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65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突发性的海洋溢油污染事故日趋频繁,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溢油污染事故的风险以及造成的损失。在介绍海洋溢油风险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海洋溢油风险的防范体系。文章以大连市近岸海域为例,开展海洋溢油风险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分区的溢油风险防范对策,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以及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2.
应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检测海上溢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海上溢油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快速准确地探测溢油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卫星遥感探测溢油已成为目前主要的检测手段,大多采用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运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开展了多种溢油提取算法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由于海洋的类溢油现象存在,造成提取信息的精度达不到要求。近年来,国内外运用极化SAR数据开展溢油信息提取研究,从极化分解与相位差等角度对溢油特性分析,能有效地区分一些类溢油现象,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分析了应用SAR数据开展溢油信息提取的研究状况,总结了溢油极化SAR探测的研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溢油极化SAR遥感监测的方向。  相似文献   
83.
采用基于"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的油粒子数值溯源模式,引入天气预报中的"集合预报"方法,考虑气象、海洋环境背景场误差因素,研究无主溢油源的集合预测方法。对某次渤海中西部溢油溯源事件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溢油源集合预测分析结果与溢油源实际调查情况相符,表明无主漂油源集合预测方法科学、结论可信。  相似文献   
84.
以柴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溢油风化模拟实验,从分子级水平揭示中长期风化作用对溢油组成的影响。利用相对偏差和重复性限法进行评价和筛选,研究表明,柴油在较短时间(10 d)内,phytane/n-C18和pristine/phytane特征比率可较好地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在10~30 d的风化期间,pristine/phytane仍可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较长期的风化过程后,上述三个正构烷烃特征比率对于油品鉴别已不再具备意义。所选多环芳烃诊断比值指标中,除MNR、MP/P外,其他参数(MPI-1,MPI-2,Rc,MPDF1,MPDF2,MNR)相对标准偏差在1.10%~5.40%,可较好地用于重度风化溢油源鉴定。  相似文献   
85.
对两种原油进行混合配比实验,将混合后油样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风化模拟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风化样品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短期风化作用对混合溢油的油指纹、生物标志化合物诊断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溢油的正构烷烃总质量变化与单一原油油品的变化规律相近,即前期风化较快,质量减损较多,而后期风化趋缓,不同混合比例的溢油表现差异不明显。常用于短期风化的诊断比值对各混合油样的风化具有指示意义,但难以定性鉴别油品是否发生混合。重复性限法检验只能判定短期风化过程前后的油样为同一油源,而难以反映油样是否为混合油源的特征,各诊断比值的RSD%值较大可能是混合溢油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86.
海上油田开发由于涉及石油和天然气等易燃易爆产品,加之油田开发工艺、设备运行的复杂,对溢油事故风险分析与措施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章以秦皇岛32-6油田工程为例,对油田建设和生产阶段的溢油风险因素、事故发生概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管理措施,以期为海上油田环境保护管理与应急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保障。  相似文献   
87.
环渤海地区地壳稳定性较差,沿海地带软土地基、沙土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较多,存在崩塌、滑坡、侵蚀淤积等环境地质灾害。特别是由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灾害严重。本文章介绍了环渤海港口工程地质环境,并就原生地质环境、次生地质环境、人为地质环境对港口建设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8.
基于ECOMSED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连云港港口海域岸线变化对纳潮量的影响,计算了岸线变化前后港域的纳潮量。结果表明,岸线变化后港域的大潮纳潮量变小,中潮和小潮的纳潮量相对于岸线变化前略高。断面潮量变化表明岸线变化后港域纳潮量减小,纳潮空间配置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9.
吴晓东 《福建地质》2014,33(4):293-299
根据福建沿海湄洲湾、江阴、可门3条支线港口铁路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局部出现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软土、块石填土、不均匀地基、地下水的腐蚀性等.总结在施工过程中因工程地质问题导致的设计变更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0.
中国华南沿海地区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周边港口的航运网络及其临港产业的建设对推进跨区域的社会文化活动和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海南洋浦港与中国华南地区9个典型港口的航运网络特征及其临港区产业类型可以发现:(1)洋浦港目前的集装箱吞吐量及其市场占有率还比较少,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01.93万TEU,仅占整个华南地区10个典型港口比重的1.25%,并且仅与地区内的钦州港、新加坡港、胡志明港有较高航运频次。洋浦港在航线布局上,亟待向香港港、广州港和深圳港靠齐,提升中国在环南海区域的“近洋”布局并不断推动洲际“远洋”航线地开通;(2)洋浦港临港区域企业数量由2005年的326个增加至1461个,在区域港口中总占比由2005年0.18%提升至2015年0.47%。但各企业分布密度均较其他港区小。其中直接涉海的海运装卸业与跨境物流产业数量都较少;依存产业建设方面目前主要依托于渔业的发展,其他船舶制造业、建筑工程业也较少;与港务相关的服务业中,洋浦港提供的服务类型也较少,主要集中为零售业,缺少海运保险和海洋金融等服务业类型。因此,海南港口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需要从业务“多元化”向区域“基地化”实现转型发展,即要注重与华南地区典型港口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港口与临港区产业经济活动之间的互动,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相互协作、竞争有序的沿海港口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