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0篇
  免费   898篇
  国内免费   1253篇
测绘学   252篇
大气科学   517篇
地球物理   592篇
地质学   2859篇
海洋学   689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292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81.
孟仟祥  张文正 《沉积学报》2000,18(4):624-628
研究表明,现代松粉热模拟实验释放水的产出分两个阶段,两类水,第一阶段,400℃以前释放水为松粉内部以水分子形式存在的结合水,呈弱酸性(pH=6),为第一类水,第二阶段,400℃以上温度释放水为松粉内部和高岭石内部结构水(-OH),呈弱碱性(pH=9),为第二类水,现代松粉热模拟实验产出气体量随温度升主呈逐渐上升趋势,450℃以后上升梯度突然增大,所产气体分为两大类:I类为无机气体,由N2、H2和CO2气体组成,以CO2相对丰度最主为特征。CO2气主要来自有机酸的脱羧反应和离子太氧与有机质氧化还原反应产出CO2。H2气主要来自孢粉和烃,C4~C6异构饱和烃及丙烯、丁烯不饱和烃等分子物标志物,其中以甲烷相对丰度最高为特征,气态有机烃来自孢粉内有机物的热降解产物,松粉 拟实验中丰富的气态有机烃和无机气体的检测出,为研  相似文献   
982.
莺—琼盆地1号断裂带含烃热流体活动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玉梅  欧光习 《岩石学报》2000,16(4):687-694
1号断裂带是莺-琼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有机包裹体研究有助于追踪油气及热流体活动的痕迹,为油气运聚成藏提供地球化学依据,通过包裹体薄片镜下观察,均一温度和盐度测试,认为工区内发育五种类型的有机包裹体:(1)液态烃包裹体;(2)气流态烃包裹体;(3)气态烃包裹体;(4)含烃CO2包裹体;(5)烃子矿物包裹体,含烃CO2包裹体一般与气态烃共生,含烃子矿物包裹体既无液态烃共生又与气态烃共生,包裹体  相似文献   
983.
东营凹陷热流体活动及其对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溅辉 《地球科学》2000,25(2):133-136
从气体地球化学、有机质热变、包裹体均一温度、古地温梯度、成岩矿物、重金属元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证实了东营凹陷发生了大量的热流体活动.热流体主要沿活动性较强的深大断裂运移至浅部, 并以侧向强迫对流为主, 同时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热流体通过改变温度场和地温梯度以及带入一些无机物质, 导致水-岩相互作用强度和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984.
花垣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动态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刘文均  郑荣才 《矿床地质》2000,19(2):173-181
花垣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产于上寒武统清虚洞组藻灰岩-鲕粒灰岩中的大型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根据矿床中大量流体包裹体的详细研究,成矿流体为高盐度的低温 水,流体报相组分中,H2O占有主要部分,CO2+CH4约为5%,1gfo2稳定在-48.0 ̄-49.00之间,pH为4.3 ̄5.8,Eh为-0.07 ̄-0.1eV,此外,流体组分中,钠离子的含量大于甲离子,钙离子大于镁离子,而氯离子大于氟离  相似文献   
985.
从颗石藻、球等辫金藻300℃热模拟产物中检测出长侧链正烷基二氢化茚、烷基噻吩类化合物。二氢化茚类化合物碳数分布范围为C13 ̄C25,nC14烷基二氢化茚的相对含量最高,没检测到茚类化合物,说明二氢化茚和茚可以源自不同的先质,生活于咸水环境的低等生物是二氢化茚类化合物的母质之一。在300℃热解产物中检测出以m/z111和125为基峰的两个系列的长侧链烷基噻吩,表明在中-高盐度环境下,藻类将无机硫转化  相似文献   
986.
中低温地下热水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其成因及赋存规律的研究,是合理勘探、开发的基础。本文从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根据地热传导原理,研究了传导型热储的发育条件,划分了主要热储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井(孔)中热场及井液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井液温度分布曲线及井液温度变化与地层的对应关系。该成果对勘探开发地下热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7.
裂变径迹法对兰坪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兰坪盆地位于澜沧江断裂带与衰牢册推覆体之间内有丰富的钨矿床与盐类矿床,大部分是新生代形成的,且大多为低温热液矿床。裂变径迹法对兰坪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成矿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盆地自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构造热事件,出现了三次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作用是由盆地西缘向中央地带逐渐发展的。  相似文献   
988.
韩西丁 《陕西地质》2000,18(2):16-29
根据对小秦岭地区大地构造位置的最新认识,在对一系列野外地质矿产信息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内A型俯机制下变质核杂岩内岩浆热穹窿金成矿地质模型”。认为小秦岭地区金矿的矿质来源于华北陆块南缘上地慢,成矿介质为下渗的地表水,成矿机制是以燕山斯花岗岩基熔体为中心的热穹窿所形成的热力系统。热穹窿的成生、演化,消亡过程不仅从时间上决定了矿化发生的有序性及叠加规律。并且通过对变质核杂岩构造的改造,利用,决定  相似文献   
989.
基于室内模拟实验,对遥感像元尺度地表热辐射方向性模型进行验证.当考虑地表像元具有明显的三维结构且像元内温度非均一时,像元辐射亮温的方向性取决于像元结构和像元组分的温差,对三维非同温表面的室内模拟和观测实验验证了基于这一思路建立的表面热辐射方向性模型.  相似文献   
990.
《遥感学报》2000,4(Z1):111-116
为了从一系列多角度遥感图像中提取同一目标的方向信息,首先需要进行图像的几何配准与校正.在进行热红外多角度遥感图像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于机载多角热红外图像自动配准与几何校正的方案,结果表明自动配准精度优于1个像元,满足热红外多角度信息提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