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海水苦卤中可溶性糖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海水苦卤中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研究确定了苯酚-硫酸法测定海水苦卤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最佳实验条件。在加入苯酚60mg、90℃水浴加热20min的条件下,显色体系在490nm处的吸光度达到最佳值,糖的浓度在1—100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稳定性好、干扰因素少的特点,且样品基本无需预处理。用所拟方法对广东省徐闻县盐场制盐苦卤中的可溶性糖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73%(n=6),加标回收率在94.80%—102.70%之间,结果满意。应用该方法还成功测定了生态型人工海水添加剂———苦卤提取物中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62.
南黄海和东海“人工水母”投放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4—1986年,作者在南黄海和东海投放大量“人工水母”测量底层流。本文介绍了“人工水母”的投放、回收和漂流概况,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参考有关黄、东海海流研究的成果,绘出了调查试验海区的底层流模式。  相似文献   
63.
基于青岛地区水库资料,探讨风浪对水库防汛的影响,指出风浪对水库大坝的破坏及在坝体斜坡上,由于风浪破碎所致的平均水位升高和波浪爬高是威胁水库大坝安全的主要因素,风浪的作用降低了水库的蓄水能力和防洪标准,强调在库区,采用消波技术,合理运用漂浮式防波堤消波,消除风浪的影响是保障大坝安全,提高现有水为蓄水能力和防洪标准的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提出了水库漂浮式防波堤消波试验研究方案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4.
波浪对漂浮式潮流能水轮机的水动力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论文采用切片理论建立和三维水轮机无辐射运动时立轴潮流水轮机水动力载荷近似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浪流同向条件下,海能1号2×150 k W漂浮式潮流电站两叶片固定偏角立轴水轮机在波浪中的水动力载荷。计算结果表明,波浪中潮流水轮机水动力具有双频特性;水轮机工作工况下,每增加1 m波高,水轮机极限载荷增加27%,在相同波高条件下,主轴极限载荷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5.
减阻降摩技术是大偏移距水平井成功完钻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井眼轨迹参数优化,优选出具有低摩阻系数的井眼轨迹;建立摩阻/扭矩分析模型,分析了钻井液粘滞力和管柱屈曲对摩阻的影响,推导出摩阻/扭矩计算公式,提出了摩阻/扭矩预测的方法;采用低摩阻系数的油基钻井液,将摩阻系数降低了65.2%;采用漂浮下套管技术,极大地降低了下套管过程中的摩阻。延页平3井中成功应用上述技术,准确地预测了钻井过程的摩阻,解决了大偏移距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托压问题,实现了套管一次性下放到位。延页平3井的应用表明:上述技术可以在大偏移距水平井中推广使用,并对国内其他地区大偏移距水平井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甲壳胺作为絮凝剂对褐藻胶胶液的絮凝作用及漂浮效果。结果表明,甲壳胺对褐藻胶胶液具有较强的絮凝作用,其中,10ppm甲壳胺用量的漂浮效果较好,可大大缩短漂浮时间,对清胶液的透光率,粘度和胶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7.
沿黄八省区在我国农业和生态中占有重要位置,横亘北方,地理地貌地质差别很大,发展极不平衡,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生态大农业的广阔空间.改革开放30年中,沿黄各省区科技支农取得可观成效,但农业滞后和生态问题仍然相当突出.需要重新认识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矛盾,廓清利用高科技特别是生物技术开发生态大农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采取有力措施,使之成为构建生态型大农业的巨型试验田.从现在起需要正视和克服沿黄地带的观念、体制、实力等方面一系列矛盾,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攻克发展生态型大农业的技术难关,使之成为具有多样化的生态富民之乡.  相似文献   
68.
杜宇  王凯  初岳峰 《海洋工程》2023,41(4):49-58
由于浅水深条件下悬链线系泊系统的性能对系泊缆长度和几何形状更为敏感,悬链线系泊系统的安装误差对其性能的影响较深水条件下的更为显著。因此首先对适用于半潜漂浮式风机的悬链线系泊系统施工进行研究,分别确定了锚安装位置误差、系泊缆预铺误差和系泊缆与漂浮式基础回接误差的来源,并根据施工条件给出了误差值。之后,以浮体动力学仿真作为手段,对系泊缆系统施工误差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基于时域仿真的量化研究。研究表明,锚安装位置误差对系泊系统性能影响不大,但系泊缆预铺和回接的误差对系泊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大。系泊缆回接的误差可造成系泊缆张力平均值和标准差与设计值偏差近20%,可能对系泊系统疲劳寿命评估产生较大的影响。与系泊缆回接误差相比,系泊缆预铺误差的产生原因更为复杂,由于系泊缆预铺误差往往导致系泊缆长度增长,存在误差的系泊缆张力的各项统计值总体偏小,但可能会造成同组无误差系泊缆的张力过载。  相似文献   
69.
以太湖微囊藻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低频超声作用下,4种超声强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微囊藻群体的抑制效应,试图得出最优超声参数,同时探讨超声处理后的微囊藻群体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当超声强度为0.0353 W/cm~3、处理时间为60 s时,藻细胞沉降量高达80%,且此时藻细胞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均保持不变,表明超声未破碎藻细胞,细胞内含物不会泄漏污染水质,因此作为最优超声参数.随后,对超声处理后的微囊藻群体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恢复培养,结果表明光照和温度均能影响微囊藻群体的浮力恢复,但光照的影响更明显,当光照度为2000 lx时,藻细胞在培养120 h后漂浮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超声后的藻细胞在较低温度(≤20℃)下漂浮率无显著变化,而在较高温度(25℃)下,培养72 h后漂浮率迅速升高,至120 h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的80%左右.因此,野外超声控藻应选择低光强、低温的时段,采用间歇式多次处理,抑制微囊藻群体上浮,使其彻底沉降.  相似文献   
70.
利用以水葫芦为代表的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生态治理,具有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优点.然而,在外源和内源污染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夏季蓝藻水华仍然会频繁暴发.系统研究水生植物对藻华聚集后形成的逆境环境下的生理适应机制可为减轻藻华聚集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发挥重要作用.以水葫芦为代表,采用模拟实验,研究在高温阶段(水温25℃)、水华聚集下对水葫芦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以揭示蓝藻水华聚集后引起的浅水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消亡的深层机理.结果表明,藻华聚集会很快消耗掉水生植物根区内的溶解氧,水体呈现缺氧状态(溶解氧0.2 mg/L);植物根区内氧化还原电位值出现明显下降,实验进行1 d后低于-100 m V,实验结束时达-199.9 m V,水体呈现强还原环境.植物叶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呈现快速增加的变化趋势,至实验结束时添加120 g/L的处理组中其含量分别为2.17μmol/g(FW)、266.497 U/g、1988.60 U/(g·min),而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至实验结束时其含量为6.09 U/(g·min);根系中MDA、POD至实验结束时其含量分别为0.57μmol/g(FW)、525.161 U/(g·min),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SOD、CAT含量在实验结束时高达221.71 U/g、35.10 U/(g·min),表现为快速增加的趋势.水葫芦关键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表明藻华长期聚集、腐解带来的水体缺氧等不良条件对植物产生了环境胁迫作用,较长时间影响(5 d)下对植物产生了严重的伤害作用;同时也表明藻华严重聚集及藻细胞腐解产生的环境胁迫是漂浮植物水葫芦无法生长乃至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的工程实践中,要避免蓝藻的严重堆积,以减轻藻华暴发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和充分发挥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