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858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6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北京地区温度场分布与地面空间结构关系的分形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构建北京市温度分布与空间结构的之间定量关系的思想。首先以2002-05-22 ETM 作为数据源,利用分形理论初步构建北京市温度分布与盒维数,最大、最小非均匀标度指数αm ax,αm in,(αm ax-αm in)以及信息维D(1)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北京市1997-05-16和杭州1998-08-11的TM遥感数据对所建立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温度分布与盒维数、αm in和D(1)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αm ax-αm in)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时间和城市存在较大的差异。温度分布与盒维数、αm in以及D(1)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定量解释城市空间结构与温度分布之间奠定了一个新基础。城市空间结构极为复杂,利用分形理论研究城市环境要素、现象与城市空间特征之间的关系时,对于分形参数的物理、现实意义一定要根据具体的研究时间、地点和目的给出谨慎的解释。  相似文献   
942.
大石林景区节理走向集中在NW30°~60°以及NE50°~75°两个方向,形成“X”型共扼性质,表现出高密度、高角度、深切割、延伸长的特点。景区剑状石林与溶蚀洼地的组合、石柱的定向展布以及空旷地、廊道和游路所体现出的特有空间结构都受到上述节理的塑造和控制。  相似文献   
943.
阿克苏一次暴雪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高空资料和T213物理量预报产品综合分析发生在2003年3月上旬阿克苏地区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天气系统演变特点及其物理量特征,指出T213物理量预报产品对大降水落区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4.
利用MICAPS系统的各种传真资料和实况观测资料,对2003年7月25~27日发生在呼伦贝尔市岭东的强降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指出: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加强,西南边缘的偏南气流为降雨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加之地形的阻挡作用,有利于水汽在大兴安岭东侧积累;对流层低层切变线上的扰动为降水提供了触发机制,从而产生了较强的降水。  相似文献   
945.
林娟 《广西气象》1997,18(1):24-26
1996年8月12-14日,北海市出现了连续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这次过程的环流特征及有关的物理量进行分析发现,西风槽、切变线、低空急流、辐合带、低压和锋面等低值系统的相互作用并稳定控制北部湾沿海地区是引发这次连续暴雨--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6.
用概念模型与物理量结合作前汛期大范围暴雨落区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志和 《广西气象》1997,18(2):19-23
  相似文献   
947.
对1996年9月16~18日连续性~暴雨过程从环流形势,能量,稳定度,物理量场,单站要素和地面触发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初秋季节暴雨,连续性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948.
基于雷达卫星图像的黄淮海原城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雷达卫星ScanSAR遥感图像分析,根据中心地理论,对黄淮海平原不同地貌,水文等要素影响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雷达遥感对结构信息的灵敏反应和雷达卫星ScanSAR合适分辨率,在图像上直接显示出建成区和范围,直观反映出城镇相对等级,这也表明雷达遥感在城市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潜力,2)黄河海平原城镇空间结构深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地貌尤其是水文(河流、古河道、湖泊)的影响,城镇体系可划分为5种类型区,3)发展体现了理论上对中心地体系由六边形向五边形或四边形演化的构建模型,4)无论六边形还是五边形的中心地体系,本区体现了理论上对中心地间的距离构造法则与实际情况的良好关系,证衤了克氏的中心地理论在黄淮海平原重要农产区的某种存在。  相似文献   
949.
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樊杰 《地理研究》1997,16(1):39-44
从区域经济学的内容结构出发,重点对传统区位论、空间结构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等理论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就主要理论研究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我国目前的应用问题、以及经济地理学同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关系等阐述了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50.
田间土壤含水率的空间结构及取样数目确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诗秀  雷志栋 《地理学报》1993,48(5):447-456
本文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田间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与空间结构。对1m土层不同深度的含水率与1m土层平均含水率作了统计、自相关与半方差分析,表明田间土壤存在着空间变异性。1m土层平均含水率的变差系数Cv小于各不同深度含水率的Cv值。资料还表明含水率在平面位置上相关性不显著。将田间含水率作为空间变异的随机变量,可计算其符合要求的置信水平P1和估值精度的合理取样数目。本文提供的取样数目表亦可供确定合理取样数目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