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9篇
  免费   1292篇
  国内免费   1520篇
测绘学   714篇
大气科学   370篇
地球物理   831篇
地质学   4595篇
海洋学   698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414篇
自然地理   482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468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9 毫秒
991.
地-空瞬变电磁法电阻率成像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空瞬变电磁法(Semi-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SATEM)凭借适应能力强、探测深度大、实时性强等特点,适用于湖泊、沼泽、山区等地形复杂地区观测.SATEM接收数据量大、精度要求高,传统成像方法基于地面视电阻率计算未考虑飞行高度,开展SATEM的高精度快速成像研究对实际运用有重要作用.针对SATEM中电性源发射装置感应电流分布,接收装置设置于空中以及两者不在相同平面的特点,本文考虑横向、纵向感应电流差异,飞行高度对视电阻率影响等因素,提出电性源SATEM电阻率成像方法.首先,基于电性源瞬变电磁场感应电流分布特征及各分量空间分布、扩散特性分析,推导出基于均匀半空间磁场与感应电压解析解,然后定义了电性源地-空瞬变电磁法早期、晚期、全期视电阻率;最后根据对感应电流分布分析定义了横向分量和纵向分量的成像深度,并研究了成像深度受飞行高度、发射磁矩、偏移距、偏移角度的影响;对煤炭采空区的实测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电阻率成像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定位目标体位置.  相似文献   
992.
TS03航次创新性地投放了 6台被动源海底地震仪(POBS)到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海斗深渊区",实施了万米级水深的天然地震观测,通过十字放炮获得POBS的精确坐底位置是后续研究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首先对POBS的SEG-Y数据进行裁截误差修复,然后采用直达水波走时反演的方法得到这6个POBS的精确坐底位置,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显示,POBS下沉过程中偏移方向各不相同,偏移距离190~650 m;SEG-Y数据裁截误差修复使拾取的直达水波到时更精确,位置校正的走时残差RMS值显著降低,结合正常时差校正(NMO)方法验证,位置校正精度可达10 m,且海斗深渊陡峭地形造成的折射震相对位置校正结果影响不大.此项POBS坐底位置校正工作,不仅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基础和保障;同时进一步证明,十字放炮作业结合海底地震仪进行直达水波走时反演,是获取深水区域仪器精确位置的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993.
高精度的成像需要准确的速度场信息,波形反演被认为是目前具有最高分辨率的速度反演方法之一.计算效率是目前全波形反演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很好地解决计算效率的问题,本文引入了一种高效的无串扰同时源反演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其原理与计算流程.同时,基于此多震源同时反演方法,本文拓展出实波场反演、虚波场反演及复波场反演的三种反演策略,进而分析复波场的实部和虚部对全波形反演的影响.实验表明,相比于复波场全波形反演,无论是实波场反演还是虚波场反演,反演分辨率有所降低;相比于实波场反演,虚波场反演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较小,目标函数的非线性较弱;最后,通过使用组合反演策略,即初始阶段采用虚波场反演,中后期阶段采用复波场反演,不仅可以降低反演的非线性,而且能够保证高精度建模.  相似文献   
994.
为客观预测在役公路梁式桥综合震害状况,考虑在役桥梁在运营期存在的病害问题,从压力和承压两方面建立在役公路梁式桥综合震害预测评价指标体系。以桥梁作为承灾体,建立在役公路梁式桥综合震害物元可拓模型,运用熵权法进行赋权,确定桥梁的综合震害状况。以一座在役梁式桥为例,运用上述模型确定算例的综合震害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桥的综合震害等级为Ⅲ级,破坏等级中等,且根据结果分析影响桥梁震害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模型通过对多个指标关联系数的综合分析来评价在役梁式桥的综合震害等级,极大地提高了该模型评估的准确率及可靠性,为桥梁震害等级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对提升桥梁综合抗震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沙尘暴本质为风携沙的气固两相流,对建构(筑)物产生的作用力由风荷载和沙粒的冲击荷载组成。遗憾的是,目前的结构抗风设计仅考虑风荷载作用,忽略了沙粒对结构的冲击效应,且因为研究手段有限,目前的研究成果不足以全面地反映风沙对结构物冲击行为的机理。文中将沙粒的冲击行为研究现状分为3部分:冲击前沙粒的运动、冲击时的接触碰撞以及冲击后的冲蚀磨损,以此概述了风沙对结构物冲击行为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将数学模型推导、风沙风洞试验、现场实测、数值模拟4个方面系统结合,综合开展风沙流及沙粒对结构的冲击机理及冲击作用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996.
