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54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深入了解不同地理尺度因素对驱动微型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相对影响,本研究于2020年10月调查了中国北方14个砂质潮间带的砂栖纤毛虫群落。研究结果如下:(1)检获纤毛虫105种,隶属26目65属,按丰度优势依次为帆口目、小胸目和环毛目;(2)黄海、渤海两区域的环境因子存在显著差异,但纤毛虫群落组成趋于相似;(3)偏Mental分析显示,环境条件较空间距离在纤毛虫群落组成的驱动中更为重要,其中盐度、粒度和海滩坡度是解释纤毛虫空间分布的最优环境因子组合,而潮差和溶解无机氮含量是次要影响因子;(4)沿海区域微型生物的强扩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环境异质性影响。综上,由于沿海生态系统中微型生物受到更少扩散限制,在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比空间距离更重要。本研究为海洋微型生物地理学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助于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制定沙滩管理和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82.
本文采用发酵法对菲尔德斯半岛南部近海水域表层中粪大肠菌群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 ,在近岸表层海水中 ,粪大肠菌群检出数密度最大的 40个 /升 ,一般是 2 0个 /升 ,密度最小的小于 2 0个 /升 ,后者占多数站位。排污口潮间带 1月份粪大肠菌群检出数 40个 /升 ,3月份 2 80 0个 /升。粪大肠菌群的分布 ,离岸越近数量越高 ,同频繁的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由此看来菲尔德斯半岛南部近岸水体已受生活污水污染 ,尚属轻度污染。但排污口潮间带的污染趋势应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83.
江蓠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海藻,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目前无论在国际市场或国内市场都非常畅销。其中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更是优良品种,是我国目前人工栽培的理想品种之一。它的特点是生长周期短、个体较大、含胶量高(约30%)。但种苗如何解决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自1977年到1978年先后进行了潮间带采孢子培苗试验,即在潮间带筑小围堤,建立简易的苗圃,用贝壳、小石块、碎珊瑚及聚乙烯或维尼纶网片等做生长基,用洒孢子水法,使江蓠孢子附着萌发,培育成幼苗。实践证明,这种苗圃每亩浅滩所培养的江蓠幼苗,可供10亩左右的海区栽培江蓠使用。这和农业上的播种育秧、种植水稻的效果相似,可以向广大群众推广,以解决人工栽培江蓠的种苗问题。  相似文献   
84.
马林  李新正 《海洋与湖沼》2015,46(6):1321-1325
通过对2008 年5 月在江苏平岛潮间带采集的砂质沉积物进行离心提取, 经形态分类学方法 鉴定发现底栖猛水蚤目两个新记录种, 濑户叶足猛水蚤Phyllopodopsyllus setouchiensis Kitazima, 1981 和扎哈美猛水蚤 Ameira zahaae Karanovic & Cho, 2012, 分别隶属于矩头猛水蚤科 Tetragonicipitidae Lang, 1948 和美猛水蚤科 Ameiridae Boeck, 1865.其中, 濑户叶足猛水蚤目前仅在 砂质潮间带环境中发现。扎哈美猛水蚤与韩国海域发现的种形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5.
天津鲤鱼门滩涂经济贝类资源变化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天津汉沽鲤鱼门潮间带经济贝类资源的变化特征,2012~2014年作者对该滩涂经济贝类开展资源调查,并与2008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4年经济贝类种数分别为9种、10种、10种,高于2008年的7种;鲤鱼门滩涂经济贝类主要分布于中潮区,2012~2014年中潮区经济贝类资源量分别为1 082.8、1 183.9和1 339.8g/m2,高于2008年的293.5 g/m2;2012~2014年优势种为菲律宾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仔,优势度90%以上,2008年优势种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近年来菲律宾蛤仔大量出现,与邻近海域的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基于开源软件TELEMAC-2D建立了台州湾近海潮汐潮流数值模型,对台州湾浅海滩涂大规模围垦前(1984年)和围垦后(2013年)的潮汐潮流进行了模拟计算。从主要分潮潮波分布、潮流场、高低潮位和椒江河口纳潮量4个方面探讨了台州湾浅海滩涂围垦对周边水动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滩涂围垦工程对水动力特征的影响局限于围垦区附近水域。围垦后,海域M2分潮波振幅减小,且潮波向岸传播的速度减慢;围垦区附近海域涨落急流速大幅度降低,涨潮流向北偏转,落潮流向南偏转;海域大潮高潮位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大潮低潮位基本不变;椒江河口纳潮量有较大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87.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文章旨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制约性因素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江苏实际,提炼出推进江苏沿海滩涂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以促进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和滩涂自然环境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88.
广西沿海滩涂资源港口-工业开发的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广西沿海滩涂为研究对象,以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从生态适宜性、区位适宜性和经济发展适宜性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识别研究区潜在可开发的滩涂资源,分析其港口-工业开发的适宜性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划分成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适宜开发区3个等级,并提出相关开发和保护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潜在可利用滩涂共39 958hm2,其中25%为限制开发区,21%为适度开发区,54%为适宜开发区。适宜性分区结果呈现差异显著的区域性空间特征,可为广西沿海地市发展港口-工业产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9.
秀场     
《地图》2021,(1):8-11
瓦登海瓦登海位于欧洲北海海域东南部,是跨越德国、荷兰、丹麦三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世界第一个滨海系统的世界遗产地。瓦登海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潮间带,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它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候鸟迁徙站点之一,是东大西洋、非洲欧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0.
近50 a来杭州湾冲淤变化规律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使用杭州湾1959-2010年的水下地形图, 结合过去数十年来长江入海水沙量和钱塘江河口段冲淤变化状况, 分析了近50 a来杭州湾在长江入海泥沙量锐减和治江围涂等人类活动作用下的冲淤变化规律及其物理机理。结果表明, 乍浦以上区域近50 a来处于较显著的淤积状态, 且有自上向下发展的趋势, 这种淤积主要是由于钱塘江河口治江缩窄工程所引起的;湾内地形发生了局部调整, 部分小型潮流槽脊系统趋于消亡, 地形趋于平坦化, 湾口北部2003年以后有转淤为冲的趋势, 这与长江入海泥沙量锐减和该区域围垦工程等因素有关;1959-2003和2003-2010年两个时段, 湾内泥沙淤积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91×108和1.66×108 m3。对于整个钱塘江河口系统而言, 即自杭州湾湾口至钱塘江河口段的闸口断面, 长江入海泥沙量减少所产生的影响尚不明显, 2003年以后泥沙淤积速率甚至有所上升。杭州湾近50 a的冲淤变化是人为强烈干预下的大流域-河口系统响应与中小流域-河口系统响应的调整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