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858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6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联邦区是俄罗斯进入新世纪以后出现的新的地域组织,它萌生于叶利钦时代的总统驻地方全权代表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俄罗斯联邦总统驻地方全权代表经历了"驻联邦主体"——"驻地区"——"驻联邦区"的发展过程,其职能也从最初主要为了强化总统对地方垂直控制政治目的,转向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并举。在回顾这一新生事物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介绍了总统驻地方全权代表制度的组织构架和职能,重点分析了联邦区作为当下俄罗斯最重要的地域组织的划分、区域差异等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2.
运用Arcgis软件,将淮北市建市以来4次城市规划用地现状图进行对比,比较了不同时期城市外部形态指数、城市空间扩展规模、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各主要用地类型规模及异质性指数。认为淮北城市空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外部形态由早期的相对紧凑逐渐走向分散布局,并再次向紧凑布局演化;城市空间以夹符铁路为轴线沿东北—西南——东南向呈"C"形扩展;城市内部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规模不断扩张,相互之间也不断取代形成空间重构。从区域竞合关系、资源基础、交通区位、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出发,认为未来淮北城市空间以东向、南向扩展为宜,内部以合理调控各功能用地空间组合、完善城市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33.
基于上市公司网络的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李仙德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2):1587-1600
公司内部网络研究是当前城市经济网络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05、2010年长三角A股上市公司企业网络数据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位序—规模分析法等,分析了2005、2010年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长三角上市公司总部沿沪宁—沪杭—杭甬Z字形轴线集聚,从一主(上海)二副(杭州、南京)三中心向一主(上海)三副(杭州、苏州、南京)四中心空间结构演变;苏州超过南京成为第三大企业总部集聚中心.②长三角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整体延续,Z字形轴线城市维持核心地位,具备强大的网络权力与威望.③长三角城市网络除等级扩散、邻近扩散等特征之外.还具有明显的行政地域性.主要体现在省会南京、杭州分别成为江苏、浙江省内外上市公司子公司的重要据点;尤其是南京凭借省会优势,中心度仍然高于总部职能较强的苏州.④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行政地域性的联系有所加强,特别是上海、苏南向苏中、苏北的扩散明显;浙西南仍是网络相对封闭、孤立的地带,中心度相对较低.⑤行政等级和区划,市场容量等是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到上海高速公路时间距离、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影响在统计上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34.
自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以来,湖北省政府以将城市圈"一强众弱"的畸形结构转变为"一核多强"的合理结构为总体目标,采取了一系列"一体化"建设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是否推动了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极化趋势的缓解,值得检验和深入研究。该文在运用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对武汉城市圈建设对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带来的可能影响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定量分析武汉城市圈建设前后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建设后,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集聚趋势正在减弱,武汉城市圈已进入扩散性极化阶段;武汉城市圈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缓解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极化趋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5.
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超强台风"天兔"海上快速加强及登陆快速减弱期间的相关物理量做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的海温,西南季风、越赤道气流持续与"天兔"保持联结,充沛的水汽供应,弱的垂直风切变及强烈的高空辐散与低层辐合的高低层环流配置,是"天兔"快速加强的主要原因;(2)"天兔"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的原因与登陆后陆面摩擦消耗能量、登陆前后大气干冷、高低层垂直风切变加大、低层水汽输送被切断以及高空辐散减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6.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1°×1°格点再分析资料,对庐山夏季强降水的天气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和物理量计算,结果表明:台风是庐山后汛期暴雨或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天气系统;台风暴雨分为A型和B型两种降水类型;涡度、散度、螺旋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与台风暴雨关系密切,物理量特征阈值对确定台风暴雨预报有一定指导意义;24°N~30°N、116°E~120°E为物理量特征区域,各物理量在特征区域中超过阈值时,庐山极有可能有暴雨发生。  相似文献   
137.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从高低空环流形势、地面影响系统、水汽条件、稳定度条件、动力条件等几个方面,对2011年7月21日和7月31日吉林省两次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本地前期高温少雨的气候背景为暴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高空槽和副后切变线是暴雨发生的原因,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水汽的集中与辐合、中低层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暴雨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8.
Using the radius of gyration from fractal theo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alculation of fractal dimensions for the four tiers of central places in the Jilin Central Urban Agglomeration(JCUA), Jilin Province, China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ier: 1) the 1st tier central place, Changchun Proper(not including Shuangyang District), provides the most service functions and has the most stable primate position; 2) the 2nd tier central places, Jilin Proper, Siping Proper, Liaoyuan Proper and Songyuan Proper have unclear statuses and do not provide certain functions; 3) the 3rd tier central places comprise 23 county-level cities, counties and urban districts(including Shuangyang District of Changchun), exhibiting a dense spatial structure that agrees with theory; 4) the 4th tier contains the largest number of central places(248 designated towns), but they are loosely distributed. In this study, a spatial image of the JCUA was created, based on vectorized data of the urban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which was then modified and abstracted to create a hexagonal network covering the JCUA.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central place model, the modified spatial image conforms to the K = 3 principle. In reality, however, the growth of some 3rd tier central places should be increased with the cities being upgraded to the 2nd tier so as to overcome that tier′s functional deficiency. The loose distribution in the 4th tier should also be changed. This apparent anomaly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the classic hexagon model used to describe the way market areas layout does not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However, this should not be viewed as an obstacle to using central place theory. If its assumptions are properly applied, it can still assist research into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s.  相似文献   
139.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更是明确提出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要全面促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0.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特征及优化策略可作为我国多中心城市群空间优化的典型样本之一.本文运用多维度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展开现状测度与评价,尊重城市群阶段特征,选取针对性指标对比反映空间内在特征.在采用核密度法分析2013年和2017年湖南省152个区县第二产业与就业指标的空间变化后,得出长株潭城市群已初步形成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