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91.
对陇西盆地六盘山西侧山麓剥蚀面上断岘剖面的古地磁、磁化率和粒度分析表明,该剖面具有1.8 M a B.P.以来完整的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断岘剖面以下7级黄河阶地的发育形成以及在1.1和0.8 M a B.P.前后所指示的腾格里沙漠扩张变化,反映了第四纪早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对黄土高原西部环境变化影响,以及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构造与气候的变化与耦合响应。  相似文献   
192.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必然会打破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原位状态,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生物等环境要素产生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从而使得土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产生正向的或负面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93.
土地利用直接改变土壤侵蚀的方式和强度,具有突出的侵蚀环境效应.以黑惠江、龙川江、盘龙河流域为例,探讨了云南纵向岭谷区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本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内部转化和相互转化引起土壤侵蚀程度的明显变化;耕地向林地、草地的转化使侵蚀强度指数显著降低;林地向耕地、草地转化,均显著增加侵蚀强度指数;耕地、林地、草地的内部转化对土壤侵蚀也有少量影响.另外,以土地利用为主的人类活动明显影响河流悬移质含量,林地面积提高和土壤侵蚀减弱的区域,年输沙量也相应减少,相反则增加.  相似文献   
194.
南极人类活动的环境负效应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南极活动包括基地建设、科考、废弃物排放以及物流与交通等.造成南极原始地形地貌的改变、浅表地层土壤理化结构成分的恶化和本土动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损害等环境负效应,严重危及南极作为地球上唯一保留其自然原貌的大陆的特殊价值.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以提高南极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素质,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促进人与南极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活动和南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5.
五大连池老黑山火山弹和喷发柱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喷发是一个气体、液体和固体混合物的复杂的流体动力学过程。正确理解这个过程是研究火山喷发的关键因素。Eject和Plumeria软件可以很好地模拟现实火山喷发过程中火山弹和喷发柱的动力学过程。在详细调查五大连池老黑山地区火山弹、火山碎屑物和整理已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Eject和Plumeria软件对老黑山火山的火山弹和喷发柱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老黑山火山喷发的火山弹喷射最大高度为530 m,喷射角度45°时喷射水平距离最远为1 000 m,喷发柱最大高度为4.7 km,喷发柱半径为2.3 km。通过对其喷发规模和火山灰构成比例的探讨,认为老黑山火山喷发属于镁铁质火山小型喷发,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196.
小秦岭某金矿区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及其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秦岭金矿带某矿区矿业开采加工过程中,"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农作物中Hg、Pb、Cd、Cu、Zn的污染严重。7条山区河流受到了重金属及氰化物的污染,丧失了作为水源地的功能。山外2大河流河水丧失了农田灌溉的功能。5眼村民井水受到了Cr、Hg、Pb不同程度的污染。受Hg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45.37km2。小麦、蔬菜和水果中Hg、Pb、Cd元素超标最为严重。环境重污染区内人群头发中Hg、Pb、C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职业暴露或低水平长期接触是污染区人群头发中重金属含量显著增高的主要原因,污染区人群癌症呈现高发态势。建议通过制定小秦岭金矿带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执法、从源头治污、清污河道、修复受污农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等,改善严重的环境污染局面。  相似文献   
197.
大型天然土石坝的溃坝方式及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岷江上游分布有大量的古滑坡堵江形成的土石坝体。本文首先调查了扣山古滑坡堵江坝形成的地质环境和坝体的几何特征、溃口形态;然后采取坝体土石样品,进行了室内大型土工试验,考虑湖水、坝体渗流和岩土体的耦合作用,采用有限元进行了古滑坡堵江坝的稳定性分析,计算了溃坝洪水的最大洪流量及其洪水在下游的演化特征,认为该天然滑坡堵江坝的溃决方式为漫坝瞬时全溃,天然土石坝的溃决将对沿岸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8.
天然气水合物潜在的灾害和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极具前途的能源,然而由于其赋存状态的特殊性,在温度或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将会分解释放出巨量的甲烷气体,不仅导致海底沉积物力学性能的改变而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也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因而在关注其资源前景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其潜在的灾害和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9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动向   总被引:55,自引:20,他引:35  
于兴修  杨桂山  王瑶 《地理科学》2004,24(5):627-63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简要回顾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影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研究的实际,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0.
闽江流域主要地类变化及其若干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环境效应-体制响应”反馈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建设用地、林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趋于减少,湿地面积显著减少。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使水土流失面积扩大,流失程度加重。对此,宏观政策的调控使得人口增长幅度下降,建设用地增长较大,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林种结构产生变化,耕地被占用的势头得到一定的遏制,保护了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