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66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区域微观结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建华  汪稔  郑郧  韩健庄  陈晓东 《岩土力学》2013,34(7):1931-1936
形成于早更新世的湛江组地层广泛分布于雷州半岛地区,其最为典型的灰色黏土因具有强结构性,在实际工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根据地层学研究结果,雷州半岛各区域的湛江组灰色黏土具有不同沉积环境。由于地质成因的差异,灰色黏土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工程特性。工程实际中,灰色黏土工程特性的区域性,使得工程界及研究者对于该土层的工程力学效益更是难以掌握。利用X射线衍射试验及电镜扫描试验,研究了不同区域灰色黏土的矿物成分及含量、微结构等微观结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灰色黏土矿物成分及含量存在区域性差异,各矿物成分按照不同比例组合,形成的土体微结构区域特性明显。灰色黏土具有强结构性微观机制的揭示及区域差异性的分析,有利于对该层黏土的全面认知和利用。  相似文献   
22.
张先伟  孔令伟 《岩土力学》2013,34(Z2):134-142
近海地区黏土的微观结构单元--黏土畴中含有大量的粒内孔隙,其孔径小至纳米级,这部分孔隙对黏土的物理指标、水稳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方法很难准确地描述其孔隙特征。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对湛江黏土的微观孔隙特征及其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建立微观结构与物理指标、力学行为的相互关系与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湛江黏土具有不良物理性质和良好力学特性指标的异常组合,是一种高灵敏性的强胶结结构性黏性土,其机制主要是:湛江黏土的微观结构为带有胶质联结特性的、定向性无序的开放式絮凝结构,孔隙结构为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空间稳定性的边-面-角联结的空间网架系统。由于特殊的孔隙网架结构以及“墨水瓶”型孔隙的存在,导致退汞过程出现滞留现象及产生吸附回线。研究表明,联合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能够准确、完整地对近海地区黏土孔隙体系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23.
2010年5月,在湛江湾海域设立10个站点对大型底栖生物进行调查,分析湛江湾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并通过聚类(CLUSTER)和MDS排序对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有底栖生物共7门112种,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为湛江湾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生物量分布范围为0.93~98.20 g.m-2,其中软体动物门的平均生物量最高值。栖息密度分布范围为6.11~24.80 ind.m-2,其中以环节动物门(24.08 ind.m-2)和星虫动物门(22.22 ind.m-2)最高。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物种较为丰富,但多样性差。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分析结果,可将湛江湾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4个群落。丰度生物量曲线(ABC)分析结果,湛江湾大型底栖生物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或者扰动,群落结构不稳定。与其他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的比较分析结果,湛江湾的生物量和丰度偏低。  相似文献   
24.
半封闭海湾的水交换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模式,建立半封闭海湾-湛江湾附近海域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通过验证,结果与观测数据符合良好,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对湛江湾的水交换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湛江湾划分成3个区域,针对各区域进行了水交换能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湛江湾内不同区域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变化较大,使得湛江湾内不同区域交换能力相差较大,其中,靠近湛江湾出口处交换能力最强,特呈岛以北海域交换能力最弱,交换时间与物质的初始浓度无关,与投放时刻和外源强迫密切相关,在治理湛江湾环境时,应分区进行,注意选择污染物排放时间和位置。  相似文献   
25.
对湛江26年来的专利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并与全省和其他一些地方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湛江专利虽有较大发展,但整体数量规模偏小,年增量偏少,在全省所占的份额偏低,年均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所占份额呈现出萎缩势态.对其中原因作了分析;结合湛江市情和借鉴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提出湛江专利加快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6.
于2016年9月18日至9月27日对湛江湾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进行调查,分析CDOM的吸收系数ag(440)、光谱斜率(S_g)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湾海域CDOM的吸收系数ag(440)变化范围为0.23~0.71 m~(-1),平均值为0.49 m~(-1);S_g值的变化范围为0.005 2~0.019 7 nm~(-1),平均值为0.010 9 nm~(-1);ag(440)的水平空间分布表明,湛江湾外海CDOM浓度显著低于湾内水平,而光谱斜率S_g水平空间分布则显示湾内和湾外S_g差异性不明显,且ag(440)与S_g负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7.
许艳  王拓夫 《台湾海峡》2011,30(2):269-274
沉积物粒度是描述沉积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沉积物粒度参数可以反演沉积物堆积过程、沉积水动力特征.通过对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内海湾、河口、潮坪区的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口与海湾区的红树林沉积物以泥质为主;有堤坝保护的河口区红树林沉积物颗粒细,为悬移质体含量高且连续稳定的低能环境;红树林发育差的潮坪区红树林沉积物为砂含量较大且水动力较强的高能环境.并通过推算海湾区沉积物的沉积年代,结合样品粒度分析的结果得出了该地区风暴潮发生的大致时间.  相似文献   
28.
影响湛江的热带气旋自回归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冰  李坚辉 《海洋通报》2000,19(2):90-92
利用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对影响湛江的热带气旋个数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预报方程对每年影响湛江的热带气旋进行了预报.实例证明,此方法预报效果良好,实用性强,还具有一定的分析时间序列隐含周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9.
气候变化对徐闻盐场海盐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徐闻盐场气象站近41年观测资料,对盐场的气候特征、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海盐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0.14×℃/10年),年蒸发量和年平均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129.1 mm/10年与-0.46(m.s-1/10年)。年降水量以波动变化为主,年日照时间无显著趋势性变化。蒸发量变化是影响原盐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海盐生产旺季(4~8月)的盐产量与蒸发量、日照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现负相关。若未来气候继续变暖,热带气旋影响不增多,对海盐生产可能有利。  相似文献   
30.
有色溶解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是水体中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是水色遥感的重要研究对象,如何构建适合特定区域的近海二类水体CDOM反演模型一直是国内外研究难点。本文利用2017年5月26~29日对南海西北部海域湛江湾20个站位采集的水样和测量的光谱资料,分析归一化遥感反射率与CDOM浓度a_g(400)的相关性,发现最大负相关系数出现在586nm处,选择580、585、590、595nm这四个波段处的归一化遥感反射率与a_g(400)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和RBF(Radial-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模型,并与其他算法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BP和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远小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其他算法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效果要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更适合于湛江湾有色溶解有机物的遥感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