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9篇
  免费   867篇
  国内免费   1153篇
测绘学   242篇
大气科学   468篇
地球物理   561篇
地质学   2834篇
海洋学   494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276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中低温地下热水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其成因及赋存规律的研究,是合理勘探、开发的基础。本文从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根据地热传导原理,研究了传导型热储的发育条件,划分了主要热储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井(孔)中热场及井液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井液温度分布曲线及井液温度变化与地层的对应关系。该成果对勘探开发地下热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裂变径迹法对兰坪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兰坪盆地位于澜沧江断裂带与衰牢册推覆体之间内有丰富的钨矿床与盐类矿床,大部分是新生代形成的,且大多为低温热液矿床。裂变径迹法对兰坪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成矿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盆地自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构造热事件,出现了三次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作用是由盆地西缘向中央地带逐渐发展的。  相似文献   
993.
韩西丁 《陕西地质》2000,18(2):16-29
根据对小秦岭地区大地构造位置的最新认识,在对一系列野外地质矿产信息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内A型俯机制下变质核杂岩内岩浆热穹窿金成矿地质模型”。认为小秦岭地区金矿的矿质来源于华北陆块南缘上地慢,成矿介质为下渗的地表水,成矿机制是以燕山斯花岗岩基熔体为中心的热穹窿所形成的热力系统。热穹窿的成生、演化,消亡过程不仅从时间上决定了矿化发生的有序性及叠加规律。并且通过对变质核杂岩构造的改造,利用,决定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室内模拟实验,对遥感像元尺度地表热辐射方向性模型进行验证.当考虑地表像元具有明显的三维结构且像元内温度非均一时,像元辐射亮温的方向性取决于像元结构和像元组分的温差,对三维非同温表面的室内模拟和观测实验验证了基于这一思路建立的表面热辐射方向性模型.  相似文献   
995.
《遥感学报》2000,4(Z1):111-116
为了从一系列多角度遥感图像中提取同一目标的方向信息,首先需要进行图像的几何配准与校正.在进行热红外多角度遥感图像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于机载多角热红外图像自动配准与几何校正的方案,结果表明自动配准精度优于1个像元,满足热红外多角度信息提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6.
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OAA卫星的热红外异常对可分析的新疆和其他地区近些年的地震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7.
赣中变质岩带的组成及构造变质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中变质岩带不是简单的一套震旦纪地层 ,而是由结晶基底中元古界中深变质岩系 (斜长角闪岩的Sm 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1113± 4 9Ma)和褶皱基底变质较浅的震旦系组成。两者之间以具热流体参与的混合岩化、韧性剪切带和递进变质三位一体组成的动热变质带接触。结晶基底经历了4期构造变质变形的叠加改造 ,每期构造变形都在变质岩石构造单元内留下各种变形形迹 ,变质作用表现为时间上的递进和空间上的叠加演化系列 ,是一套以众多的不平衡结构和多相共生混存的矿物组合 ,热变质带为一套动热变质塑性变形带 ,空间上依次形成绢云母—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以及夕线石带  相似文献   
998.
安徽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大别山北部新发现的榴辉岩主要产于花岗质片麻岩及基性—超基性岩中 ,与大别山南部的榴辉岩在产出围岩、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均十分相似。现今榴辉岩南多北少的分布 ,主要是在中生代热隆构造体制下剧烈差异抬升剥蚀 ,中生代花岗岩大面积侵位所致。  相似文献   
999.
鄂尔多斯盆地晚白垩世以后是否存在构造热事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比较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上三叠统延长组二段和五段以及下侏罗统延安组等五套地层中岩石反射率与埋藏深度的关系,发现上述五套地层的演化具有共同特点,即在晚白垩世以后,地层的热演化与埋藏深度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显示了有其它的热源影响和控制盆地的热演化。岩石中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岩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显示这一时期有热流体侵入。结合盆地古地温场和基底构造特征提出鄂尔多斯盆地在晚白垩世以后即燕山晚期到喜马拉雅早期可能发生过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000.
鄂尔多斯盆地晚白垩世以后是否存在构造热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上三叠统延长组二段和五段以及下侏罗统延安组等五套地层中岩石反射率与埋藏深度的关系,发现上述五套地层的演化具有共同特点,即在晚白垩世以后,地层的热演化与埋藏深度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显示了有其它的热源影响和控制盆地的热演化。岩石中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岩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显示这一时期有热流体侵入。结合盆地古地温场和基底构造特征提出鄂尔多斯盆地在晚自垩世以后即燕山晚期到喜马拉雅早期可能发生过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