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6篇
  免费   720篇
  国内免费   1164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2038篇
地球物理   847篇
地质学   1065篇
海洋学   617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基岩振动干扰下的动力滑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边坡基底岩石振动因素的分析, 建立了单一滑面滑体受基底岩石强迫振动的模型, 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描述滑体的变形规律, 分析了基底岩石振动过程中导致滑体移动的原因。指出在一个频带范围和力幅范围内, 基底的振动, 会引起潜在滑体位移突跳, 在滑面的法向方向上张开, 切向上错动而诱发滑坡。  相似文献   
962.
1996年7月17~20日、25日巴州地区接连出现了大范围的大降水天气过程,造成巴会台等地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本文重点从水汽、层结稳定度、卫星云图、地面进面铜囚锋等方面对本次大降水作了初步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3.
姜鸿  孟祥方 《物探与化探》1992,16(3):194-199
河南省铅锌资源短缺。“七五”期间,省厅地调二队在汝阳县付店地区开展激电法找铅锌矿工作,发现了一批有找矿意义的异常和多处找矿有利地段。地质、物探紧密配合,查证异常见矿率达90%,已有两处铅锌矿点扩大为中型矿床。  相似文献   
964.
程麟生  郭英华 《大气科学》1992,16(2):136-146
1981年8月14至22日,在青藏高原东侧陕、甘、川毗邻区,出现了一次持续暴雨过程.对其主过程的涡度诊断表明,切变线低涡初生於青藏高原东侧低空,其后,不仅出现了高、低空涡度中心的叠加和耦合过程,而且在行星边界层(PBL)内发生了迅速加强过程.这种过程与切变低涡的持续发展相伴. 一系列48和72小时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揭示:只有高分辨PBL参数化的湿物理过程,才能较好地模拟出切变低涡在PBL内的突然加强及其涡度演变和垂直结构;而总体PBL参数化,虽然其涡度演变和垂直结构也能基本模拟出来,但不能模拟出切变线低涡在PBL内的迅速加强;总体PBL参数化干过程的模拟结果指出,该方案较前两种湿过程方案均差,特别是被模拟系统的强度明显减弱,位置偏离. 模拟与诊断和观测之间的比较揭示,尽可能仔细地改进PBL参数化和湿物理过程,才有可能改进对这类中尺度系统发生和发展的模拟.  相似文献   
965.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与高原上积云对流活动的强弱变化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夏季高原稳定的环流场维持的物理机制;同时还对同时期热带赤道地区强对流活动区域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将其涡旋环流场的维持机制与夏季高原地区进行了比较. 通过分析,发现夏季青藏高原月平均涡度方程平衡关系主要是次网格尺度项和散度项的平衡,水平平流项的耗散作用在高空较强,但不如次网格尺度项强,涡度方程其余各项均很小.从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的比较,发现当积云对流活动发生强弱变化时,ω、D和涡度方程中的散度项、次网格尺度项均伴随很强的相应变化,对应关系很好,说明涡度方程中的次网格尺度项R(余差项)的主要部分来源于积云对流系统的活动,反映了夏季高原上存在的强盛频繁的积云对流活动对高原平均环流场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使夏季青藏高原高低层环流场加强的物理机制足高低层气流强大的辐散辐合,耗散机制是积云对流系统对高低层涡度的上下搅拌垂直输送作用和网格尺度水平平流项的非线性耗散作用,其中前者起主要的作用. 从涡旋能量维持的角度看,夏季青藏高原高低层环流场的维持大致是高原尺度环流系统的涡旋能量通过非线性过程,分别向高原区域以外更大尺度的系统和次网格尺度的对流系统输送,输送的损失由强大的高低层辐散辐合气流产生的涡旋能量补充,从而维持了高原地区环流场的稳定.赤道附近热带强对流活动区域环流场的维持机制与夏季高原地区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其高层和低层的区域尺度环流场通过非线性作用都从更大尺度环流场得到涡旋能量,并把涡旋能量转送给次网格尺度积云对流系统,使自身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966.
谱激电法中频率相关系数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电子导体激发极化(过电位)的电化学机理出发,导出了面极化系数的频谱表示式,得出面极化频率相关系数 c(s)=0.5-1;从理论上证明了利用Cole-Cole模型描述体极化激电频谱的合理性,说明体极化频率相关系数c≤c(s).理论算例和实测结果表明,可以利用视频率相关系数在极化围岩背景上划分局部异常体,并按结构(矿物颗粒均匀程度和连通情况)区分引起激电异常的极化体.因此,在谱激电法中应重视这一参数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7.
刘汉雄  张岳红 《地震研究》1992,15(3):298-305
本文根据对昆明的5层楼房和昆明市工人文化宫18层建筑的脉动观测,结合作者对昆明市几种地基土的脉动观测研究,提出了强震的卓越周期昆明地基土和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之间与震害的关系,可供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编制抗震防灾规划中参考。  相似文献   
968.
赵平  孙淑清 《大气科学》1991,15(6):46-52
本文用中尺度有限区域模式对1981年7月11—14日的一次西南低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试验,并讨论了地形动力作用和潜热加热对西南低涡形成的影响。 在基本试验中,较好地模拟了西南低涡的形成,其位置以及引起的降水量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地形试验表明,地形动力作用对高原南侧的西南气流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并决定着西南低涡的形成。潜热试验表明,潜热通过加强西南低涡上空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使该低涡发展。  相似文献   
969.
970.
张永康  胡玉璇 《气象》1991,17(12):33-36
本文着重分析了武都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指出武都涡对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处中雨以上降水有先兆性,进一步得到武都涡降水的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