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492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144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91.
在实验室塑料水槽中,观察了不同盐度条件下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10.6±0.27g)的存活率,摄食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将星斑川鲽幼鱼从盐度为32的海水中直接移入低盐水中,在各个盐度下96h后存活率均为100%;经盐度驯化后42d的各组鱼成活率也为100%。盐度0,8,1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24和32组;摄食率32时最高,16时最低;饵料转化效率16时最高24时最低,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实验表明低盐度有利于星斑川鲽白化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92.
低盐透镜现象是夏季南海东北部陆架海域一种常见的中尺度现象.低盐透镜水体往往是由陆地径流入海后与河口冲淡水母体分离而形成的.它携带大量的陆源物质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对2002年7~8月南海东北部海域的现场CTD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在西南季风盛行的夏季,南海东北部陆架区近岸一侧上升流现象非常明显,呈低温高盐水的特征,而在离岸约100 km处存在着相对独立的低盐透镜水体.此类水体的盐度在32.5以下,水平宽度约为80 km,仅存在于20 m以浅的海洋上层.结合同期的现场走航ADCP测流资料、珠江径流量和海面风场资料分析后认为该水体源自珠江冲淡水;海面风场、上层海流及潮汐潮流等的共同作用可能是脉冲的珠江洪峰与珠江河口冲淡水母体分离而形成低盐透镜现象的动力学原因.沿岸的上升流系统与低盐透镜水体之间形成温度和盐度锋面.  相似文献   
993.
渤海冬季温盐年际变化时空模态与气候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强 《海洋通报》2013,32(5):505-513
根据渤海断面1978-2012 历年2 月表、底层海水温度、盐度和气候要素观测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REOF)、最大熵谱分析和延迟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渤海冬季表底层温度、盐度年际变化时空模态与气候响应。渤海冬 季表底层温度年际变化分为三种时空模态:开阔海型、黄河口型和辽河口型,其中只有开阔海型模态是对冬季气温变暖的响 应,时间分量有显著线性升高趋势和跃变升高。黄河口型模态是对冬季西北季风强度逐渐减弱的响应,时间分量有显著线性 降低趋势。辽河口型模态是对局地海冰年际变化的响应,时间分量准平衡变化。渤海冬季表底层盐度年际变化分为二种时空 模态:辽东湾型和黄河口型,其中黄河口型模态与黄河口年径流量滞后5 年显著负线性相关,该模态时间分量有显著线性升 高趋势和跃变;辽东湾型模态与黄河年径流量滞后7 年显著负线性相关;滞后2 年显著非线性相关,该模态时间分量年际变 化为准平衡形态。黄河口年径流量是影响渤海冬季盐度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文章以4种溢油分散剂为研究对象,以10min乳化率为观察指标,在实验室条件下依据国家标准,评价了4 种溢油分散剂的乳化性能,以及温度、盐度、剂油比等环境因素对乳化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4种溢油分散剂的稳定性能;盐度对4种溢油分散剂稳定性能的影响较小;不同比例的溢油分散剂加入对溢油分散剂稳定性能的影响变化较大。与溢油事故现场相关的实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995.
常思阳  郭巍 《地质与资源》2016,25(5):464-469
油页岩成矿期的古环境控制着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与丰度,而油页岩的有机质类型和丰度对于研究油页岩成因及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松辽盆地南部含油页岩层段总体为深湖-半深湖相稳定沉积,微量元素特征对古环境的变化敏感,可利用油页岩微量元素含量的测试及其比值分析的方法恢复油页岩成矿期的古环境.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油页岩样品中20余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试及其比值的分析,恢复了青山口组与嫩江组油页岩成矿期的古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油页岩成矿期的古气候为温暖湿润-半湿润半干热的气候,水介质为微咸水-半咸水的还原环境.青山口期相对嫩江期气候和盐度变化较稳定,气候略为干热,盐度也略高.  相似文献   
996.
根据2006年7月—2007年12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春、夏、秋和冬季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数据,对硅酸盐(SiO3-Si)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的混合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该海域表层海水SiO3-Si浓度四季均与盐度(S)相关性较好,秋、冬季稀释模式与理论稀释线(TDL)相符,春、夏季因生物作用、悬浮颗粒物解析和沉积物再溶作用的影响,稀释模式与TDL线存在差异。(2)长江口及邻近海域S<18海域,表层海水四季SiO3-Si浓度随温度升高略有上升,可能是由于悬浮颗粒物中SiO3-Si的解析量和沉积物的再溶增加;pH值为7.7~7.9时,SiO3-Si浓度基本不变,pH值为7.9~8.2时SiO3-Si浓度随pH升高而降低,主要受物理混合作用影响;SiO3-Si浓度与溶解氧(DO)含量无明显相关关系。(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S>18海域表层海水,长江口和杭州湾SiO3-Si含量相对较高,除上述2个高硅区域外,四季在5~32 ℃温度范围内,SiO3-Si浓度均低于20 μmol/L,且相差不大;春、夏季受生物作用和物理混合作用共同影响,秋、冬季受物理混合作用影响,pH值为7.9~8.3时SiO3-Si浓度随pH升高逐渐降低,pH大于8.3时SiO3-Si浓度基本不变;春、夏季主要受生物作用影响,SiO3-Si浓度与DO含量呈负相关,秋、冬季因物理混合作用影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7.
