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定期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测算,掌握其变化情况,对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科学的对双塔灌区的节水现状进行测算,成立专门的测算部分,组织专人对灌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首尾测算法"和田间实际观测法及水量平衡原理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分析测算.得出双塔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65...  相似文献   
62.
韩鉴 《地下水》2022,(3):296-297
以宝鸡峡灌区渠道改造工程为例,结合灌区地形地貌特征和施工条件,对渠道改造工程中的施工准备、清理表土、渠道淤泥和土方开挖、坡面整理、渠坡混凝土浇筑衬砌及施工排水等重点环节的施工工艺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保障渠道改造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3.
史中兴  魏翠霞 《地下水》2022,(5):123-125
本文基于国民经济评价方法,以景电一期工程项目作为实例对象,通过对其灌区农业生产现状及大型泵站改造进展等方面的深入解读,并结合诸如经济净现值等指标的构建、计算和分析等,以此来着重探究其经济效益相关问题。结果表明:景电一期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实施后,从经济效益层面来看,其内部收益率显著增高,约为11.02%,同所规定的8%社会折现率相比,显然要高出很多。不仅如此,无论是经济效益费用比,亦或者是经济净现值,均显著高于可以接受的平均水平。自项目开始正式投入施工开始,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10.81 a左右。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石家庄污灌区土体和地下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作用、生态效应研究,表明土壤包气带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其菌落数在0.4~8.9×102(个/g),土体上部1 m以浅菌落数大于下部.地下水中SRB菌落数在0~2.5(个/mL),远远小于土体的菌落数.研究SRB对污染土体、地下水体的生态效应,将有助于人们研发利用该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技术,为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5.
引洮灌溉工程概况及相关的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鸿学  马明 《甘肃地质》1997,(Z1):90-94,100
0年代,甘肃省决定实施引洮灌溉工程,其中以在洮河九甸峡修建水库、防洪发电并自流引洮到干旱地区为最优方案。该工程地域辽阔,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工程引水线路长,选择了以隧洞为主体、以明渠和渡槽相连接的线路方案。总干渠引水线路长185.63km、隧洞41座、渡槽19座、暗渠16座、明渠总长17.01km。引洮工程施工条件复杂,投资巨大,应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期尽快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6.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对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双塔灌区和花海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昌马、双塔和花海三大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各不相同。昌马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高级阶段,开发潜力最小,进一步开发应以深度开发为主,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双塔灌区和花海灌区均处于中级阶段,进一步开发潜力较大,其中花海灌区开发潜力最大,水资源开发方式应逐渐从广度向深度转变,耗水型向节水型过渡。研究结果对疏勒河流域灌区尺度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利用碎石屏障阻断非饱和带毛细上升为土壤盐渍化改良提供了新思路.为了研究碎石屏障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可行性以及碎石层结构和埋深对改良效果的影响,在河套灌区西部杭锦后旗典型盐渍化分布区建立试验地,设置了7组不同碎石屏障处理工艺开展土壤盐渍化改良试验,对试验地40 cm深度的土壤盐分、pH、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钠百分率等参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7组不同处理中,埋设深度为60~80 cm,利用颗粒直径为1 cm和3 cm的碎石按上细下粗的结构分两层铺设的处理方法改良效果最佳;从表层到40 cm深,土壤EC值平均下降55.9%.较大的碎石屏障埋深,上细下粗的铺设方式,可提高下层碎石孔隙度,并在非饱和带深处切断毛细管,从而有效降低土壤毛细上升高度,抑制深层土壤中的盐分上移"返盐",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8.
高温胁迫对河套灌区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环境,分析高温处理后玉米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处理过的植株进行跟踪观测,分析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确定玉米高温热害的关键温度。研究结果表明:(1)≥32℃的高温环境,对玉米各项生理指标和产量构成产生一定影响;(2)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S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趋势,百粒重、茎秆重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秃尖比呈波动上升趋势;(3)38℃是多数生理指标变化的转折点,可视为玉米耐受高温的重要转折温度。  相似文献   
69.
甘肃秦王川灌区农业节水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秦王川灌区水资源紧缺,兰州新区城镇化建设加速水资源消耗趋势,使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农业节水势在必行。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节水取得的成效和灌区农业生产节水试验,提出适宜于秦王川灌区农业节水的5条具体途径:①发展以地面灌溉为主的先进灌溉技术;②渠道衬砌;③农业节水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相结合;④推行膜下滴灌技术;⑤倡导节水文化,共建节水型社会。通过这些农业节水技术的实施,使秦王川灌区从简单的农业灌溉,转变为农业、城乡生活、生态、工业等多元用水格局,促进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0.
PDA和3S技术支持下的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徐斌 《水文》2010,30(3)
地下水水质调查是研究地下水资源状况的基本工作,是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承载力研究、地下水污染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运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将新技术PDA和3S集成技术引入这一工作领域,构建了基于3S的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模型,并进行了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并在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评价工作中运用,较传统方法工作量小,调查精度高,评价结果可靠,数据管理可持续性强,提高了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质量评价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