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4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883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2071篇
海洋学   100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分散元素铟富集的矿床类型和矿物专属性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研究了我国一些铁锰矿床、铜矿床及铅锌硫化物矿床矿石及矿物中铟的含量变化特点 ,发现In在不同类型的铅、锌、铜、铁、锰等矿床中并不大量富集 ,在这些矿床中矿石平均wIn大都低于 10× 10 -6;在锡石硫化物矿床和富含锡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中 ,矿石中wIn平均可达 80× 10 -6以上 ,这类矿床中铟的工业储量可达数百吨甚至数千吨 ,80 %以上的铟都富集在闪锌矿中。研究结果表明 ,铟的富集成矿具有矿床类型和矿物专属性 ,这种专属性对铟资源的寻找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2.
文章对大吉山钨锰矿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发现了一种主要元素为Nb、Ta、Fe、Mn、W的复杂氧化物矿物——钨铌锰矿。这种矿物与富钨铌锰矿交生,在成分上与后者呈渐变过渡。证实在自然界中黑钨矿与铌钽铁矿之间可能存在着广泛的W—Nb(Ta)类质同像置换现象。通过对其成分、形态和共生关系的研究,结合大吉山钨矿的形成期次,联系矿体与区域内两期花岗岩的内在关系,对大吉山钨矿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3.
云南兰坪富锶文石的发现及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发现于云南兰坪多金属矿床中的富锶文石进行了粉晶X光衍射、电子探针、显微硬度、折射率等测试,并通过电子探针成分和晶胞参数的变化分析,探讨了其晶胞参数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兰坪富锶文石的颜色成因进行了讨论,并对其作为宝玉石资源的利用优势及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4.
云南省元-磨公路大风垭口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风垭口隧道是云南省正在建设的元—磨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也是云南省在建的最长公路隧道。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涌水、崩塌、洞口滑坡、岩溶、突泥等,对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影响了施工进度,增加了工程投资,并对工程的稳定性有潜在的威胁。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及人为因素有关。塌方主要发生在碳质板岩中,涌水在各种岩石中均有发生。相对挤压带和松弛带以近等间距相间出现是大风垭口隧道围岩地质构造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施工中的地质灾害主要出现在构造松弛带中。隧道开挖的实际地质情况与工程地质勘探成果有较大的出入则是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975.
A preciously undescribed Lower Triassic sequence of a series of multiple cycles of mud-lime rocks, with the argillaceous content decreasing upward while limestone becomes the dominant lithology in the upper part, contains abundant fossils such as conodonts, ammonoids and bivalves. The Yinkeng Formation is the oldest Triassic unit represented, and it conformably overlies dark-gray thin-bedded argillaceous silicalite and intercalated grayish illite clay interbeds of the Upper Permian of Dalong Formation.Conodo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west Pingdingshan Section, one of four measured sections in Chaoha,yielded abundant Lower Triassic conodonts from the middle part of the Yinkeng Formation. Most interesting and unmaml is the abundant occurrence of Platyvillosus in seven samples from the Flemingites-Euflemingites bearing (Smithian) mudstone, rhyolitic clay and limestone part of the section. The associated conodonts are Neospathodus dieneri type 1, N. dieneri type 2. N. dieneri type 3, N. cristagalli, N. waagenieowaageni (nov. subsp. ), N. waagenielongata (nov. subsp. ), N. waageniwaageni,N. sp. G (nov. sp. ), N. sp. L (nov. sp. ), N. sp. H (nov. sp. ), N. alberti, N. novaehollandiae,N. peculiaris, N. aff. discretus, N. conservativus, Parachirognathodus sp. and ramiform elements.The species Platyvillosus. which is restricted to a 1.32 m interval, reveals great variety in shape and denticle ornamentation pattern on the platform. The morphological study of the samples indicates that all speciemens with denticles on the upper surface can be included in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in Platyvillosus costatus (Staesche). Platyvillosus hamadai (Koike), marked by smooth upper surface, also appears to be connected by transitional forms in some samples. The fauna corresponds closely with that of the Taho limestone in Japan, although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differ. The associated lithologies of the Yinkeng Formation within Chaohu area reflect a deeper and low energy remaining basin of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Lower Yangtze block.  相似文献   
976.
粘性泥石流残留层与泥深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性泥石流泥深的观测数据过去大部分不包含残留层厚度,认为当后继粘性泥石流通过残留层时,残留层是不动的,泥深从残留层表面起算。本文通过大量的泥石流原型观测和简易模型试验表明,当后继泥石流通过时,残留层除底部很薄的一层不动外,都是运动的,并有三种运动形式,泥深应包含残留层。残留层的厚度一般为20~60cm,这样对过去不包含残留层厚度的泥深观测数据应进行更正,粘性泥石流流量和输沙率也需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977.
滇东北渔户村组富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渔户村组为滇东北富铅锌矿的重要产出层位。通过成型或基本成型的茂租,金沙厂,五星,乐红,大海等矿床,论述了滇东北渔户村组富铅锌矿的成矿地质特征,认为其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和后期改造作用有关,并总结了地质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78.
贵州普安县泥堡金矿区某些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新的视角,探讨了该区一些追随新进展而逐渐认识的某些矿床地质特征,并以此引伸出较为明确的找矿方向。(1)含矿地带是在区域性滑脱面控制下,以张性追踪的容矿断裂错落排列为其表现形式展现出有序的空间分布规律;(2)三种矿石类型(原生矿,氧化-半氧化矿,风化残坡积矿)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均呈有规律的分布;(3)含金岩石的奎化,可划分为局限性硅化和层位性硅化两种类型,并相对划分为三个期次,第一,二期硅化与金矿密切相关;(4)概略界定凝灰质的识别,鉴定标准,并用薄片和金分析成果配套研究,表明其与金矿化有一定的相关关系;(5)论证了矿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是:万(年水),破(脸山),果(园),台(阶地平台),拐(坡,台地形拐点)。  相似文献   
979.
在大量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本文对第二松花江断裂展布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剖析,通过地质核查确定了断裂的展布位置和活动特征,断层泥测年结果证实了断裂活动结束了晚晚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980.
王玉净等1998年撰写的“广西饮州小董-板城上古生代硅质岩相地层”, 新建了上泥盆统“石梯组”,该岩石叶层单位与谢家荣、玉植1937年在广西西湾创建的石梯系(后更名石梯组)重名。根据地层命名优先权,西湾侏罗系石梯组应予沿用,饮州板城上泥盆统“石梯组”应予废弃。钦州板城含有上泥分别统 放射虫、牙形类的硅质岩与上覆含有下石炭统放射虫、牙形类的硅质岩不同,后者含有锰矿和赤铁矿,颜色较深,根据岩石地层学组的含义,将前者重新命名为桂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