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3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南沙深海区近10 Ma来浮游有孔虫群及海水温跃层演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ODP184航次1143站位的浮游有孔虫组合变化反映了南沙海区近10Ma来上部水体结构的变化.以Neogloboquadrina等为代表的深水型浮游有孔虫在中中新世晚期(约10.6~7.7Ma)总含量较低,反映该时期海区的温跃层较深,是印度尼西亚海道关闭、赤道暖流加强的结果.经历了晚中新世(7.4~6.4Ma)深水型浮游有孔虫含量增高、海水温跃层变浅之后,深水型浮游有孔虫含量自中新世末(6.4Ma)至上新世逐渐降低,反映了南沙海区海水温跃层又逐步变深.1143井记录的海水温跃层深浅变化,应是西太平洋“暖池”盛衰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3.
ENSO--热带海洋和大气中和谐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简要评述了ENSO的发展过程.着重指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海温距平信号一般都在温跃层曲面传播和发展,海温距平信号在暖池次表层生成和发展后,沿赤道温跃层向东、向上传播,到赤道东太平洋后,信号一般向北传播,在10°N附近向西传播并南下到暖池的赤道纬度形成一个循环,这一循环的时间一般是3~4 a.这些观测事实的揭示是对ENSO循环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4.
对1994年9月南沙群岛海区综合考察的标准层资料,运用垂向梯度法,计算了调查海区温、盐及密度3种跃居所处的深度及各自的厚度和强度,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文章还讨论了调查海区温、盐和密度的垂向最大梯度的分布。分析表明,调查海区同时存在着3种跃层现象,多跃层现象较普遍,温、盐和密度的垂向最大梯度所在深度较小。  相似文献   
155.
黄、东海温盐跃层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渤海海洋》2001,19(3):8-18
  相似文献   
156.
浮力平流直接影响着海洋内部的湍流混合过程,制约着海洋热盐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这一过程在浅海,尤其在象渤黄海那样具有较强浮力平流的中国大陆沿岸带海区,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讨论浅海浮力平流对温跃层和海洋锋的影响,从理论上导出在浮力平流效应作用下期混合锋的公式,并以南黄海为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7.
基于普林斯顿(POM)模式,采用不同的垂直混合方案并考虑太阳短波辐射的作用,对渤海、黄海夏季垂直热结构进行了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夏季波浪混合控制着渤海、黄海上混合层的形成,加入波浪混合能明显改善陆架浅海的夏季温度垂直结构。太阳短波辐射对渤海、黄海夏季上层垂直热结构有一定的作用,研究夏季海洋上层垂直热结构应该包括太阳短波辐射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水深相对较深的黄海。  相似文献   
158.
印度尼西亚多岛海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穿越流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尼西亚穿越流是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热量传输的重要载体,穿越流的活动由潜在地影响El Nino和季风现象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对爪哇海SHI9006岩心LGM以来氧同位素、有孔虫与CaCO3沉积量、浮游有孔虫浅层水种与深层水种比值反映的古温跃层变化等的研究,得出结论:研究区末次冰期氧同位素2期穿越流活动微弱,冰后期穿越流活动增强;特别是冰消期终止期IA,穿越流活动由弱迅速增强,是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印度尼西亚岛弧古海水通道开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9.
1997年11月南沙群岛调查海区的跃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97年11月南沙海区综合考察的标准层资料运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法,计算了调查海区的温、盐两种跃层所处的深度及各自的厚度和强度,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特别对季节性温、盐跃层的示性特征,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发现:所有测站均存在温跃层和盐跃层,其中多跃层超过50%,跃层的强度和厚度呈相对应的关系,即厚度大(小)的地方强度小(大)。还用连续观测资料对温度日跃层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分析了日温跃层特笥与  相似文献   
160.
南海暖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根据Levitus资料,对具有立体结构的南海暖水给出了定义,分析发现:南海暖水的季节变化过程可分为发展、维持、退缩和消失4个阶段;就气候平均而言,南海暖水在季节变化中始终保持西北部浅、东南部深的特点;南海暖水的深度与同期温跃层上界的深度在空间分布特征与季节变化趋势上都基本类似。采用“intermediate”模式模拟了南海暖水的范围和厚度,结果表明发展阶段的南海暖水范围和厚度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南海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