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1篇
  免费   784篇
  国内免费   1014篇
测绘学   1183篇
大气科学   372篇
地球物理   842篇
地质学   2543篇
海洋学   406篇
天文学   72篇
综合类   360篇
自然地理   30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克希霍夫积分法的原理,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特点,实现过程,以及对地震资料的要求,依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工程,对“青海省鱼卡煤田四井田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表明其能较好地解决成像质量差、能量聚焦不明显、绕射波收敛不理想等方面的难题。通过与叠后时间偏移对比,对于大倾角地层、断块小且多的破碎带、陡倾角不对称向斜等地质问题,其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反映的构造关系更加清晰,同相轴连续性增强。总结该方法在多个矿区的推广经验.认为合理的观测系统、较高的资料信噪比,准确的测量资料及较高的中表层速度调查精度是做好叠前时间偏移的前提。  相似文献   
62.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项目工程,对晋城某矿南翼大巷东南区5m×5m×1ms的三维地震数据体,采用三维地震属性参数预测煤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沿3煤层、15煤层10ms时窗提取地震属性42种,根据钻孔资料,计算出煤厚与地震属性相关系数;从中优选出相关系数大于0.35的地震属性,其中3煤层9个、15煤层10个;然后进行地震属性互相关分析,优选出与3煤、15煤层厚度相关系数较大的4种属性,建立预测煤厚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选取3煤层12个、15煤层4个实测数据作为学习训练和测试样本,以钻孔地震属性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最终获得全区煤层厚度。经与预留钻孔成果资料对比,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用。  相似文献   
63.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工程,对晋城矿区进行了旨在提高小断层,小陷落柱探测能力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根据面元选择因素及该区地质任务,采用5m×5m网格进行野外数据采集;考虑炮检距、方位角、覆盖次数、排列片横纵比及煤层埋深(350~500m)等因素,采用中点放炮、60道接收,24次覆盖(横向4次,纵向6次)的8线16炮束状观测系统,基岩中激发。原始资料经同一处理流程后,获得5m×5m×1ms、5m×10m×1ms、10m×10m×1ms及2.5m×2.5m×1ms不同单元的三维数据体多个,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小断层,小陷落柱在其小面元叠加时间剖面、顺层切片及相干切片都有清晰的反映。实例说明,小面元采集技术可以提高对小构造的纵、横向分辨能力,满足山区对三维地震精确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于成浩 《测绘学报》2008,37(4):0-520
准直测量是加速器建造和运行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用于解决精密、复杂的加速器元件按设计位置在大尺寸空间中精确就位的相关问题,以减少磁铁等关键设备的准直偏差对束流质量及寿命的影响,还用于运行后对元件位置的监测和必要的准直调整.同时,准直测量技术也会在建造期间决定设备安装效率及工期、在运行中影响停机维护时间.  相似文献   
65.
66.
根据随钻测录井实时地质导向和大斜度、水平井评价成图技术需求,针对传统绘图方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将测录井信息、井眼轨迹和地质模型进行二维分解的实时绘图方法。针对二维分解绘图方法绘图时空复杂度较高的问题,给出了不同事件驱动下的局部实时计算和拷屏重绘算法,控制了对CPU和内存的消耗、提高了绘图效率,消除了实时绘图的闪烁和卡顿现象。应用实例表明,二维分解实时绘图方法能够实现大尺度随钻测录井地质导向图形的流畅、无卡顿实时绘图,可提高大斜度、水平井储层模型评价的刻画精度和时效。  相似文献   
67.
利用夯扩灌注桩对桩端持力层的加密作用,可解决水下填筑问题,利用粉煤灰的可压密性和夯扩灌注桩承载力高的特点,可大幅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减少工程投资。以河南洛阳某高层建筑为例,介绍了粉煤灰垫层和夯扩灌注桩组成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
分析了27个紫色土丘陵区土壤样品的机械组成,运用分形模型计算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D=2.817—3.030),探讨了分形维数D与土壤粒度组成、土壤抗蚀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与土壤有机质含量(O.M)、土壤容重(B.D)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能够很好的表征土壤质地,重点反映〈0.05mm的细颗粒物质,尤其是粘粒,其次是粉粒;与土壤有机质含量(O.M)、土壤容重(B.D)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次分形维数D还能作为评价土壤水土流失和土壤生态恢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69.
李建林  冯起 《干旱区地理》2006,29(5):658-662
以兰州市区96条主要的泥石流沟为例,利用分形理论的统计自相似性对泥石流沟数的累计分布随沟谷形态要素沟道比降、汇水面积和沟道长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不同流域形态要素的分维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分维不同的原因。兰州市区泥石流沟三个形态要素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其中以汇水面积显示出分维最小(0.46),沟道长度次之(0.71),沟道比降最大(1.09)。分维的大小描述了作为系统的沟谷及其泥石流的形成的空间结构,即分形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形态要素对系统所起作用的差异,分维越小,所起作用越显著。其结果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流灾害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