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6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孟文  吴国雄 《大气科学》2000,24(1):15-25
首先应用IAP/LASG GOALS气候模式的多年积分的结果,对赤道中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的SST和纬向风场进行分析,发现在模式中也同样存在与观测资料分析结果相似的“印太齿 轮式耦合”。基于此,设计了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纬向风应力异常的4组敏感性试验, 去研究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太平洋或印度洋上的大气异常 信号通过印-太齿轮组合(GIP)作为桥梁(atmospheric bridge),影响到另一地的海气 相互作用,从而将太平洋上的ENSO类年际变率信号与印度洋环流和亚洲季风纬向分量的变 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2.
中国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岩石学证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柏大别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的东延部分,经历过多期次不同体制的构造运动,现今的桐柏大别山区是由一系列变质地体拼合而成,地体与地体之间为断层或韧性剪切带所围限各地体有自身变质变形史和PTt轨迹,但却有着碰撞造山带所共有的后造山抬升过程。本文揭示了随县群、红安岩群及大别杂岩中柯石英榴辉石、蓝晶铝直闪石片岩及紫苏石榴黑云母片麻岩的退变质再平衡结构特点。报道了大别山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1699Ma。各类岩石减压退变质再平衡结构,标志着后造山的隆升过程及其对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3.
104.
长江三角洲及其邻近地区的现代地壳垂直运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50-80年代复测的精密水准成果,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并与沿海海面变化在同一均衡基准下进行比较。本区近代地壳垂直运动受区域构造控制,形变速度不高,变化平缓,区内海岸带以下降为主。  相似文献   
105.
106.
海面变化研究的新进展最近十余年来,海面变化研究经历了一场变革,在历史海面变化的过程研究这一传统研究方向之外,未来海面变化的预测研究以及海面变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异军突起,成为最为活跃的前沿课题。这一发展态势表明海面研究已从现象解译走向机理预测,已从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已从第四纪地质的领地走向地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新领域。海面变化研究的这一新进展在很  相似文献   
107.
位于藏东-滇西高原构造急剧转折地段的独龙江地区,其花岗岩体内系统垂向取样的9个花岗闪长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在4~6.8Ma之间.裂变径迹分析显示样品应处于剥露的部分退火带,其表观年龄主体表现为冷却年龄,部分具混合年龄特征.热史分析揭示出岩体至少记录了自晚中新世以来的3个显著冷却阶段.早期的时限可推至约13~8Ma,中、晚期的时限分别在约5.5Ma和2.8Ma,基本可以与区域上的不整合相对应.依据冷却史推导的各阶段剥蚀速率分别为0.10~0.12mm/a,0.26~0.3mm/a和0.85~1.02mm/a,可以与藏东-滇西高原周缘及邻区的盆地沉积记录相对应.研究结果为探讨藏东-滇西高原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抬升-伸展变形提供了定量的参照时限.  相似文献   
108.
以大尺度环流背景为基础,从中尺度抬升系统、物理量场、MCC云团活动、地形作用等多角度分析了2004年7月16~17日暴雨西南东北向特殊落区成因,结果表明500 hPa蒙古高压带和副高所形成的气旋性辐合带位置和走向对中尺度抬升系统的移向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低涡路径、急流轴位置、地面低压倒槽移向和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区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形的谷口效应和抬升作用对强降水的产生有明显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一种多前缘多阈值的波形重构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改善近海测高精度,本文对近海测高波形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波前缘识别算法的多前缘多阈值波形重构方法.然后将该方法用于中国近海的卫星测高波形数据的处理,得到精度与分辨率更好的海面高数据.作为验证,将此海面高数据换算为重力异常并与船测重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卫星测高精度.  相似文献   
110.
陆奕年 《气象科技》2007,35(5):735-735
根据最新的关于北大西洋飓风和热带风暴的统计分析,目前年均飓风爆发次数比一个世纪前增加了1倍。该项研究还表明,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的海面温度(SST)升高与风场改变是飓风发生频次增加的主要原因。该文作者是美国国家气候研究中心的Greg Holland和佐治亚技术研究所的Peter Webster,刊载于2007年7月30日的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the RoyalSocietyof London杂志上。分析表明,20世纪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飓风和热带风暴的数量戏剧性的上升、保持在较高水平、相对稳定。第1个时期为1900~1930年,平均每年有6个热带风暴,其中4个是飓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