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采取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黑暗条件下缢蛏对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的滤食效应。结果表明,缢蛏滤食牟氏角毛藻和青岛大扁藻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拟合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0.981×N0/1 0.00039×N0和Na=0.7949×N0/1 0.00636×N0;缢蛏自身密度对滤食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功能反应影响的数学模型分别为E=0.985P-1.0256和E=0.778P-1.1819;缢蛏自身密度与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藻浓度间的联合反应方程分别为Na=0.9663XP-0.1819×N0/1 0.00039×N0和Na=0.6182×P-0.1819×N0/1 0.00636XN0分析了缢蛏的滤藻速率、滤藻功能反应类型及滤藻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32.
海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CO2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愿景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海沉积盆地封存潜力巨大,2022年中国首个CO2海底地质封存示范工程已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咸水层中正式启动。日本苫小牧咸水层封存项目作为迄今为止亚洲最成功的海底封存项目,其CO2封存监测工作为我国离岸封存项目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及技术指导。文章全面回顾了苫小牧CCS项目案例情况,对项目执行、场地监测内容及布点、监测设施及技术、监测结果等进行分析,总结苫小牧CCS项目的成功经验,以及陆—井—海结合一体化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测体系,旨在助力中国海上CO2封存项目顺利运行,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33.
掩星情报站     
这个月有四次较适合观测的月掩星,有两次小行星掩星比较适合观测,其中一次掩食时间最长持续10秒,而另一次的掩食带覆盖从东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所以这两次小行星掩星都非常值得爱好者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34.
作为土壤的重要生物组分,食细菌线虫影响土壤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但它在荒漠生态系统的作用仍不清楚.为探明土壤食细菌线虫对荒漠区土壤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土壤结皮覆盖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藻-地衣和藓类结皮及结皮下0-10cm土样,按每克土壤10、30、60、90、120、150条的密度接种...  相似文献   
35.
从马六岬海峡的表层海水中分离到一株石油降解菌A-11-3.经16S rDNA Blast结果表明其与Alcanivorax borkumensis SK2具有最高相似性为96%,该菌可能是食烷菌属的一个新种.该菌具有很强的石油降解能力.结果表明,A-11-3对烷烃的降解范围较宽,能以C8~C36的烷烃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在7d内该菌对柴油的降解率达到49.5%.此外,还从菌株中克隆到了大小为426bp的烷烃羟化酶基因alkB片段和843bp的P450 烷烃羟化酶基因的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alkB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A. borkumensis SK2T的AlkB1和AlkB2的同源性分别为57.75%和40.14%;该菌的P450与SK2菌株的P450具有最高同源性,为87%.研究结果对于海洋石油降解微生物生态研究及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开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37.
本文给出了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的高频多卜勒观测结果,发现掩食阶段电离层E区出现三次明显的扰动,生光以后出现两次扰动。利用当时太阳活动区离化源的变化可以解释扰动的主要特征。表明太阳活动区的急剧变化与电离层E区的短期扰动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活动区的急剧变化是引起E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8.
2002年江苏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2002年江苏省日照略少,降水量分布不均,淮河以南地区多持续阴雨,对夏熟作物危害重;淮北北部地区夏秋连旱使稻麦种植面积减少;全省台风、暴雨少。夏熟作物生长不断遭遇气象灾害,属减产气候年景。水稻全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利大于弊,获得丰收。棉花生育期气象条件有利有弊,属于一般气候年型。  相似文献   
39.
五大连池市处于寒温带气候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霜早,冬长寒冷干燥。农作物生长季光照充足,日温度差较大,雨热同季,为优质、高效牧草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冬季严寒对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菌源和虫卵越冬有利;同时,无霜期短,热量不足,低温冷害、内涝灾害频繁,又制约着牧草的种植。五大连池市≥10℃积温在1600~2300℃之间,不同地方之间热量差异较大,对发展牧草业生产有潜力。  相似文献   
40.
The age assignment of cherts from ophiolitic/metamorphic complexes in northeastern Jiangxi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crucial issues in the tectonic interpretation of South China. The ophiolitic and metamorphic complexes in northeastern Jiangxi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regarded as part of the Proterozoic “Banxi (=Penhsi) Group” of the Jiangnan Uplift. However, recent reports of Late Paleozoic radiolarians from the rock complexes have caused some researchers to question the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ctonic and paleogeographic framework in the region; but other workers are suspicious about these findings. In order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putative radiolarians, we,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group including micropaleontologists, tectonic specialists and regional geologists, conducted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multiple re-samplings of the localities where the reported fossils were collected. Our comprehensive study shows that the chert of the ophiolitic complex and the associated low-grade metamorphic slate yield Mesoproterozoic and Neoproterozoic acritarchs, confirming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heir age assignment (Proterozoic); on the other hand, no recognizable radiolarian fossils have been discovered therein, thus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recently published result of Paleozoic radiolarian findings. Probable causes for the putative radiolarian findings are thus discussed herei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the chert sedimentation most probably occurred under a continental margin set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