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372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372篇
海洋学   424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01.
断层气CO2快速测定法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元武  翟盛华 《地震》1993,(6):65-67,47
自八十年代起,国内外地震工作者开始重视断层气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有关资料表明,CO2的释放与断裂活动性关系密切,它也是地震前兆的灵敏组分之一。总之,CO2是一种对地壳应力反映灵敏的气体地球化学指标,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之中。就测定CO2的技术方法而言,当前国内餐主要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由于气相色谱仪比较昂贵,且操作复杂,需配备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所以  相似文献   
102.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自1985年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动观测仪器系统,历时十六年先后对我国四大类主要水稻产区的甲烷排放规律及其与土壤、气象条件和农业管理措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野外观测实验,并对稻田甲烷产生、转化和输送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探讨了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实用措施,建立了估算和预测稻田甲烷排放的数值模型.在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和转化率研究方面有一系列新的发现,在稻田甲烷产生率、排放率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以充分证据改变了国际上关于全球和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估算.在对稻田甲  相似文献   
103.
Using static chamber technique,fluxes of CO2,CH4 and N2O were measured in the alpine grassland area from July 2000 to July 2001,determinations of mean fluxes showed that CO2 and N2O were generally released from the soil,while the alpine grassland accounted for a weak CH4 sink.Fluxes of CO2,CH4 and N2O ranged widely.The highest CO2 emission occurred in August,whereas almost 90?of the whole year emission occurred in the growing season.But the variations of CH4 and N2O fluxes did not show any clear patterns over the one-year-experiment.During a daily variation,the maximum CO2 emission occurred at 16:00,and then decreased to the minimum emission in the early morning.Daily patter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in CO2 fluxe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air temperatures(R^2=0.73)and soil temperatures at a depth of 5 cm(R^2=0.86),whereas daily variations in CH4 and N2O fluxes were poorly explained by soil temperatures and climatic variables.CO2 emissions in this area were much lower than other grasslands in plain areas.  相似文献   
104.
In this paper, the CO2 concentrations profile from 1.5 m depth in soil to 32 m height in atmosphere were measured from July 2000 to July 2001 in an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 located in the permafrost area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hich revealed that CO2 concentrations varied greatly during this study period. Mean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whole experiment in the atmosphere were absolutely lower than the CO2 concentrations in soil, which resulted in CO2 emissions from the alpine steppe soil to the atmosphere. The highest CO2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at a depth of 1.5 m in soil while the lowest CO2 concentration occurred in the atmosphere. Mean CO2 concentrations in soil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depth. This was the com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increasing soil moistures and decreasing soil pH, which induced the increasing biological activities with depth. Temporally, the CO2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layers in air remained a more steady state because of the atmospheric turbulent milking. Dur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CO2 concentrations at surface soil interface showed symmetrical patterns, with the lowest accumulation of CO2 occurring in the late winter and the highest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growine seasons.  相似文献   
105.
一种获取包裹体内压的新方法——二氧化碳拉曼光谱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CO2的拉曼光谱特征做了介绍,特别指出了CO2费米共振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特点。利用CO2费米共振峰与密度的关系,结合状态方程对山东昌乐一临朐地区的火山岩包裹体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火山岩包裹体的现实内压。结果表明,该地区包裹体的现实内压主要集中在5.75—18.29MPa。简单恢复了包裹体的形成深度,经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显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这种方法可以作为获取合CO2包裹体内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温室气体源汇及其对气候影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碧辉 《气象科学》2006,26(5):586-590
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温室气体源汇研究以及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论述温室气体研究进展。尽管目前国内外对主要的温室气体源与汇研究报道很多,但不同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有些研究间甚至出现相反的结论。温室气体增加对气候的影响及其检测,主要是利用不同复杂程度的数值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7.
讨论了江淮梅雨期降水量与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同期和前期的相关性,揭示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相互关系。表明江淮梅雨量与同期和上年春季、冬季几个关键区域SST具有显著相关性;江淮梅雨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太平洋SST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也存在一定关系,热带太平洋、墨西哥湾和东太平洋SST年代际变化对江淮地区梅雨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预测有较强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利用1964~1993年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与El Ni~no有关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与Ni~no 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年际变化关系,发现在El Ni~no事件之前,暖池的次表层海温都有明显正异常出现,它的东传导致了El Ni~no的发生,并且SOTA的传播随纬度变化,沿赤道东传,在赤道外西传。然后,选取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最强的El Ni~no事件讨论了引起这种机制的可能原因———西风异常的作用。最后,对1964~1993所有的El Ni~no年的风场、次表层海温和海表温度的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9.
热带太平洋地区风场异常和与El Ni(~n)o有关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64~1993年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与El Ni(~n)o有关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与Ni(~n)o 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年际变化关系,发现在El Ni(~n)o事件之前,暖池的次表层海温都有明显正异常出现,它的东传导致了El Ni(~n)o的发生,并且SOTA的传播随纬度变化,沿赤道东传,在赤道外西传.然后,选取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最强的El Ni(~n)o事件讨论了引起这种机制的可能原因--西风异常的作用.最后,对1964~1993所有的El Ni(~n)o年的风场、次表层海温和海表温度的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0.
金丽  刘建强  李元营 《地下水》2006,28(6):115-116,119
本文详细介绍了柠檬酸与二氧化碳联合洗井的基本原理以及工艺流程,经在第四系地层铁管护壁的机井进行洗井增水试验,取得了成功,且增水效果较好,对有特殊水质要求的机井实现科学洗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