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8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1140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28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齐姆根-桑株河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伯雄  张健  刘增仁 《新疆地质》2002,20(Z1):58-66
齐姆根-桑株河地区石炭-二叠系分布广泛,层位齐全,化石丰富.据实测剖面及系统采集的类及腕足、牙形石、孢粉等化石较准确地厘定了石炭-二叠系各地层单元界线和岩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出卡拉巴西塔克组、克里塔克组、和什拉甫组、卡拉乌依组、阿孜干组、塔哈奇组和克孜里奇曼组、棋盘组、普司格组、达里约尔组、杜瓦组,其中下石炭统仅分布于莫莫克以西.早二叠世中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新藏公路以东普司格组属河流-湖泊-冲积扇相沉积,莫莫克-齐姆根地区棋盘组,达里约尔组以浅海相与河流三角洲相交互沉积及湖泊-河流相沉积为特征,晚二叠世晚期仅于新藏公路以东沉积冲积扇-扇三角洲相的杜瓦组.  相似文献   
992.
滇中鱼坝村组的建立及陆相侏罗系底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滇中及相邻地区上三叠统舍资组含煤层与下侏罗统冯家河组红层之间,连续沉积了一套杂色细碎屑岩过渡层。其分布稳定,该层所含化石及磁性地层特征表明其时代属早侏罗世。因此建立下侏罗统鱼坝村组,并确定该组底界为陆相侏罗系的底界。  相似文献   
993.
竖管测定法可现场测定河床的渗透系数.采用人工梯度法和自然梯度法两种方法,对普拉特河位于卡尼市(KearneyCity)东南河段河床的垂直、水平和任意方向的渗透系数进行了野外现场测定.10个测点的垂向渗透系数的平均值为30.51m/d,一个测点的水平方向渗透系数为97.2m/d,其各向异性比率约为3.结果表明:普拉特河床沉积物剖面上具有一定的各向异性,平面上为非均匀介质.  相似文献   
994.
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与河床自动调整作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实测河道测图资料及水沙资料,首次利用断面地形法和输沙平衡法较全面地系统地计算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泥沙的冲淤变化及其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宜昌-大通段呈冲槽、淤滩、淤汊特征;同时剖析和验证了长江中下游河床具有较强的自动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对辉发河断裂带构造运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大成  卢焱 《吉林地质》1991,10(3):36-41
辉发河断裂带先期以继承槽台边界断裂为特征。后期以差异性平移运动为主。依据构造地质特征和运动形式,该断裂带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该断裂带左旋平移运动不存在两侧整体相对大规模平移,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补偿性构造,其结果造成地壳缩短。左旋平移运动距离应与地壳缩短量相当,推测平移距离为30~40km。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冰缘地貌的分布和演变过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朱诚  崔之久 《地理学报》1992,47(6):526-535,2
根据1985—1989年度的野外考察和定位重复测量、坑探、物探、砾向组构及地肮衣测年、室内分析等,总结出本区各类冰缘地貌空间分布特点和在发生学卜的联系与转化;分析了基岩寒冻风化速率、倒石堆、岩屑坡、石冰川的分布、运动特点和发育年代;讨论了冻疱和烛状冰型冻胀丘、泥流舌、石环和热喀斯特沉陷的分布、演变及成因;概述了沉积物室内分析得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1000.
雒昆利  邓宝 《沉积学报》1992,10(2):79-87
笔者测制五峡河组剖面时,在约1m2的面积内,逐层系统地采集笔石和岩性标本;统计了典型层层面上笔石的丰度,绘制了一些属种的死亡曲线;系统鉴定了围岩岩石的矿物成分,分析了岩石中的二价铁(Fe++),三价铁(Fe+++),硫(S),碳(C)的含量和pH值.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五峡河组的沉积环境、笔石的生存及保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