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339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港口城市——大连的一体化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港口和城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港口如何依托城市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城市经济又怎样利用港口门户走向世界,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应该是我们在世界经济新的挑战面前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大连城市和大连港现代化的定量分析,找到大大连和大连港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的优、劣势所在,希望对港口城市的一体化快速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港口物流系统虚拟经营模式及其二维空间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综合港口港口物流概念出发,提出港口物流虚拟经营模式,并从港口物流虚拟经营模式内涵与特征出发,对港口物流虚拟经营模式运作流程及其平台深入分析,构建港口物流虚拟经营系统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5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港口在整个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也越来越大,舟山等城市的港口职能化现象明显.如何确保港口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舟山这一典型的港口资源型城市为例,从舟山市的自身特点出发,在叙述该市港口和临港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建模分析,提出舟山港口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5.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众多沿海城市纷纷转型为港口城市,港口区域化态势明显,港口发展呈现新的竞合关系。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与复杂网络模型,从规模结构、航运网络两方面刻画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区域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港口体系日趋完善,位序-规模分布更加明显;发展演化呈低级均衡,明显集中化及相对分散化三个阶段,围绕世界级枢纽港形成区域集聚和群内扩散的空间格局。② 港口航运网络小世界特征得到强化,不同类型港口航线网络特性变化差异明显。枢纽港以广度上升深度下降、中转功能上升为主;大型港口变化较为复杂,超过一半的大型港口腹地引致特征明显,中转功能较弱;地方港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大部分港口在航线网络深度、广度与辐射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升,少部分港口则明显萎缩。③ 以班轮航线为载体的物流网络推动港口区域化内在联系更加紧密,轴-辐特征得到强化,整个网络效率大为提升。从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呈现的最强联系航线看,沿海集装箱航运网络已由局部网络转变为统一的双层轴-辐网络,全国性的港口网络联系水平大幅提升,区域航运网络与港口群存在空间错位而非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56.
实施软资源整合以提升浙江港口的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秦 《海洋学研究》2008,26(1):85-89
浙江港口群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自身现有条件,加快港口软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港口整体优势以提升港口的竞争力,已成为新时期港口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浙江港口资源现状的分析,从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两方面对提升浙江港口竞争力的实施途径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浙江港口资源整合和经营机制整合的具体内容以及提升浙江港口竟争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7.
渤海湾西南岸粉砂淤泥质海岸处于岸滩蚀退状态,利用ECOMSE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港口工程建设对水动力和海底蚀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岸海域-2 m等深线以内以侵蚀为主,侵蚀速率一般小于10 cm/a;-2~-6 m等深线以淤积为主,淤积速率一般在10 cm/a以下,局部大于20 cm/a,-6 m等深线侵蚀速率小于10 cm/a。黄骅港导沙堤建设后淤积区整体向海扩展,延伸至约-8 m等深线,面积增加约5.4%;航道最大淤积速率由61.9 cm/a减小为46.8 cm/a;导沙堤堤头受挑流作用冲刷速率达到29.7~30.2 cm/a。  相似文献   
58.
刘佰琼  徐敏  刘晴 《海洋科学》2015,39(6):81-87
针对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的特点,运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与方法,构建了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现状评定和综合影响两类评价因子,包含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环境影响、效益评估四类评价要素,共计15个评价指标。并根据成本型、效益型和固定型指标的特点提出了各自的标准化方法,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方案的综合得分,以此为依据确定围填海规模的适宜程度和适宜等级。以江苏辐射沙洲半岛式浅滩腰沙为例,运用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综合评价方法,确定腰沙海域最佳的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为理论基面+3.0 m。提出的研究方法能够为沿海省市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评价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对于围填海规模决策和围填海总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广西沿海滩涂资源港口-工业开发的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广西沿海滩涂为研究对象,以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从生态适宜性、区位适宜性和经济发展适宜性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识别研究区潜在可开发的滩涂资源,分析其港口-工业开发的适宜性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划分成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适宜开发区3个等级,并提出相关开发和保护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潜在可利用滩涂共39 958hm2,其中25%为限制开发区,21%为适度开发区,54%为适宜开发区。适宜性分区结果呈现差异显著的区域性空间特征,可为广西沿海地市发展港口-工业产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0.
为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的竞争优势,促进港口经济的协调发展,文章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港口的实际情况,构建供应链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相关因素对深圳港和香港港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商品价格和库存成本的提高,货物从深圳港向香港港转移,但转移幅度逐渐趋缓;深圳港在中低端商品的货源收集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香港港对高端商品的吸引力更强;货运结构逐渐向中高端商品过渡对于提高港口收益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深圳港应通过降低商品库存成本而降低经营风险;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通车有效缩短腹地运输时间,对于绝大部分商品价格和库存成本组合都将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的总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