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5篇
  免费   1250篇
  国内免费   1913篇
测绘学   478篇
大气科学   3371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1702篇
海洋学   1386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52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4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193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基于TVDI的西藏地区旱情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大部分地区属干旱或重干旱区,干旱发生较为频繁,是影响农牧业生产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文章利用拉萨接收站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资料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ST),构建ST-IND-VI特征空间,依据该特征空间设计的温度植被旱情指数作为旱情指标,找出适合该地区的旱情判别模式,以2005~2008年6~7月同时段西藏地区卫星资料、气象旱情监测结果以及土壤相对湿度观测数据为例,进行旱情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法对西藏地区进行夏季干旱动态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资料、卫星云图、大气监测自动站等资料,对2008年7月23-24日出现在山东中东部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天气过程是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西南涡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造成的;副高在暴雨预报中非常关键,副高的强弱影响暴雨的落区;低空急流向暴雨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为强对流的发展积累了不稳定能量;850 hPa θse的水平变化、能量锋区和6 h降水区分布关系密切,高层引导气流对低层的引导作用较大,加强对500 hPa形势场的维持和变化分析,有利于准确预报低层影响系统的发展和变化;本次过程降水存在明显的中尺度降水特征,地面辐合中心和辐合线为强降水发展提供了启动机制,强降雨中心位于地面辐合中心、辐合线附近.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北京近郊地区南苑机场1990-2000年6-8月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夏季对流云出现日数、出现时间、云底高、生命史等基本特征;利用北京站1995-2000年6-8月常规探空资料,分析了北京夏季对流温度和对流凝结高度的特征,尝试用对流温度预报对流云的出现,用对流凝结高度预报对流云的云高。结果表明:对流温度在局地热力对流云的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流凝结高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流云的云高。有对流云时,对流温度与实测温度之差在4℃以内的,占对流云总数的80%。在对流温度与实测温度之差≤4℃的有对流云日内,对流凝结高度与实测对流云云高之差90%以上都是在1200m以内,500m以内的也达到了53%。  相似文献   
994.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perceived temperatures (PT) for 28 major weather stations in South Korea during the past 22 years (1983–2004) was investigated by employing a human heat budget model, the Klima-Michel model. The frequencies of a cold stress and a heat load by each region were compared. The sensitivity of PT in terms of the input of synoptic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were successfully tested. Seogwipo in Jeju Island appears to be the most comfortable city in Korea. Busan also shows a high frequenc...  相似文献   
995.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sounding data collected in LOPEX05, we have analyzed the vertical atmospheric structure and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late summer over the east Gansu loess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ttom of the stratosphere is at about 16 500 m and varies between 14 000 m and 18 000 m above the ground. The center of the westerly jet is located between 8300 m and 14 300 m above the ground and its direction moves between 260° and 305°. There is an ...  相似文献   
996.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锋区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杨贵名  毛冬艳  孔期 《气象学报》2009,67(4):652-665
