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829篇
海洋学   9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中国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十年来,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关注的大问题,1984年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实现古生代海相油气重大突破,首次证明"中国古生界海相含丰富的石油".但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前景如何?其一认为是油气勘探重点战略接替领域,其二认为前景不大,只是天然气勘探的辅助领域之一。本文从近10年来古生界油气勘探重大进展、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多时代成油组合、广泛的勘探领域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前景巨大,将是中国油气勘探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992.
世界主要古代钾盐找矿实践与中国找钾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世界钾盐资源/储量为2153.99亿t(K2O),主要钾盐矿床产于古代海相地层。38%的矿床是石油勘探中发现的,19%是在研究基础上发现的,15%是在岩盐矿勘探中发现的,其他占28%。国外钾盐找矿经验显示,很多钾盐矿床,从线索的发现或提出找钾目标,通常需要经历20~30年的研究与勘探,才最终获得突破或查明资源量。我国找钾工作,首先应充分利用石油勘探取得的资料,研究石油钻井岩心矿物学与化学特征,同时,开展大型盐岩矿床的含钾性研究等,重视成钾理论研究与成矿预测分析,就可能获得找钾的新突破。有关部门还应制订长期的钾盐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探计划,同时兼探油气等共生资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993.
长海县发展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侧的黄海北部,是东北地区惟一的海岛县,也是全国惟一的海岛边境县,全县由112个岛屿、5处群礁和51个明礁呈东西排列组成,达百余千米,统称长山列岛。长海县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南与山东省庙岛列岛相对,西部和北部海域毗邻大连市城区及普兰店市、庄河市。全县陆地面积153.06km^2,跨海域面积8446.2km^2,海岸  相似文献   
994.
对土库曼斯坦钾盐资源及开发利用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地区的西南部。主体分布于土库曼东部的高尔达克海相含钾盆地分布有多个超大型钾盐矿床,资源总量近200亿吨。卡尔留克和卡拉比尔2个钾盐矿床按地下开采法测算的储量为59.3亿t;钾盐矿石按有用组分KCI含量的高低划分为极富矿石(〉30%)、富矿石(25%~30%)和贫矿石(22%~25%)。文章对土库曼钾盐资源开发现状与投资环境及中国利用土库曼钾盐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土两国已建立的友好关系以及土库曼工农业快速发展需大量引进外资的客观要求,为中国公司在土库曼投资合作开发钾盐资源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相似文献   
995.
位于藏北高原的羌塘盆地保存了我国最大面积的侏罗纪海相盆地,记录了较为完整的中生代海相序列。在羌塘中生代(T3—K1)盆地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次水体缺氧事件,这些缺氧事件是全球大洋缺氧事件在羌塘盆地的反映。本文对这些缺氧事件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羌塘盆地海相T—J界线剖面的碳同位素表现为两次明显的负偏异常,对应于全球T—J典型界线剖面碳同位素的“初始负偏移”和“主要负偏移”,T—J之交水体由氧化环境变为缺氧环境。在盆地演化早期,在毕洛错地区识别出早侏罗世托儿期碳同位素负偏异常,可与全球早侏罗世托尔期大洋缺氧事件的碳同位素负偏进行精确地对比,揭示了早侏罗世托儿期全球缺氧事件在羌塘盆地的普遍性。在盆地演化晚期,海水逐渐从北羌塘拗陷西北部退出盆地,广泛沉积了一套黑色页岩、油页岩、泥岩及泥灰岩的岩石组合,碳同位素特征可与南特提斯、北特提斯及西北特提斯对应时期的碳同位素相对比,是早白垩世巴雷姆期全球大洋缺氧事件在羌塘盆地的反映。  相似文献   
996.
烃源岩作为油气成藏要素的首要条件,其品质的好坏和分布直接制约着油气藏的形成和展布。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实践及地质研究充分证明,海相油气藏源控性特征依然十分显著,规模烃源是基础,规模性分布的优质烃源岩是大中气田形成的重要基础,大中型气田都具有近源(生烃中心)分布的特征: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已获得勘探发现的震旦系-下古生界安岳气田、威远气田及资阳含气构造位于德阳-安岳台内裂陷槽两侧,紧邻裂陷槽内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发育区,近源成藏有利;川东石炭系气藏直接覆盖于志留系广覆式分布的优质烃源岩之上,成藏条件优越;二、三叠系礁滩气藏位于开江-梁平海槽上二叠统优质烃源岩发育区两侧,近源成藏有利。  相似文献   
997.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深层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原油热稳定性及其裂解特征已成为制约塔里木盆地深层下一步油气勘探与评价的瓶颈之一。本研究选择塔河地区未遭受明显次生改造原油,采用黄金管封闭体系热压模拟实验,在恒压、程序升温条件下,系统分析不同热演化阶段原油热裂解产物与残余物的分子组成。结果表明,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伴随着原油热裂解程度增加引起的化合物裂解、环化、芳构化作用,气体和液态烃产率呈现显著的阶段性变化,并显示不同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据此分为3个阶段:(1)初始裂解期(Easy Ro<1.2%),与原始油样比较,残留产物全烃色谱特征未发生显著变化;(2)主裂解期(1.2%o<3.8%),又以Easy Ro=2.0%为界分为快速裂解阶段和缓慢裂解阶段,残留产物中正构烷烃含量逐渐降低,同时伴随低环数芳烃化合物含量的逐渐增加,而稠环芳烃含量的逐渐增加则与低环数芳烃含量逐渐减少相对应;(3)裂解末期(3.8%o<4.5%),以高含量稠环芳烃的富集为标志...  相似文献   
998.
南黄海崂山隆起地层属性及油气地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对近几年重新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进行综合解释,同时,结合与下扬子地块的区域地质对比,建立崂山隆起地层层序格架,确定其地层地质属性,分析其地层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征。研究认为崂山隆起海相下构造层分布稳定,残留厚度较大,烃源丰富,保存条件较好,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油气地质条件,是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99.
磷块岩大规模沉积是古海洋磷循环作用的结果。为解释海相磷块岩成因,提出了各种理论。大规模成磷事件的发生与古海洋条件和古生态环境有关,从C—N—P—O等元素循环来探讨成磷现象成为目前的趋势。磷也是重要的生命元素,磷酸盐的富集与生物演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新元古代末—寒武纪磷块岩沉积是第1次全球性大规模成磷事件,它与Rodinia超大陆解体、新元古代晚期冰川事件的结束、古海洋水体地球化学条件的变化及新旧生态系统更迭等因素有关,而成磷事件又对这一时期的生物演化与生命创新事件起到了促进作用。对磷块岩的成因理论、古海洋磷循环等进行了分析,并从新元古代末—寒武纪磷块岩沉积的时空分布和成磷事件对生物演化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地震调查在南黄海崂山隆起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中部,是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的隆起构造单元,其调查与研究程度极低,新近系之下是否有沉积地层一直没有得到资料的证实。近年来战略性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在该区新近系之下发现了层状地层,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分析、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对比,推测为海相古生界,是下扬子区古生界的海上延伸。这一发现对推动南黄海海域油气新领域、新层位的调查与勘探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