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海洋学   8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研究了温度22、25、28、31和34℃下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仔稚鱼生长、饲料利用和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对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为31℃时,仔稚鱼生长速度和绝对增重率最高,分别为0.08cm/d和0.035g/d;温度为22℃时最低,仅0.06cm/d和0.020g/d。2)饲料系数在28℃时最低,仅1.90;22和34℃时较高,达2.14和2.17,各组差异显著(P<0.05)。3)在仔稚鱼发育和存活率上,当温度在22~34℃时,温度越高,仔稚鱼发育越好;各组仔稚鱼的存活率介于93.7%~94.7%,差异不显著(P>0.05)。4)在消化酶活力上,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均在34℃时活力最高;脂肪酶活力在31℃时达到最高,22℃时活力最低。  相似文献   
82.
四种虾蟹类幼体消化酶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中华绒螯蟹和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的4种消化酶活力,并对它们在幼体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种虾蟹类在整个幼体发育过程中,4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3种不同的变化模式,其中虾类和蟹类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变化模式有各自的相似性;而且它们的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较高,纤维素酶活力极微。在食性转换过程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出现较明显的变化。同时还探讨采用淀粉酶/类胰蛋白酶活力(A/T)比值作为甲壳动物幼体的食性指标  相似文献   
83.
水温对刺参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水温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消化酶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本实验将体质量为8.0 g左右的刺参分别于10、14、18、22℃下养殖4周后,对其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以及体腔液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进行测定。研究结果显示,刺参消化道中蛋白酶含量最高,其酶活在10℃下最高,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活力逐渐下降,在水温升至18℃以后酶活显著下降;淀粉酶活力在水温升至的18℃时无明显变化,但至22℃时活力显著下降;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较小,不同温度下其活力无显著差异。水温对刺参体腔液溶菌酶活性影响显著,在水温为18℃时达到最高值,升至22℃时其活力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水温为18℃达到最低,但水温升至22℃其酶活与18℃相比又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4.
本文用11种酶底物,测定了紫贻贝、日本蟳和滨螺消化系统的酶活性,并初步研究了这些消化酶的应用。实验表明:1.0%的紫贻贝消化酶在25℃,20分钟内可水解去除蟳鱼受精卵膜。1.0%的该消化酶加入等体0.5%的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30℃、60分钟内可制备出大量啤酒酵母原生质体。在同样条件下.1.5-2小时内,可去除大部分三角褐指藻的细胞壁。  相似文献   
85.
采用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的方法,研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建鲤(1.5±0.2g)的生长、体组成、消化酶的影响。试验分为10个组,共进行60d。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饥饿天数下,延长再投喂天数可以使建鲤的增重率逐渐增加,而且S1F4、S2F8、S4F16组的增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9个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组在摄食期...  相似文献   
86.
选用540尾初重为(6.38±0.26)g的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了0.05%(Diet 1)、0.10%(Diet 2)、0.15%(Diet 3)、0.20%(Diet 4)、0.25%(Diet 5)的复合酶制剂饲料,另增设基础饲料为对照组(Diet 0),研究复合酶制剂对欧鳗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6周投喂结果表明:随着复合酶制剂添加量的递增欧鳗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Diet 3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4.22%和26.36%(P0.05),肝体指数及肥满度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酶制剂降低了鱼体粗灰分含量,对鱼体含水量、粗脂肪及粗蛋白含量影响较小,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各添加组鳗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淀粉酶活性则随酶制剂浓度的增高呈先升后降趋势,脂肪酶活性受酶制剂影响较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添加组鳗鱼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相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添加组鳗鱼血清总蛋白含量(T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iet 3组(0.15%)相比对照提高了38.86%。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复合酶制剂具有促进鳗鲡生长、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本试验条件下酶制剂最适添加浓度为0.15%。  相似文献   
