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54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71.
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新仙女木”事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根据15个沉积柱状样,对“新仙女木”期气候突变事件(YD)的分布和性质进行探讨。在所有这些经高分辨率地层分析的柱状样中,均发现有“新仙女木”事件,说明在西太平洋边缘海广泛出现。从同位素与微体古生物分析的结果看,~(14)C测年约11~10kaBP的新仙女木期,是在12kaBP淡水注入海洋高峰之后,一次冬季表层水降温的短暂事件。在长江三角洲和日本海都记录了新仙女木期“视海退”现象,符合新仙女木期是两次海面快速回升期之间一次滞缓期的解释。新仙女木期的冬季表层水降温和盐度增高,均表明冬季风而不是夏季风加强。边缘海的这一次重大气候事件应当对相邻陆地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72.
放射虫研究在古海洋学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虫是海洋微体古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 ,广泛分布于从赤道至两极的各种海域 ,同时垂直分布于从表层到上千米深的水层中 ,其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受水体温度、盐度、生物产量和营养盐含量等环境因素控制 ,又与水体的迁移交换密切相关[1]。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化石蕴含着丰富的古生态、古海洋环境等地质历史信息 ,其丰富的种类性、极高的分异度和对突发性海洋 气候事件的灵敏反应 ,对建立高分辨率地层层序、恢复古气候及重建高精度短时间序列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不易溶的硅质壳 ,在CCD以下的深海区具有其他钙质类微体化石不可替…  相似文献   
673.
环境样品中90Sr的分析方法及其在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芳  刘广山 《台湾海峡》2003,22(3):395-406
本文综述了环境中^90Sr的来源、含量水平和在陆地环境介质中的转移.重点介绍了环境中^90Sr的分离测定方法,包括样品的预处理、化学分离及计数测量方法。最后介绍了与^90Sr相关的海洋学研究进展,通过测量海洋环境中的^90Sr可以进行水体涡动扩散、沉积物沉积速率、生物对^90Sr的富集、生物和沉积物对^90Sr的吸附,以及核设施运行或核事故放射性排放研究。  相似文献   
674.
《海洋科学进展》2005,23(4):421-421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2005年9月共同出版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2003—2004)统计结果,《海洋科学进展》杂志2004年期刊影响因子为0.423,比2003年的0.304上升了0.119,在所统计的全国24个海洋学类期刊中排名第10位。  相似文献   
675.
基于海洋要素时空配置的渔场形成机制发现模型和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针对海洋时空要素和相关渔业资源的互动性及非线性关系,分析了带空间结构的变量间关系问题,建立基于海洋要素场时空配置的渔场形成机制发现模型.将海洋要素场的空间配置用邻域进行表达,并将邻域所取得的要素状态变量转换为决策系统的关系表,以提取海洋场时空配置和渔场形成的时空关联规则.以大沙渔场形成的温度场时空配置发现为实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76.
《海洋学研究》2006,24(4):11-11
《海洋学研究》在2005-2006年度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经专家审读评比,荣获科技期刊“编辑质量进步奖”。在获该奖项的16种期刊中,本刊名列第十。  相似文献   
677.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潮汐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二维潮波模式,模拟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18-30°N,110-130°E)八个主要分潮(M2、S2、K1、O1、P1、Q1、K2、N2),并利用中国大陆及环台湾岛20多个潮位站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此外,给出了八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并逐个讨论了潮汐特征.结果显示:⑴台湾海峡中的潮波运动是北部蜕化了的旋转潮波系统和南部的前进潮波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⑵半日分潮南、北两支潮波在台湾海峽中部汇合,而全日分潮则在台湾海峽南部海域汇合后继续朝西南方向传播.⑶半日分潮振幅最高值发生在福建省湄洲湾—兴化湾一带,全日分潮最高值则出现在雷州半岛以东一带近岸海域.⑷N2、K2和O1、P1、Q1分潮的振幅、迟角分布分别同M2与K1分潮的整体分布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678.
全球海洋观测计划(Argo)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 2 0 0 1年 3月 2 0~ 2 2日召开的第三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上 ,澳大利亚和美国宣称已率先在东印度洋和东太平洋施放了 2 1个 Argo浮标 ,从而正式拉开了 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建设的序幕。在本次会议上 ,有 1 4个国家和团体表示愿意提供浮标 ,并参与 Argo计划。到 2 0 0 1年末 ,全球即将布放或已经布放的 Argo浮标有 871个。未来三年内有计划布放的 Argo浮标为 2 0 0 9个 ,累计浮标总数已达 2 880个 (表 1 ) ,与 Argo计划当时设想的在全球大洋中布放 3 0 0 0个浮标的目标已相距不远。此外 ,丹麦、挪威等国也表示将提供浮标参与 Argo计…  相似文献   
679.
刘敬圃 《海洋科学》1995,19(3):14-16
上一篇报道中我们论述了“晚更新世末期中国海出露陆架大平原的形成”,在我们研究陆架区环境演变过程中,就必须十分注重与其相邻的古海洋的环境特征。酉太平洋海区海洋环流极为复杂,控制和影响着该区的海洋水文、海洋气候的变化,并对附近沿岸大陆的气候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西北太平洋的古海洋学特征,对于我们探讨末次冰期盛时出露陆架上的环境演变意义重大。对于我们所要讨论的西太平洋的古海洋特征的研究,已有不少文献出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汪品先1990年的“冰期时的中国海研究现状与问题”[1]…  相似文献   
680.
本文概述了黄海物理海洋学主要特征,其中包括温、盐结构,环流和潮汐、潮流。在第二部分中重点说明黄海某些突出的海洋现象。诸如:黄海冷水团及环流,黄海暖流,海洋锋及底层流,最后一部分讨论海区的营养盐输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