以Ziolkowski提出的算法为基础,提出更为准确的气枪震源信号模拟模型。模型引入范德瓦尔斯方程和准静态开放式热力学系统,考虑了气体和水之间的热交换作用、枪口节流作用和气泡上浮因素,并讨论了海面反射对信号的影响,给出了模拟计算过程,最终获得了改进的气枪信号模拟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海水温度与震源信号能量成正比,与子波信号的信噪比成反比;(2)海面反射造成的陷波效应受实际条件下的海面反射系数和震源沉放深度的影响;(3)气枪的工作压力较高,超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适用范围,应用范式方程可提高模型准确度;(4)改进模型所模拟的气枪子波与气枪激发的实际子波十分吻合。能够精确模拟单枪信号的模型是研究和模拟气枪枪阵信号的基础。现有的大部分模型假设所产生气泡内的气体为理想气体,但由于气枪的工作压力很高,这种假设会导致一定的误差。为了能够精确地模拟气枪信号,在齐奥科斯基算法的基础上,应用范德瓦尔斯方程,建立了新的模型。模型中还引入了准静态开放式热力学系统,考虑了气体和水之间的热交换作用、枪口节流作用和气泡上浮因素,并讨论了海面反射对信号的影响。利用建立的模型进行实验发现:(1)海水温度与震源信号能量成正比,与子波信号的信噪比成反比;(2)海面反射造成的陷波效应受实际条件下的海面反射系数和震源沉放深度的影响;(3)气枪的工作压力较高,超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适用范围,应用范式方程可提高模型准确度;(4)改进模型所模拟的气枪子波与气枪激发的实际子波十分吻合。这些都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精确地模拟气枪单枪信号。  相似文献   
998.
柴达木盆地新生界湖盆咸化特征及沉积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新生界发育咸化湖盆沉积,但是对于湖盆的咸化程度一直没有详细论述,其沉积响应特征亦不清楚。文中利用系统测试得到的硼元素及黏土矿物资料来开展古水体盐度恢复,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新生界为咸化湖盆沉积,最高盐度大于20‰;(2)不同盐度地区的沉积响应特征不同,其中陆源碎屑物供给区古盐度小于12‰,滨浅湖区古盐度在10‰~18‰之间,半深湖区古盐度大于18‰。在中高咸化湖盆水介质的控制作用下,沉积物分布表现为单层厚度小(一般为1~3m)、砂/泥岩互层频繁、三角洲沉积相带分布较窄、细粒沉积物分布范围较广、发育特有湖相碳酸盐岩和膏盐岩及与陆源细碎屑呈混积等特征。  相似文献   
999.
粘土矿物组合和绿泥石成分常被用来讨论盆地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和埋藏古温度。许多沉积盆地的研究结果显示,泥 岩和页岩中的粘土矿物组合和绿泥石的成分与埋藏深度/温度有关。但也见有例外的现象存在。文中主要探讨了新疆塔北隆 起泥岩中的粘土矿物组合和绿泥石成分的特征,以及与盆地古盐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塔北隆起泥岩中,埋藏 深度2777.37~4604.41m,地层单位为J1-N2的粘土矿物组合为I+Chl和I+Chl+Ka; 埋藏深度5071.52~5299.37m,地层单位为 T1的粘土矿物组合为R0I/S+I+Chl和R0I/S+Chl。(2)研究区的成岩绿泥石为Ⅱb型铁镁绿泥石,其成分特征主要表现为: ①配位八面体中阳离子的占位数为11.532(总平均值);②ⅥAl含量明显大于ⅣAl含量;③(Fe+Mg)为4.016(总平均值);④ Si/Al比值>1。(3)根据研究区盐类矿物的分布范围以及古盐度的数据,讨论了古盐度对该区粘土矿物组合和绿泥石成分的 影响,指出古盐度是影响本区粘土矿物组合和绿泥石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用古盐度解释了<5000m深度的粘土矿物组合 中不含无序伊/蒙混层(R0I/S)矿物,而>5000m深度粘土矿物组合中含有无序伊/蒙混层(R0I/S)矿物的异常现象。揭示了 在一定的深度范围(2777.37~4405.27m),一定的古盐度条件下(Sr/Ba比值≥0.4,并有盐类矿物出现),绿泥石成分受到 古盐度的制约,并且随着古盐度的增高,绿泥石成分中的Al、ⅣAl、Na、Na2O、Al/Si随之增高,而Si/Al则随之降低。由 绿泥石成分温度计获得的温度值也伴随着古盐度的增高而增高。因此,由绿泥石成分温度计所计算的温度不能代表本区实 际埋藏的古温度。(4)研究区内绿泥石成分中的SiO2和FeO与母岩的对应成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SiO2绿泥石与SiO2岩石、 FeO绿泥石与FeO岩石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古盐度的干扰下也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气候影响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the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是发生在北大西洋区域空间上具有海盆尺度、时间上具有多十年尺度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准周期性暖冷异常变化。它具有65~80a周期,振幅为0.4℃。AMO的形成与热盐环流的准周期性振荡有关,它是气候系统的一种自然变率。诸多研究表明,AMO在北大西洋局地气候及全球其他区域气候演变中发挥了重要影响。欧亚大陆的表面气温,美国大陆、巴西东北部、西非以及南亚的降水,北大西洋飓风等都与之密切相关。AMO对东亚季风气候的年代际变化有显著的调制作用,暖位相AMO增强东亚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冷位相则相反。本文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AMO对未来气候预测的意义,认为最近20多年来我国冬季的显著增暖与AMO处于暖位相有关,是人类温室气体强迫与暖位相AMO(自然因子)两种增暖影响相叠加的结果。随着AMO逐渐转入冷位相,我国冬季变暖趋势将放慢,并有望于21世纪20年代中期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