2008年年初低温雨雪冰冻期间(包括4次过程),冷暖气团长期对峙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的主要原因;准静止锋稳定、少动,锋面较平缓;等θse经向和垂直向梯度不断加强;冷暖气团形成的逆温很明显;主锋区前部上空存在多层锋区现象;锋区渐强,最强时在10个纬度内南北温差超过20℃;相对湿度≥90%的高湿度区的移动趋势、范围、垂直伸展高度均与4次过程吻合较好;锋生函数的分布与等θse密集区的分布一致,呈向北倾斜上升状,滇黔地区准静止锋区域内,多数时间段有锋生发生,华南地区上空静止少动的锋生中心,正是低温雨雪冰冻期间准静止锋长期稳定的原因之一;南北风交界线的移动趋势与低温雨雪冰冻过程趋势一致,4次过程都伴有偏南风低空急流;当副热带高空急流逐渐加强、水平风垂直切变加强并向下伸展时,低空急流加强;高位涡舌向下伸展,高纬度的高位涡舌与主锋区的中高层相对应,中纬度高位涡舌与副热带锋区对应;湿位涡斜压项PMV2量级较小,但其与,4次过程的对应关系非常好;锋区上界和下界等熵面上的气流能较好地反映准静止锋区上、下界特征;约290 K等熵面上(锋区下界以下)在贵州均为偏东气流,这是贵州及江南大部分地区长时间维持低层冷气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杨亚新  邱新法 《气象》2009,35(5):83-90
为提高热带气旋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利用1950-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和表层水温(SST)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TC生成位置分布的一般气候特征,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局地SST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探讨了TC强度、路径与TC生成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存在4个TC高频源地,分别是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附近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马绍尔群岛附近洋面,其中关岛附近洋面TC发生数最多,是TC发生的一个主要源地.TC生成位置分布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与局地SST存在密切的关系,局地SST升高,TC生成位置偏西、偏北,反之,则偏东、偏南.同时发现,TC生成位置西北边界与月平均SST的27.5℃等温线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绝大多数TC都发生在月平均SST≥27.5℃的海区.TC强度、路径与TC生成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TC生成位置偏东偏南,其发展强度相对较强,路径偏东偏南,可导致影响我国南部海区和日本东部沿海的TC个数增加;TC生成位置偏西偏北,其发展强度相对较弱,路径偏西北,可导致影响我国东部和北部沿海的TC个数增加.  相似文献   
998.
台风韦帕全区性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卫芳  耿敏  李庆宝 《气象》2009,35(1):74-79
通过对2007年9月18-20日,青岛市破历史纪录的全区性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实况、环流形势分析、物理量诊断和雷达资料分析表明,过程出现在西风槽、副热带高压和台风韦帕相互作用形成的高湿度、强上升运动区中.过程前期的降水,主要是高层的强抽吸起作用,降水较弱."韦帕"使得低层的辐合抬升进一步加强,上升运动更为强烈.对流层上层冷空气的活动,使得大气的层结不稳定进一步加强.3个系统的耦合,形成了这次大暴雨过程.过程的中小尺度扰动活跃.雷达资料分析发现,在低层一条线状呈气旋性弯曲的辐合抬升带,为海陆温差引起的陆风效应造成的海陆锋,是一条强降水带,伴随有强水平风切变.  相似文献   
999.
樊利强  王迎春  陈明轩 《气象》2009,35(11):9-16
利用多普勒雷达变分分析系统(VDRAS),对2006年8月1日傍晚北京城区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伴有冰雹、大风及强降水)的三维风场、温度场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初始对流生成于北京西北部山区的河北省境内,系统过山移进北京城区时,受局地的动力及热力条件作用,迅速组织并强烈发展,形成带状的MCS即飑线;(2)在飑线生成之前,北京城区及东南部边界层低层存在较强的东风气流,并迅速扩展向西北方向延伸,与过山的西北偏北气流形成强的边界层辐合线.该近地面辐合线是飑线生成的主要触发机制,而边界层低层东风的加强和减弱以及北进和南退对辐合线的维持、飑线的生成、发展和减弱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在边界层辐合线的作用下,不断有新生对流系统发展;(4)对流系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是一次典型的飑线过程,并伴有明显的阵风锋.  相似文献   
1000.
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变化与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方法分析了1948年1月—2002年12月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SVD第1对异类相关分布型反映出,当东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减弱)时,Namias海区海温升高(降低),而加利福尼亚海流区海温降低(升高)。SVD第2对异类相关分布型表明,当阿留申低压加深、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气压升高时,黑潮暖流区海温升高,而北太平洋高、低纬海温降低;反之亦然。时滞相关表明,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超前海温1个月的相关最好,海温变化对大气环流异常分布型具有维持作用。NCAR CCSM3模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上述结论,即在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东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NPO(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与北太平洋海温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