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1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577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301篇
地质学   1089篇
海洋学   736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48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描述了锯缘青蟹各期幼体的外部形态.青蟹在环境条件不适、营养不良情况下,会出现异常的额外的第六期蚤状幼体.绘图表达了各期幼体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92.
993.
基于形态特征的目标匹配是地图空间认知、地表位置自动感知等领域的重要方法。然而,由于不同数据源的遥感影像提取的同一个空间目标在空间尺度和局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现有形态匹配算法难以获得较高的匹配精度。本文以等角边界距离编码及相似性算法为核心,提出了面向遥感影像的面状图斑匹配方法。① 从面目标的质心以10°为间隔,顺时针方向从质心向外引36条射线,获取面目标的边缘点,形成等角边界距离编码;② 提出了与该编码相适应的几个综合形态指标,包括自相似度、圆形度、形态复杂度和质心偏移度,并建立了面状图斑相似度算法;在此基础上,结合近邻目标的形态相似度,构建了遥感影像面状图斑匹配算法;③ 从不同数据源的在线遥感影像上提取中国西部湖泊与全球湖泊,开展面状图斑匹配实验。通过实验,发现本文的面状图斑相似度算法相对于按距离采样的相似度算法,召回率提升了13.8%;在添加近邻目标相似度约束的基础上,面状图斑匹配精度达到90%以上。通过算法适应性分析,发现该算法在一定的投影变形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匹配精度;如果空间目标及其邻域目标的总体形态和分布接近,不同空间尺度的匹配精度保持在80%以上。本文的研究为地图空间认知、地表位置机器自动感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4.
滑坡是形成堰塞坝的最主要原因,在地震、降雨、冰雪融水等作用下均可形成滑坡堰塞坝,而滑坡堰塞坝的堆积形态、范围等对评价堰塞坝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离散元方法(DEM),系统分析了三维条件下滑动距离、滑面出口宽度、滑面倾角、河床倾角、河谷形状对堰塞坝堆积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动距离和出口宽度对坝体高度影响最大;随出口宽度和坡面倾角的增加,坝长和坝宽分别呈线性增大和减小趋势;滑动距离可以有效控制滑体速度,进而影响堆积角大小;河床倾角主要影响坝长;对坝高、坝长、上下游绝对倾角正切值和堆积角正切值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数学模型契合程度高,说明其形态可以预测;引入2个参数λ和χ,对堰塞坝堆积特征进行了描述;河谷形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河谷底部宽度的增大,滑体爬高爬坡能力增强。研究成果对根据实际地形预测滑坡堰塞坝堆积形态进而评估坝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堰塞湖溃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掌握滩涂演变规律是保护和开发滩涂资源的重要依据,杭州湾水沙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强度大,滩涂演变机制复杂。基于杭州湾近60 a(1959—2019年)水文地形监测资料,结合促淤围涂进程,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滩涂在水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规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近60 a来,杭州湾南岸滩涂普遍淤高,1959—2003年淤积速率约6.70 cm/a,2003—2019年淤积速率加快,约12.59 cm/a;大规模围涂和潮差增大是滩坡坡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庵东浅滩平面形态的周期性演变与径流的丰枯周期有关,呈现“丰水走弯,枯水趋直”现象;长江来沙减少尚未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淤涨产生明显影响;围涂工程是杭州湾南岸滩涂近期淤涨速率加快、潮滩宽度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径流式低坝影响下的水流流动与泥沙淤积特性,开展水槽试验,基于图像测量技术,获取并解析坝附近区域流场信息及典型淤积形态。结果表明:坝前附近流段纵向流速在垂线上出现衰减区,减幅随水流强度增大而减小;坝顶断面纵向和垂向流速沿垂线的分布均呈现显著的分区特性,分区界限几乎不受水流强度的影响;随坝顶水深增加,坝下游漩涡涡心向下游及河底移动,面积和强度皆增大;坝上游淤积形态特性对水流强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较低强度来流下,呈接近坝体的稳定曲面斜坡,而在高强度来流下,不形成稳定淤积体;坝下游形成动态稳定的淤积斜坡,纵剖表面线呈抛物线规律,随来流强度变异程度小。  相似文献   
997.
为深入认识非恒定流驱动下床面形态的演变规律及尺度变化趋势,采用水泵控制系统生成了一系列历时与洪峰流量不同的洪水过程来冲刷由粗沙组成的实验动床(中值粒径d50=1.95 mm),研究中运用非恒定流的形态、非恒定性及水流做功参数来量化洪水过程;统计分析河床高程数据得到床面形态的波长、波高及陡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尺度的非恒定流洪水作用下,实验动床表面分别形成了沙垄、交错边滩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型床面形态;洪水的非恒定性对床面形态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流做功参数,而非恒定流的形态影响较为微弱;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于描述非恒定流驱动条件与床面形态尺度响应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998.
苔藓植物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及环境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贵阳喀斯特公园南石林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及实验测定,研究苔藓植物多样性、溶蚀形态和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探讨苔藓生物岩溶形成及其对生物地质的意义。结果表明:贵阳喀斯特公园南石林有苔藓14科27属49种,溶蚀结果根据形态可划分为:溶孔、溶坑、溶锥、溶沟、溶槽、溶盆等六种;在溶孔—溶锥—溶坑—溶盆、溶沟—溶坑—溶盆和溶槽—溶坑—溶盆三个阶段中苔藓多样性指数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溶孔、溶沟和溶槽的苔藓多样性指数最小分别为:6.232、8.524和7.490,在溶坑形态下苔藓植物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值为18.219,溶盆形态下其多样性下降至11.949;均匀度呈上升趋势分别从0.880、0.862和0.916上升至0.953,然后在溶盆阶段下降至0.876。环境因子是限制溶蚀形态发生数量的重要因素,在第二等级条件下(温度17.5~21.4 ℃,湿度57.7%~72.6% RH,光照2 700~5 900 Lux)苔藓植物对石灰岩的塑造作用最强。溶蚀形态的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苔藓群落的演替,苔藓植物对溶蚀形态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在斜坡上桩柱引起的局部冲刷与平底条件下产生的冲刷存在差异。布置中值粒径为0.320 mm、坡度为1:16的斜坡沙床,开展规则波作用下桩柱周围的局部冲刷试验研究。试验主要考虑小Keulegan-Carpenter数(KC数)条件,探讨了波高、波周期和桩柱位置对局部冲刷的影响,并从最大冲刷深度和冲刷形态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斜坡与平底条件局部冲刷的异同。结果表明:斜坡上桩柱位置对局部冲刷有较大影响;在相同的KC数条件下,斜坡沙床上的最大冲深大于平底沙床;斜坡沙床的清水冲刷形态与平底沙床差异较大,而浑水冲刷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以铜陵地区为研究对象,阐述该区域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现状,分析其成因和类型,研究岩溶地面塌陷的平面形态特征、剖面形态特征,叙述岩溶地面塌陷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