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74篇
海洋学   223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淡水中丝状绿藻对重金属Pb2+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淡水中绿藻门的一些丝状种类,如毛枝藻(Stigeoclonium)、刚毛藻(Cladophora)、水绵(Spirogyra)对铅的吸附实验,研究淡水藻类与铅的吸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淡水中丝状绿藻对铅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当pH值和温度以及包埋藻类的量控制在一定条件下,即pH值约为4,温度为28℃左右,按照2 g藻类处理20 mL 质量浓度为100 mg/L Pb2+溶液原则包埋藻类,就可以使单位藻类吸附效率达到40%。  相似文献   
102.
中国跨境水资源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ompetitive use of transboundary freshwater resources is becoming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regional peace and political relationship among states. In China, 18 major international river basins are concentrated in three regions, of which the total annual outflow at the border is 7320×108 m3, occupying 26.8% of the total annual runoff of China, and the inflow at the border is only 172×108 m3.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major drivers affecting shared water vulnerability in China, namely: (1)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availability of water; (2) competing objective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3) lack of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s; (4) unsound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5) shortcom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based on transboundary waters. We concluded by identifying four pathways for reducing vulnerability: (1) encourag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2) constructing information-sharing channels; (3) establishing early-warning mechanisms; and (4) promoting further coordination and negotiation. Foundation: The National Key Project for Basic Research on Ecosystem Changes in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and Transboundary Eco-security of Southwest China, No.2003CB415105 Author: Feng Yan (1967–), Ph.D and Professor, specialized in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river basins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water law and water policy, natur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uses in mountainous areas.  相似文献   
103.
张宏仁 《地球》2009,(1):20-26
淡水是可再生资源.靠大气降水补给。静态库容只是调节空间。不能解决长期供水需要。我国单位面积淡水资源并不少.接近全球平均值.但由于人口密度比世界平均大3倍。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弱。  相似文献   
104.
《湖泊科学》2009,21(2)
淡水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不仅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也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而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生物入侵、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使淡水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进一步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紧缺,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同时,全球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不仅影响到降雨和淡水资源的分布,还影响到淡水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变迁,因此如何应对全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成为未来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5.
《地理教学》2009,(10):45-45
“请喝水,这是刚刚淡化的海水。”巴塞罗那普拉特海水淡化厂的员工打开海水淡化装置出水口的龙头,接满一杯水让记者品尝。杯里的水,清澈透明。抿一口,感觉跟喝瓶装纯净水没什么两样,没有一点儿海水苦涩咸腥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6.
黄河口附近海区水文要素基本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根据大量的实测资料,较详细地分析了黄河口附近海区的温度、盐度、密度时空分布变化规律,探讨了该海区的水流动力结构.阐明了渤海中部区高盐水团较稳定,沿岸冲淡水堆积,其中莱州湾是常年堆积最多的海区,等密度线南下倾斜,有利于黄河入海水偏东扩散.发现在莱州湾口一线有盐度低槽,可能是常流向东的主要路线.  相似文献   
107.
有人说,新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水资源危机!此言不无道理。我国即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度,其淡水资源量仅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人均拥有水量为2300立方米左右,是世界平均值的 1/4。全国 300余座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就有100多个。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城市工业与生活用水量还在迅速增加,淡水供需矛盾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108.
通过研究马五段去白云石化作用的成因及发生模式,可进一步了解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岩和物性的演化.通过岩心与薄片的观察,结合地球化学方法,和对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了去白云石化作用成因及成岩演化过程,并结合物性资料分析去白云石化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建立了研究区去白云石化的作用模式.结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综述淡水螯虾类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为提高孵化效果及出苗同步性,节省人力、物力,实现数字渔业与智慧渔业奠定基础。【方法】从胚胎与初孵幼虾生物学、影响离体孵化的环境因素、影响离体孵化的人为调控因素、离体孵化装置、研究展望等五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结果】离体孵化期间应将水温、水质控制在适宜水平,定期进行消毒,离体胚胎的发育阶段及孵化密度、孵化装置等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必要的人工管理措施也是决定孵化成功与否的关键。【结论】离体孵化技术应用于淡水螯虾类意义重大,而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及应用合理的管理措施是基础。今后在离体孵化装置的优化、离体孵化期间水质与菌群环境的维持、死卵与死虾的挑除、苗种生产的批量化与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孵化效率质的提升,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10.
郝佳佳 《海洋科学》2020,44(3):1-14
为定量化研究影响中国东部近海逆温层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基于Princeton Ocean Model(POM),通过进行河流和暖流的增减试验,对逆温层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受海表失热影响,逆温层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3月份,山东半岛北部及东部近海、闽浙沿海为三个主要逆温层发生区域,其中山东半岛北部近海逆温层范围和强度最大。当无河流输入时,整个研究海域无逆温层出现,而河流加倍或减半对逆温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出现概率分别增高22%和降低15%。当暖流加倍或减半时,长江口邻近海域逆温层出现概率大幅增高23%和降低69%,山东半岛东部近海次之,分别增高34%和降低25%。当关闭暖流时,长江口外海逆温层消失,山东半岛东部近海逆温层出现概率降低约70%,且变浅76%。以上表明,河流淡水是中国东部近海逆温层形成的必要条件,在保持必要河流淡水输入条件下,暖流的变化对中国东部近海逆温层形成的影响比河流变化大,其中对长江口外海影响最大,山东半岛东部近海次之。暖流流量的增减可引起100 m以浅陆架区的海表面高度异常,影响跨40 m等深线海水交换和温盐锋面的形成,造成逆温层大范围的转移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