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34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51.
根据长岭凹陷石油井地温测量和物探资料,从地热形成的4要素——储、盖、通、源以及地热具备的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长岭凹陷潜在着地热资源。目前长岭盆地基本具备了储和盖,需要进一步寻找的是通和源。  相似文献   
52.
为明确煤系薄层砂岩储层油气富集区展布,利用"地质主因分析—测井图版界定—地震定量预测"研究思路,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Aih12井区八道湾组为例,分析研究区16口井183个岩心样品的粒度刻度(岩心—铸体薄片交互验证)—测井归位,比较不同粒度储层塑性岩屑体积分数及压实减孔效应,建立基于自然伽玛曲线的煤系砂岩储层定量评价图版并预测油气富集区。结果表明:粒度为煤系砂岩储层质量的关键控制因素,物性、含油性较优的高效储层主要为粒度较粗的(含砾)粗砂岩和(粗)中砂岩;根据砂岩界定标准(38GR≤80API)、高效储层界定标准(38GR≤51API),通过自然伽玛曲线反演实现砂地比、高效储层平面展布预测,综合适中砂地比、高效储层和良好烃源岩—储层沟通条件等油气富集要素,优选A-F共6块油气富集区,累计面积为44.8km2,为准噶尔盆地及其他盆地煤系砂岩高效储层定量评价及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
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同位素研究在喀拉通克岩体的地壳物质混染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块状和浸染状矿石、斑点状和脉状矿石以及围岩中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了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状态,探讨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的同位素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千分偏差δ(34S)为(-1.30~1.84)×10-3,浸染状矿石的δ(34S)为(-2.50~0.85)×10-3,脉状矿石的δ(34S)为(-1.54~3.00)×10-3,围岩中黄铁矿的δ(34S)为(-7.8~-3.3)×10-3;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说明硫化物之间基本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硫主要来自于地幔,只在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浸染状矿石和岩浆后期热液阶段形成的脉状矿石以及晚期黄铁矿中有少量或局部地壳硫混染的痕迹;地壳硫的加入没有在岩浆源区发生,可能发生在岩浆上升并发生硫化物就地熔离的局部过程中,几乎不对硫饱和及硫化物的熔离产生影响;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的橄榄石、铬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可能是促使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
1970年云南通海大地震是1949年建国以来死亡人数仅次于唐山与汶川地震的地震。由于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及媒体对地震的历史情况产生了质疑,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针对质疑的灾害损失、救灾力度和恢复重建及相关问题,从文献、档案资料、统计数据进行调查分析,试图得出符合历史情况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1970云南通海大地震造成15 621人丧生,是1949年建国以来仅次于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由于在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地震,因而在社会上对这个地震的情况产生了质疑,质疑最终的结果是贬低本次地震的部分工作,这与过去所做的结论有冲突,就此,本文就质疑的地名、震级、伤亡人数及公布方式等相关问题,从文献与档案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回复质疑并对历史真实情况及事件发生的原委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6.
比值法减少图像融合中光谱的扭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遥感图像融合Brovey变换法存在颜色失真的现象,提出了一种低通比值融合法.该融合方法首先对高几何分辨率的全色波段进行低通滤波,然后将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与全色波段图像相乘,再除以滤波后的全色波段图像,便得到融合图像.从辐照的角度证明了该低通比值融合法具备理论基础,并从目视评价、定量分析、分类精度证实了该低通比值融合法优于Brovey变换法.该低通比值融合法是一种能较好地保全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颜色的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57.
7月11~15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在江苏省东海县组织召开了"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及通井洗井技术研讨会"。国内钻探工程领域资深专家及有关科研院所、生产协作单位共计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8.
水系沉积物测量在阿巴通德拉扎卡地区找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系沉积物测量技术在马达加斯加应用较少,笔者通过在马达加斯加阿巴通德拉扎卡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找矿勘查,探讨该方法在此类地球化学景观地区的应用效果。应用该方法,在马达加斯加阿巴通德拉扎卡地区圈定147处综合异常,通过野外1∶1万地质填图和地表工程揭露,发现钛铁、镍、金等矿产,这说明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适用于马达加斯加中部高原地区的地球化学景观条件,圈定的异常准确、有效,并可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可在马达加斯加的同类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9.
黄栋  严豪健  黄 《天文学报》2000,41(1):51-57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是从行星无线电遥感探测技术发展而来。从80年代末以来,这种技术在气象学的应用研究中获得新的发展,自从第一颗实验低轨地球卫星(LEO卫星)MicoLabl在1995年4月3日发射升空以后,它所获得的数据和成果已经证实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在地球大气分层结构的探测上所具有潜在科学价值。但是,延长地面测点的时间覆盖无疑对这种技术在气象和大气的研究上有很大的好处,因而提出一种用低轨通约  相似文献   
60.
针对现有的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滤波算法未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所有信息及其所采用的数据结构表达复杂、存在信息损失等缺陷,提出了一种灰度体素结构分割模型下的机载LiDAR 3D滤波算法。算法首先以综合利用机载LiDAR数据的高程及强度信息为目的将点云数据规则化为灰度(体素内激光点的平均强度的离散化表示)体素结构,然后基于各体素间的空间连通性和灰度相似性准则,将灰度体素结构分割并标记为若干个3D连通区域,最后依据地面与其它目标的高差特性提取与其对应的3D连通区域。算法优势在于:基于体素结构设计,为3D滤波算法;综合利用了地面目标的几何及辐射特征,对比传统滤波算法可应用于更复杂的场景;滤波结果为3D地面体素形式,可直接用于创建地面3D模型。实验采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ISPRS)提供的不同密度的机载LiDAR基准测试数据测试了邻域尺度参数的敏感性及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并和其他经典滤波算法做对比。定量评价的结果表明,51邻域为最佳空间邻域尺度;点云密度为0.67点/m2的数据集1的滤波平均完整率、正确率及质量分别为0.9611、0.9248及0.8934;点云密度为4点/m2的数据集2的滤波平均完整率、正确率及质量分别为0.8490、0.8531及0.7404;对比其全经典滤波算法本文算法在高密度点云数据滤波时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