87.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是绿藻门(Chlorophyta)石莼科(Ulvaceae)的一属, 因水体富营 养化等原因而大量繁殖, 危害海洋生态系统, 同时富含营养物质和活性物质, 具有提高机体免疫、促 进动物生长和加快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等功能。本研究以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浒苔, 以水产经济鱼种花 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 分6 个浓度梯度(0%, 1%, 2%, 3%, 4%, 5%), 研究浒苔对花鲈 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 4%组显著降低了花鲈鱼体水分含量及肝 指数(HSI), 显著提高了鱼体粗蛋白含量(P<0.05); 3%组显著提高了花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 (SGR)、胃肠组织中蛋白含量(TP)、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AMS)、脂肪酶(LPS)活力以及胃LPS 活 力(P<0.05), 而显著降低了胃组织中AMS 和蛋白酶活力(P<0.05), 同时3%组显著提高了花鲈肝脏中 碱性磷酸酶(AKP)活力以及TP 含量, 血清中AKP、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溶菌酶(LSZ)活力 (P<0.05), 显著降低了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力(P<0.05).本研究认为, 饲料 中添加超微粉碎浒苔能够明显提高花鲈的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及非特异性免疫力, 且最佳添 加量为3%.本研究可为其变废为宝, 缓解绿潮带来的环境压力, 研发新型饲料添加剂, 提高水产养 殖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通过拌饵投喂和水体泼洒2种使用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编号BC-01)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生长、肠道消化酶和体腔液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水体泼洒实验组芽孢杆菌使用量分别为106、108和1010cfu·m-3(以活菌量计),拌饵投喂实验组芽孢杆菌添加量分别为107、109和1011cfu·kg-1(以活菌量计),以投喂基础饲料且水体无芽孢杆菌泼洒组为对照组,整个实验持续56d。结果表明:(1)水体泼洒106 cfu·m-3和拌饵投喂109 cfu·kg-1的芽孢杆菌可以显著促进刺参的生长,并显著降低刺参体重变异系数(P0.05)。(2)泼洒108 cfu·m-3芽孢杆菌实验组的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以及泼洒106和108 cfu·m-3芽孢杆菌实验组的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喂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投喂107 cfu·kg-1芽孢杆菌的实验组刺参肠道脂肪酶活性和投喂109和1011cfu·kg-1芽孢杆菌的实验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水体泼洒芽孢杆菌则显著提高刺参体腔液LSZ活性(P0.05),但对SOD活性影响不大(P0.05)。1010cfu·m-3芽孢杆菌泼洒浓度可以显著增强刺参体腔液AKP和ACP活性(P0.05)。而投喂109和1011cfu·kg-1芽孢杆菌可以显著提高刺参体腔液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活性(P0.05)。可以看出,芽孢杆菌BC-01以饵料添加方式对刺参体腔液免疫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优于水体泼洒。综合比较表明,芽孢杆菌BC-01拌饵添加的适宜浓度为109 cfu·kg-1,对刺参的生长、消化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9.
消化酶活力能够反映刺参对不同营养成分的消化能力。当某一反应条件发生改变时,消化酶的活力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不同因子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对于了解消化酶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温度和pH是影响消化酶活力的最重要的反应条件。本文中作者应用酶学分析研究了温度和pH对剌参前肠和中肠各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蛋白酶活力测定采用福林-酚法,脂肪酶活力测定采用水解法,淀粉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采用水杨酸显色法。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pH对刺参前肠和中肠中的消化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前肠和中肠中蛋白酶活力均在反应温度为50℃时达到最大值,前肠和中肠中脂肪酶和纤维素酶均在反应温度为40℃时达到最大值,而前肠和中肠中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0℃和30℃。刺参前肠蛋白酶活力在酸性环境下较中肠高,且在反应pH为5.0—5.8之间酶活力相对稳定,而中肠蛋白酶活力在碱性环境下较前肠高,且在反应pH为7.0—8.6之间酶活力相对稳定;刺参前肠脂肪酶活力随着pH的升高出现两个相对稳定的峰值,分别为4.2—5.0和6.2—7.0区间,中肠脂肪酶活力在pH为3.8时达到最大值,而在pH超过9.0明显失活:剌参前肠和中肠淀粉酶活力在pH变化时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反应pH为6.6—7.4之间酶活力较高且相对稳定;剌参前肠和中肠中纤维素酶活力在pH变化时反应不一致,前肠淀粉酶在反应pH为6.2—7.4之间酶活力较高且相对稳定,中肠纤维素酶活力在反应pH为5.4—7.0之间酶活力较高且相对稳定。此外,通过比较四种消化酶比活力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剌参蛋白酶活力最高,其次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力,而脂肪酶活力最低。  相似文献   
90.
饥饿和再投喂对千年笛鲷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千年笛鲷(Lutjanus sebae)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分成6组,分别饥饿处理0(对照),2,4,6,9和11 d,然后在饱食的条件下恢复投喂10 d.分别测定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千年笛鲷幼鱼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3种消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饥饿过程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下降明显,淀粉酶起伏较大;恢复投喂后,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与饥饿前相比都有所上升,但蛋白酶活力总体上仍低于同步取样对照组,脂肪酶活力总体上高于对照组水平,淀粉酶活力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并且基本上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