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5篇
  免费   7209篇
  国内免费   7728篇
测绘学   2179篇
大气科学   11744篇
地球物理   1826篇
地质学   7776篇
海洋学   13836篇
天文学   86篇
综合类   1862篇
自然地理   2873篇
  2024年   270篇
  2023年   928篇
  2022年   1167篇
  2021年   1291篇
  2020年   1111篇
  2019年   1326篇
  2018年   923篇
  2017年   988篇
  2016年   990篇
  2015年   1107篇
  2014年   2005篇
  2013年   1621篇
  2012年   1923篇
  2011年   1991篇
  2010年   1724篇
  2009年   1823篇
  2008年   1743篇
  2007年   1617篇
  2006年   1551篇
  2005年   1519篇
  2004年   1337篇
  2003年   1313篇
  2002年   1352篇
  2001年   1324篇
  2000年   999篇
  1999年   871篇
  1998年   997篇
  1997年   973篇
  1996年   888篇
  1995年   820篇
  1994年   779篇
  1993年   687篇
  1992年   553篇
  1991年   630篇
  1990年   440篇
  1989年   323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6篇
  1942年   4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81.
阿光碧 《四川气象》2002,22(1):8-11
本文选取2001年6月28日四川盆地的首次暴雨过程和8月18日四川盆地的区域暴雨过程,比较了成都区域中心η模式和国家气象中心的HLAFS模式对其降水预报,表明数值模式对此降水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区域η模式,无论在降水强度和落区上都较HLAFS模式预报要好。  相似文献   
982.
灾害性天气(暴雨、强对流、雾、高温与干旱)的准确预报是目前世界上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9.20”区域暴雨、大暴雨由于发生时间晚,前期为阴雨天气的流场给预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成都市气象台用溃变原理V-30图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T106物理量预报场的分析和本站暴雨模式,及时准确的预报出了“9.20”区域暴雨、大暴雨过程。该文特征分析意在总结出成都地区暴雨预报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3.
高青云 《四川气象》2002,22(2):9-12
对2001年8月19-20日全川移动型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表明:初始扰动产生在对流层中层移动性低槽底部强烈发展的低空热低压倒槽中,有利的物理量配置环境、大尺度系统的稳定型和非均一热成风偏差分布对其发展和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动点、不动点群体系统局域阻塞概念,并结合高低空散度的不平衡,明确了移动型川东大暴雨的短期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984.
三河湿地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当前国际上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热门研究领域。在 1 971年拉姆萨尔通过的《湿地公约》中将湿地定义为 :“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短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带有静止或流动 ,或为淡水、半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m的水域”。我国对沼泽、滩涂等湿地研究具有丰富的积累 ,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分类系统 ,认为湿地系统指海洋和内陆常年由浅表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主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属于比较脆弱的生态敏感区 ,是自然保护和全球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985.
对奎玛流域一次冰雹天气的分析表明,在巴尔喀什湖低槽加强东移的环流背景下,低层水汽辐合、抬升启动和层结不稳定有利于该地区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形成、发展是产生这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6.
通过对2001年9月22-23日南疆西北部山区特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分析,揭示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和各要素场特征。  相似文献   
987.
孙力  安刚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6):650-661
利用1951~2000年共50年的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和奇异值分解技术(SVD),重点对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并且这种明显的非同步联系具有时空相关显著的特点,尤其是夏季大气环流异常与其前冬和前春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更为密切。当前冬和前春北半球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及蒙古高压偏强(或偏弱),极涡偏弱(或偏强),中高纬度盛行经向环流(或纬向环流),以及低纬和热带地区高度正距平(或负距平)明显时,则对应于夏季东亚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强度偏强(或偏弱),位置偏南(或偏北),贝加尔湖阻高强度也偏强(或偏弱),但位置偏西(或偏东)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出现。当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上述特点以及夏季鄂霍次克海阻高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或偏弱),位置偏南(或偏北),且极涡较弱(较强)时,则东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对应于蒙古高压加强(或较弱),西太平洋副高减弱(或加强),并向南和向东移动(或移动较慢),极涡向南扩散(或扩散减弱),大气环流向冬季过渡加快(或减慢)。另外,大气环流异常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988.
紫外线模式预报方法的研究和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沈元芳  况石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Z1):223-231
文章介绍了在T106全球谱模式中应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式预报紫外线辐射(UVR)的方法,给出了试验运行的结果.UVR强度的划分考虑了到达地表的UVR通量.参考国内、外紫外线(UV)预报服务的经验,制定了5个日光暴露的级别、相应的紫外线指数(UVI)及防护措施.1999年9月起,国家气象中心已在NOTES网上每月不定期地展示UVR预报的一些结果,2000年9月起,在Cray-C92业务操作系统上实施了连续的试验运行.  相似文献   
989.
对舟山春季海雾的气候特征,环流特征及成因作为初步分析,归纳出春季海雾形前的3种天气形势:侄槽前部型,高压底部型,入海高压后部型,在对海雾生成时的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春季海雾的一般规律,为海洋预报和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0.
义乌大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贤产  毛樟林 《浙江气象》2002,23(3):5-7,31
通过对义乌市近10年来出现的4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从环流形势特征中寻找义乌大暴雨天气的前期征兆和预报模式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