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7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1164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2040篇
地球物理   847篇
地质学   1065篇
海洋学   617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利用涡度、风场,结合地形,对2000-07-11-14日陕西省大范围降水形成洪灾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揭示了大降水与主急流东移后的弱急流有密切关系,得出:低层源源不断的水汽、高空弱冷空气以及地面上风切变和特殊地形的共同影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是造成这场洪灾暴雨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52.
我国西部冬季扰动源涡与东部夏季雨带分布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柳艳香  汤懋苍 《高原气象》2001,20(1):109-112
我国西部 (85°10 5°E)冬季“扰动源涡”的位置对夏季东部雨带的配置具有支配作用。当西部“源涡”位于 35°N以北时 ,东部雨带多出现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 (Ⅰ类雨型 ) ;源涡位于 32°35°N之间时 ,夏季雨带多出现在淮河流域 (Ⅱ类雨型 ) ;当源涡位于 32°N以南时 ,雨带多出现在长江流域或江南 (Ⅲ类雨型 )。藏东南热点区冬季的中强地热脉冲对我国夏季江淮和川黔的大水具有很强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53.
我国南方MCC的涡度、水汽和热量收支平衡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康凤琴  肖稳安 《高原气象》2001,20(3):333-339
采用合成分析方法 ,将我国南方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生命史划分为 7个子阶段 ,详细探讨MCC演变过程中的涡度、水汽和热量收支平衡演变特征 ,着重分析了中小尺度系统在MCC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 1)在MCC过程中 ,中γ尺度和中 β尺度系统活动是引起涡度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2 )在MCC初始阶段有中小尺度对流系统消耗MCC的水汽、热量而积极活动 ,造成MCC的视热汇、视水汽汇。成熟阶段的源区域表明有中小尺度系统的活动造成MCC的视热源、视水汽源 ,这是MCC具有长生命史的原因。MCC后期 ,中小尺度对流系统活动造成的视水汽汇和视热汇 ,与有利的大尺度天气条件的逐渐消亡 ,使MCC渐渐消失。 ( 3 )MCC的形成和启动受大尺度环境场的控制 ;一旦MCC开始活动 ,对流层低层、中层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对MCC的发展与持续过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MCC前期 ,中小尺度对流活动消耗MCC的总能量而启动 ;在成熟阶段中小尺度对流活动释放总能量造成了MCC的长生命史 ;MCC后期 ,大形势发生改变 (如位势不稳定度的变化等 ) ,积云对流活动和(或 )中尺度对流活动的作用与大尺度形势趋势一致 ,致使MCC消亡。 ( 4 )在MCC前期 ,潜热释放是主要加热因子 ;而后对流垂直输送水汽和热量的作用比对流凝结加热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954.
位涡及位涡反演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张述文  王式功 《高原气象》2001,20(4):468-473
对位涡概念发展史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位涡反演原理 ,讨论了不同近似模式的位涡表达式及其拉格朗日守恒形式 ;对位涡特性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作了总结 ;考察大量应用实例并指出存在的不足 ;最后对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5.
GPS多路径效应影响与结构振动的小波滤波筛分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当应用GPS技术进行大型工程结构监测时,由于其测定的是监测点的绝对位移,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多路径效应和温度变化是主要影响源,要想正确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首先必须有效地分离结构振动与各类影响项。本文采用小波分析法,对坐标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有效地筛分出结构微小振动和各类影响项。通过实际测试数据分析,取得了极其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6.
穿越管道的疲劳失稳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穿越管道的疲劳失稳风险评估方法,经过实例计算证实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57.
磁流变液及结构减振智能驱动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磁流变液各组分对其性能的影响作用及作用机理.试验表明,油酸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磁性颗粒的溶解性,而OP乳化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磁性颗粒的分散能力.其次,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在大量具体对比试验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一种剪切屈服强度高、沉降稳定性好的磁流变液.而后,根据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结合磁路特点,设计制作了一个额定电压为9V、电流为2A、功率为20W的磁流变减振驱动器,并测试了此驱动器的阻尼力及时间响应特性.测试表明,本减振驱动器的响应时间是0.2至0.3秒,而不是理论响应时间的10毫秒.最后,分析了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58.
对流层中上部水汽对高原低涡形成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998年8月4日那曲低涡形成前的卫星监测水汽图像的分析,用η模式对该低涡进行的数值模拟,及对高原以南及洋面上空对流层中上部增加水汽的数值试验,得出:印度洋阿拉伯海是这次高原低涡形成在对流层中上部一个重要的水汽源,印度西部-阿拉伯海上空对流层中上部水汽增加,可使高原上出现有利于低涡形成的高底场,温度场条件,用卫星监测的水汽图像改善在高原以南及洋面上空对流层中上部水汽条件,对数值预报结果有改进。  相似文献   
959.
通过对国外大量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统计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柱极限变形角的概率特性;在假设结构层间极限变形角近似等于柱子极限菜角的基础上,结合文献[1]的研究结果,初步建立了被动耗能减振结构大震可靠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60.
1906年旧金山特大地震是加利福尼亚北部有史以来最强的地震。对这次地震的新近研究正在获得这种地震如何和何时发生的重要线索。利用这种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付未来的强烈地震。1906年4月18日,一次强大的地震(震级为7.8级)袭击了加利福尼亚北部。在剧烈的地面晃动一分钟内,旧金山市和许多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