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5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654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233篇
地质学   1562篇
海洋学   433篇
天文学   208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28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971.
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表面磁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日冕物质抛射与耀斑、日珥、冕流和日冕暗化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这些相关关系上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同时,介绍了我们所做的部分工作,探讨了不同尺度磁活动之间的物理联系,并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2.
利用日本阳光卫星上的软X-射线望远镜、硬X-射线望远镜和野边山射电日像仪1998年4月23日观测资料,对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和射电Ⅳ型爆发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下列有意义的结果.在2个磁偶极源之间发现了磁容带和少数的激活源.激活源将磁容带变成磁能带的过程,正是中性电流片的形成过程以及激发能量和发亮物质向它集中的过程.当2个磁偶极源被磁能带接通时,则中性电流片形成,并且发生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物质抛射不仅从中性电流片处升起,也从整个磁能带上升起.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环具有2个足点,它们正是2个磁偶极源.膨胀环的头总是倾向于弱源的足点,因为它是来自2个足点磁压的平衡点.因此它的轨迹是中性线,由中性线便可确定中性电流片的位置.最后,发现了磁能带上中性电流片的边源辐射对.  相似文献   
973.
日珥上升运动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桂平  许敖敖 《天文学报》1997,38(2):160-166
本文基于观测日珥上升运动与日冕物质抛射(CME)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我们对日珥动力学特征的理解,探讨了在背景场作用下,日珥上升时其上方盔状冕流的动力学演化规律;分析了1980年8月18日爆发日珥与对应的CME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缓慢上升的日珥只引起盔状冕流缓慢演化;(2)加速上升日珥的加速度和末速度的大小决定形成CME事件的激烈程度;(3)CME事件的能量可能来源于爆发日环释放的磁能.理论分析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74.
Based on cosmic ray data obtained by neutron monitors at the Earth's surface, and data on near-relativistic electrons measured by the WIND satellite, as well as on solar X-ray and radio burst data, the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 (SEP) event of 2005 January 20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event is a mixed event where the flare is dominant in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SEPs,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accelerates mainly solar protons with energies below 130 MeV, while the relativistic protons are only accelerated by the solar flare.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had an obvious acceleration effect on relativistic electrons with energies greater than 2 MeV. It was found that the solar release time for the relativistic protons was about 06:41 UT, while that for the near-relativistic electrons was about 06:39 UT. The latter turned out to be about 2 min later than the onset time of the interplanetary type III burst.  相似文献   
975.
21μm特征是指在一些富碳的原行星状星云的红外光谱中波长约20 μm处观测到的一个较宽的发射谱带特征,它是目前星周包层物质研究的热点问题。到目前为止,一共有12个原行星状星云被证认为21μm特征源。此外,还有两个中心是沃尔夫拉叶星的行星状星云也有可能是21 μm特征源。这12个原行星状星云源的21μm特征都有相似的谱线轮廓,峰值都位于20.1μm。这些源的中心星都是富碳的F或G型超巨星,贫金属(却有丰富的慢中子过程元素),有很强的红外色余。在过去10年中,人们提出了大量21 μm特征载体的候选物质,主要有:氢化足球烯 (C60Hm,m=0-60)、多环芳香烃(PAH)、氢化无定形碳(HAC)、纳米金刚石颗粒、合成含碳大分子、氨基化合物(特别是尿素)、铁的氧化物(如:μ-Fe2O3、Fe3O4和FeO)、SiS2、纳米TiC团簇、掺杂的SiC颗粒、表面覆盖SiO2幔的SiC颗粒等。但所有这些候选物质都还没有得到确认。概述了21 μm特征的发现及其后续的相关研究,介绍了21μm特征源的共同特征,比较详细地探讨了人们已提出的该特征载体的候选物质。  相似文献   
976.
利用云南天文台声光频谱仪观测到的一次特殊的太阳射电米波爆发 ,与对应的光学活动及相关事件 ,我们探讨了 1 991年 6月 7日的日冕物质喷射过程  相似文献   
977.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物质 ,即 6 苄氨基嘌呤 (6 BA)、2 ,4 二氯笨氧乙酸 (2 ,4 D)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isoculata的生长和代谢影响 ,结果表明 :6 BA和 2 ,4 D在 0 1~ 1 0mg·L 1的实验浓度范围内 ,对微绿球藻的生长、干重、叶绿素a含量、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可作为微绿球藻的生长调节剂。6 BA的最佳质量浓度为 0 5mg·L 1;2 ,4 D的最佳质量浓度为 4 0mg·L 1。  相似文献   
978.
粤西海区东起上、下川岛,西至雷州半岛东海岸。北靠阳江、电白、吴川及湛江四县市。海岸线曲折漫长,岛屿礁石众多(大小岛屿达30多个);河流亦较多,主要有漠阳江、寿长河、鉴江、通明河、城月河及南渡河等,每年给河口附近沿海带入了大量的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质;沿岸海底地形较平缓,底质以泥沙、泥和沙泥为主;水深66米以内(即北纬20°30’以北),海流较缓。  相似文献   
979.
早期中子星和夸克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夸克禁闭的解除与夸克物质的存在一直是物理学家极感兴趣的问题。尽管理论上已指出在超高温或超高密的条件下可以有夸克物质存在,但是由于地面实验室的条件所限,目前还不能通过实验证实这一点.宇宙中被观测到的中子星(例如crab和Vela脉冲星)的中心密度大于4倍的核物质密度,其中心温度也可以达到10~8—10~9K,于是人们希  相似文献   
980.
本书是一部涉及地球科学领域——宇宙天体(Universe)、陆地(Land)、海洋(Ocean)、极地(Polar region)研究的科技大全。书中分别对太阳系内外神秘星球的形成与演化;陆地和海洋表层与深部的物质组成、地层古生物、地质构造、各类矿产资源的生成、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进化与灭绝、人类的出现;冰雪极地对全球变化的作用与影响等许多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一些神奇现象、不解之谜和新的发现等,综合了国内外众多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海洋学家的理论观点、认识见解和推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