南部的秋、冬两季。  相似文献   
368.
21世纪以来,海滩养护技术开始在我国得到应用并迅速发展。本研究基于对过去十几年来我国海滩养护技术的跟踪与深度研究,通过研读文献、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分析了我国海滩养护发展现状及特征,总结归纳了我国在海滩养护技术方面的创新,最后展望了海滩养护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建议。研究发现,我国的海滩养护工程在2005年之前较少,此后快速持续增加;在3种养护目的中,滨海旅游占绝大多数,达61. 7%;修复海滩类型中,人造海滩和修复受损海滩的比例相当,同质养护和异质养护的占比分别为51. 1%和48. 9%;在养护海滩的平面形态中,岬湾形态的占比最高,达43. 6%。结果表明,我国在海滩修复养护技术中取得了一些创新,主要包括强潮海岸、强侵蚀海岸、淤泥质海岸等多种动力条件下的海滩修复理论和理念,以及海滩城市排水优化设计、海滩生态养护潜堤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69.
华南海岸沙丘岩的特征及其与海滩岩的区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建华 《沉积学报》1997,15(1):104-111
沙丘岩是热带亚热带的一种特殊的岩石类型,尽管外貌相似,但它们成因和特征上有别于海滩岩。作者通过对西沙石岛、海南岛文昌和临高、广东阳江青洲岛、汕头广澳等处具一定代表性的沙丘岩的研究,总结了沙丘岩的沉积学、岩石学特征及其与海滩岩的区别。华南沙丘岩由岛屿上的灰砂和含生物碎屑的海岸风成沙丘物质胶结而成。分布高程可达+60m以上,岩石中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上凸层理、似水平层理以及根管构造;其物质来源与海滩砂具继承关系,兼具风成砂的特点,部分沙丘岩还混有坡积物及陆生生物壳体。沙丘岩的颗粒多为中砂粒径,普遍分选好,(SK1)偏度变化比较大,KG峰度较小,Y1值为负值,与海滩砂、海滩岩差别较大。沙丘岩中发育各种淡水渗流环境中特有的胶结物和胶结组构。虽然沙丘岩与现代海滩岩相比,其Ca、Mg、Sr元素的含量及比例不同,但可以完全与上升海滩岩相似。本文作者认为:辨别沙丘岩主要从产状、沉积构造、粒度分析、胶结物及组构诸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70.
本部分则从淤泥质岸滩沉积物的水动力学特征出发,论述了不同状态的泥沙的不同运动规律,给出了两种不同岸段的近岸含沙量和岸滩冲淤率的横向分布的定量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侵蚀和堆积岸滩剖面的演变模式,并与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验证,最后还对岸滩冲淤转化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