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393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891篇
海洋学   270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31.
庐山星子群变质岩的变质作用P-T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扬子块体南缘古元古代星子群变质宏的变质作用研究表明,它们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的变质,其变质温度为480℃-580℃,压力在300MPa-500MPa之间。这与扬子块体南缘其他元古代地层仅经历了轻微变质的事实截然不同,表明星子群变质岩具有独特的构造演化历史。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星子群变质岩是由地壳伸展作用引发的、来源于下地壳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它并不是来源于华夏块体的“飞来峰”。  相似文献   
32.
西部公路路基内部排水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半挖半填路基为例,讨论了各类地质单元与路基系统的作用及路基系统内部地下水运动特征,着重分析了地下水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通过敏感性分析,阐明了降低路基边坡地下水位的必要性,研究了地下水对路基系统的作用机理;建立了路基排水的数学模型,对影响路基排水的降雨强度、渗沟间距、排水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敏感分析;通过对路基系统渗透系数、入渗系数、降雨量及初始水头的不同取值,运用Modflow软件对排水效果进行了模拟;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路基排水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3.
以往常有两种误区:(1)认为单斜岩层边坡只要坡脚处岩层不被切断,就不会破坏;(2)植树绿化和排水设施的设置总是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利的。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力学模型分析了坡脚处岩层未被切断的白云堡豪苑观光塔处单斜岩层滑坡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滑坡属于顺层边坡溃屈型的板裂破坏——溃屈破坏,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及剩余滑动力。分析表明,人工开挖后边坡的防治方法和措施不当对该滑坡的产生起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盲目的植树绿化和排水沟设置成了边坡不稳定的主要诱导因素。由此可见,边坡(滑坡)防治措施的选择对其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提出切中要害的滑坡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34.
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大型油罐,地基稳定性和变形是工程建设中必须很好考虑的两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沿海某石化总厂10台10000m^3储罐充水预压期间多项目的观测,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包括计算方法的探讨和验证,还提出了控制加荷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小湾电站高边坡系统锚固与排水的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小湾电站地下厂房进水口开挖高边坡的岩体结构与工程地质特征,采用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随机楔体稳定分析方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三维分析。进一步运用风险分析理论对边坡系统锚杆与预应力锚索的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运用结构面网络模拟理论对排水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6.
本文通过应力控制式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软粘土在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性状。  相似文献   
37.
电渗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若干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电渗现象及其在软土排水,加固,边坡稳定及岩土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8.
论述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河口闸泄洪排水能力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39.
对处于临滑状态的豆芽棚滑坡进行综合治理,实施排水、加固、支档和减载等工程。经多种监测结果证明,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0.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岩石变质作用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晓燕 《岩石学报》1997,13(3):369-379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类型多样,其野外产状和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了原地变质成因。根据区域地质及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的野外产状,结合榴辉岩中石榴石绿辉石的Fe2+-Mg互换温度计所计算出的峰期变质温度,将本区榴辉岩分为两类,一类为中温榴辉岩,产于晚太古界—早元古界大别群,为B类榴辉岩,由绿帘角闪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分为两阶段,首先为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600℃~700℃,P=2.7~3.0GPa,然后近等温降压,出现蓝闪石等含水矿物,为蓝闪石榴辉岩相阶段,此时水活度在榴辉岩相变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类为低温榴辉岩,产于中元古界七角山组,为C类榴辉岩,由蓝片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490℃~560℃,P<1.5GPa。中温榴辉岩与低温榴辉岩具有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最后讨论了本区高压变质带的成因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