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蔡爱智  龚金美 《台湾海峡》1992,11(2):112-117
本文研究了福建海坛岛芦洋浦平原的海进沙与风沙层序。结果表明,芦洋浦平原原是一个水深20~30m、走向NNE的海湾,全新世初期的海进沙层厚2~5m覆盖在陆相冲积和风化层上。后来,海平面波动,从台湾海峡推来残留沙超覆其上。经一段时间的正常环境后,距今约2400~2000a,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风沙逐渐发育,厚5~10m的风沙层埋盖了海湾沉积,建造了面积68km~2的大沙坪和半封闭的泻湖。  相似文献   
22.
黄河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海进与岸线变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上百个钻孔的岩性岩相资料及数十个钻孔的微体古生物、地下水化学及土壤易溶盐等方面的分析资料,结合古地磁、~(14)C测年成果,讨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海进、海退特征及海进对地下咸水形成与分布的影响,勾划了全新世海进盛期此区的海岸线,讨论了全新世海岸线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对测水组岩石学、生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测水组形成于障壁沙坝-潮坪-泻湖沉积体系中,并详细论述了各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同时提出了测水组煤层形成的三种环境,并且对不同环境中形成的煤层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4.
由塔里木及邻区古新统剖面分析,石膏层位于海侵层位的上部,并沿自西向东的海进方向渐次升高.结合生物相分析认为,石膏是在海进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模式符合“分离盆地说”成盐理论.  相似文献   
25.
26.
岩心声速垂向变化对古海水进退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博  黄韶健 《热带海洋》1999,18(4):47-52
钻孔岩心声速Cp垂向变化与地质历史中的海进,海退事件有关:南海北部大陆架及东海大陆架的钻孔岩心声速垂向变化曲线,为揭示西太平洋边缘海在更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3次海进和3次海退的3次沉积旋回事件提供了佐证,海进所带来的海相沉积物的声速较低(1450-1510m·s^-1)海退时所形成的陆相沉积物的声速较高(1650-1720m·s^-1)。  相似文献   
27.
我国南北方三角洲体系沉积特征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南北方三角洲沉积的特点,提出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共性和特殊性。三角洲的共性包括基本相带的分布,垂直层序和海进河床充填层序;特殊性则是指三角洲砂体的组合、某些相指标,三角洲发育速度和改造程度。海进时溯源堆积在古河谷内形成了海进河床充填层序,而涨潮流和溯源堆积使该层序含某些海陆过渡相特征。南北方河流对已形成的三角洲层序改造程度有明显差异,这是由于南北方构造和气候条件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8.
白云深水区东部在早中新世时期处于两种沉积相带的交汇处:古珠江三角洲物源体系深水重力流水道砂岩沉积和东沙隆起台地生物礁物源体系碳酸盐岩峡谷水道沉积。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学研究表明,在白云深水区东部21.0Ma陆架坡折带下方,早期低位体系域发育的条带状优质重力流水道砂岩可以作为岩性圈闭的主力储层;晚期海进体系域大型碳酸盐岩、泥岩充填的峡谷水道,切割了下部早期低位体系域的重力流水道砂体,起到了有效的侧封作用,从而形成了重力流水道岩性圈闭,实际钻井资料证实该岩性圈闭为工业油气藏。  相似文献   
29.
陆架可容纳空间对碳酸盐台地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架可容纳空间,沉积物供给及原始沉积表面构形的变化是控制大型碳酸盐台地地层叠置型式的3个主要因素。讨论了这3个变量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30.
鲁东南滨海平原全新世海进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道高  郭永盛 《海洋学报》1995,17(5):103-111
本文主要根据对钻孔样品的粒度分析、矿物分析、微体古生物分析、孢粉分析及14C测年资料,探讨了鲁东南滨海平原地区全新世海进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沉积特征、沉积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在早全新世阶段,该区处于滨海环境,广泛发育了下全新亚统滨海沼泽相沉积层;中全新世时,该区遭受海侵,为河口湾、滨岸沉积环境,发育了中全新亚统海陆过渡相沉积层;自晚全新世以来,该区成为冲积海积平原环境,上全新亚统陆相沉积层得以发育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