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981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卢清池 《福建地质》1990,9(4):312-316
西华—龙门场推覆构造,主要表现为麻源群变质岩作为外来系统被推覆到原地系统的二叠系地层之上,麻源群变质岩分布于山腰以上部位,二叠系地层分布于洼地处。它自西南至东北可分为根带、中段、前锋三个部分,推覆面波状起伏,总体向南西西倾,据推覆面附近的滑脱褶皱分析,推覆方向为南西西向北东东。据其所影响的地层可知,推覆时代为印支期,推覆距离大于10公里。该推覆构造的发现与确定,不仅查明了该区麻源群变质岩之下掩埋有近40平方公里的二叠系地层,扩大了煤矿勘探远景,而且对该区基底地层的研究无疑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62.
963.
江西主要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64.
天山博罗霍洛地区构造是以中—上元古界为主体组成的赛里木地块为核部,以古生界为两翼的复式背斜构造为骨架,以两翼的扇形逆冲断裂推覆构造十分发育为特征。总结其演化历史,可归纳为:早元古代古陆壳的形成;中—晚元古代稳定型大陆边缘的发育;早古生代大陆裂谷作用;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形成与造山;中—新生代断块升降、滑脱推覆构造叠加、改造、而形成极其复杂的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965.
966.
967.
968.
汝阳南部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与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区之间存在一条北西─南东向展布的逆冲推覆构造。调查区内延伸约35km。本文综述了该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系统、滑脱面及原地系统的构造变形特征,并根据逆冲推覆的最晚地层、指向标志等特征,推断其形成于早第三纪末期,是喜马拉雅运动期的构造产物。  相似文献   
969.
970.
马超营断裂带是豫西华北地台南缘一条重要的控矿构造带 ,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 ,至少发生过 5个旋回、7个世代的构造事件。其中海西—印支期的伸展滑脱构造体制和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构造体制 ,对该构造带的发展演化和金、多金属成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