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9篇
  免费   884篇
  国内免费   873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572篇
地质学   2716篇
海洋学   75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20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5篇
  1954年   5篇
  194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贺兰拗拉谷北段奥陶系等深流沉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采用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贺兰拗拉谷北段桌子山剖面奥陶纪地层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环境的垂向变化和横向迁移规律。以桌子山剖面奥陶系沉积相研究为基础,采用Fischer图解法,求取了其可容空间的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相模式,识别出了典型的碳酸盐等深流沉积,建立了贺兰拗拉谷北段奥陶系层序地层学模式,为拗拉谷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各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应列为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层段。  相似文献   
72.
高精度重磁测量在商都地区CO2气藏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在商都地区开展高精度重磁测量,提高了对盆地基底结构、构造、断裂特征与断裂分布以及汉诺坝组玄武岩分布的认识.商都坳陷具有单断式的结构特征,即西断东超.坳陷走向为北西向,由西北、东南两个次级洼槽组成;区内分布有两条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深大断裂,为幔源CO2的运移通道,控制着CO2气藏的分布;局部强磁性、高密度异常为汉诺坝玄武岩的反映,是小丹岱组CO2气藏的良好盖层,控制着小丹岱组CO2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73.
对河南省栾川县大练沟泥石流治理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开采只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开采的矿渣乱排乱放现象非常严重,严重破坏了环境,象这样的矿山在全国各地有很多,随着时间的发展,松散堆积的矿渣在洪水的作用下顺着沟道倾泻而下,形成泥石流,对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威胁,矿山泥石流逐步发展,进入发展期和活跃期,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对这样的泥石流沟进行研究和治理是很有必要的。在对河南省栾川县大练沟泥石流的治理过程中,得出以下几点体会,现总结归纳出来,希望对类似泥石流沟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4.
《河南地质》2008,(6):20-20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全县辖8镇11乡,353个行政村,37万人,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主要由中山、低山、丘陵、河谷盆地组成。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和秦岭地槽衔接地带,区域性深大断裂从我县腹地穿过,属地质灾害多发区。目前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99处,分布在全县19个乡镇,主要灾害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4种。  相似文献   
75.
幔源CO_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6.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河北省地勘局、地质四队联合召开的承德深孔取芯钻探技术研讨会于2008年5月18日成功完成。高献计副局长代表河北省地勘局对中国地调局和各位专家关心河北省的深部找矿事业表示感谢。中国地调局科外部张伟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77.
钻遇莫霍面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深海海底是地球上离莫霍面最近的地方,目前有研究推测南海是世界上莫霍面深度最浅的海域之一,但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深反射地震探测可以直接揭示岩石圈的构造形态,是莫霍面探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长达15000 km的深反射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处理、制图和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形成了南海海盆区莫霍面反射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初步认识。① 南海东部次海盆南部早期经历了较快速扩张,岩浆供应充足,受扩张停止后岩浆活动影响较小,基底平坦,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同时洋壳地震速度结构不存在异常,且有较强的广角莫霍面反射波和可识别的地幔顶部折射波,具备莫霍面钻探的基本条件。② 南海海盆不同区域的莫霍面反射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次海盆莫霍面反射最为强烈且清晰,西北次海盆次之,西南次海盆仅有零星出现的清晰莫霍面反射且可信度不高。③ 识别南海海盆区莫霍面地震反射长度超过3500 km,首次形成了海盆区深度域莫霍面地震反射空间分布图。与重力反演的莫霍面深度相比,利用深反射多道地震计算的莫霍面深度细节更为丰富,并且可以在垂向上清晰刻画莫霍面的结构。整体上,南海海盆区莫霍面地震反射强烈和可信度高的区域中,深度较浅的区域之一是东部次海盆南部,最浅处仅约9. 5 km,其中水深4. 01 km,洋壳厚度仅5. 54 km。综合判断,东部次海盆南部是南海重要的莫霍面钻探备选区,这对南海莫霍面钻探选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相似文献   
79.
溧阳震区地壳深部结构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转换波法所测得的漂阳震区地壳深部主要界面的构造图。简要地讨论了溧阳震区深部构造与震中分布的关系,认为溧阳两次中强地震都发生在较厚的花岗岩质层中,其深部构造特征表现为上地幔隆起、或界面埋深变化剧烈的梯度带,同时又处于两组以上深断裂交汇的特殊部位  相似文献   
80.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29,自引:16,他引:113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以及相邻的越南、缅甸北部地区的5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和10个地震破裂带资料的力学分析,讨论了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现代构造活动特征。并得出由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通海曲江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所围成的一个不封闭菱形地块相对外围区域有向南南东移动的趋势。此菱形地块控制着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