王林海  陈石  张贝  卢红艳 《地震》2021,41(1):78-92
陆地重力观测获取的时变重力信号是研究地壳内部孕震区介质变化的重要依据。利用贝叶斯平差方法处理了川西地区2010—2012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发现相对重力仪的格值系数在两年内变化可达2×10^-4,而且仪器存在较小的非线性漂移率;重力场累积动态变化图像显示,2013年芦山MS7.0地震发生在重力梯度带零值线与龙门山断裂带交会部位附近。进一步采用等效源方法划定了测网内以雅安、康定和石棉为中心的场源分辨能力较高的区域,并反演了地震前的地壳视密度变化。场源视密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2年,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侧和鲜水河断裂南段的东侧区域形成了范围较大的等效视密度增加区,而在小金至康定一带和都江堰周边地区也存在小规模的视密度增加。本文基于陆地时变重力测量结果反演得到芦山地震前的地壳内部等效视密度变化,可为研究壳内深部孕震环境变化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四口井(库南1井,轮南46井,塔中12井和塔参1井)寒武-奥陶系12个碳酸盐岩烃源岩(泥灰岩,泥质灰岩和云岩)岩芯样品抽提物芳烃组分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组成和丰度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Ⅰ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型;Ⅱ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三甲基芴混合物型;Ⅲ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型。研究的塔北、塔中隆起11个海相油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分布类型均为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型,和海相烃源岩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第Ⅲ种分布类型完全相同。据此推断:塔北隆起8个海相油可能主要来源于塔北轮南地区下奥陶统;塔中隆起3个海相油可能来源于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  相似文献   
998.
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物元评判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更加具有脆弱性。该文选取了若干公认的反映城市生态安全水平指标,建立了类型识别的物元评判模型。应用于我国十大城市,得出以下结论:处于"较安全"的城市有南京市、深圳市、大连市;处于"临界安全"的城市有上海市、广州市、南昌市、合肥市;处于"不安全"的城市有天津市、武汉市。评价结果基本与实地相符,说明建立的物元评判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9.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geological studies of the Wulong gold deposit, three metallogenic stages can be identified. With quartz fluid inclusions as an object of stud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phase characteristics,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hanges, fluid evolution, Pb isotope tracing and Rb-Sr isotopic dating of fluid inclusions entrapped in the above three metallogenic st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 is decreased obviously with metallogenic evolution, while K+ and other cations and gas compositions (H2, CO, CH4 and CO2) are increased slightly, and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vary in a pulsating manner along with the metallogenic evolution. Inverse calculation of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indicate that at the first metallogenic stage the fluids were magmatic water, at the second stage they were dominated by magmatic water with a minor amount of meteoric water involved, and at the third stage, i.e., the final stage of metallogenesis, the fluids were composed complete  相似文献   
1000.
西方学者认为生成过程中的分馏是控制烃类气体组成的主要因素(如Clayton等,1991;Cramer等,1998),但是另一些学者则详述了后生分馏作用的重要性,强调扩散过程中的分馏作用(如Bondar,1987;Krooss等,1992,1998)。我国学者在天然气成因及源岩类型方面深入研究了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的变化(戴金星等,1992;徐永昌等,1994),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