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曹卫峰  白涛 《贵州地质》1989,6(4):295-302
贵阳市位于贵州高原中部的一个岩溶宽谷盆地中,岩溶地层发育,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岩溶地下水的开采却广泛引起了多种环境效应:可以分为良性的和非良性的两个大类。笔者通过岩溶环境,地下水水质、水量及含水层质量等在开采中的变化,不仅对高盐水质淡化、涌水量增加和水文地质环境变好等良性效应进行了较深入讨论,而且也对水质恶化,含水层污染和岩溶塌陷、地裂、井壅等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贵阳岩溶水资源,保护贵阳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13.
文章以河北沧县高氟水灌溉区土壤氟的积累与分布特征、氟等温吸附试验、吸附动力学试验、土柱模拟试验以及农作物含氟量为依据,对高氟水灌溉区水-土壤-植物系统氟迁移转化环境效应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了防止氟环境恶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14.
论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人类工程活动往到地质环境的制约,同时它作为活跃的因素,又积极地影响地质环境,促进其次生演化,地质环境垢次生演化,常会对人类工程活动产生次生制约,因此,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表现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制约关系进行了讨论,并阐述了这种相互作用的工程环境效应,所涉及的相互作用理论,应是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基础,是工程环境调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15.
黄淮海平原水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及其调控对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吴凯  许越先 《地理学报》1997,52(2):114-122
本文简要介绍了黄淮海平原水资源开发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本区人均、公顷平均水资源量均仅及全国平均值的29%;耕地灌溉率每增加1%,粮食单产增加94.28kg/hm2,总产增加20.50×108kg。文中阐述了四大类型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水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诸如山前平原区的水污染与浅层地下水超采,海河低平原区饮水型氟中毒、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黄淮平原区的渍害和滨海平原区的黄河断流和海水入侵等。针对上述水环境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可供有关省(市)、地(市)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16.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禹城市水资源总量及其特点、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水环境问题。并针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17.
江汉平原湿地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江汉平原湿地的开发、演化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8.
爆发性火山作用及其对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兆鼐 《地学前缘》1998,5(3):87-94
着重讨论了爆发性火山作用的几个关键性问题:①爆发性火山作用的主要类型,将其划分为岩浆型、蒸气岩浆型和蒸气型的三种爆发性火山作用类型和主要产物。②酸性和碱性岩浆的爆发式喷发,常形成火山喷发柱和火山碎屑流。火山喷发柱可分为干的和湿的,火山碎屑流的冷却单元可以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流动单元组成,火山碎屑流形成的火山碎屑岩可以是熔结的或不熔结的。③火山喷发柱自下而上由上冲区、对流区和扩散区3个部分所组成,代表了爆发性火山作用动力学过程的3个阶段,也反映了火山爆发的质量能量流与水圈、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相互作用过程。④爆发性火山作用不仅可以直接引起地质灾害和破坏性的环境效应,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产生有利于生命支持系统的积极影响,可称做火山作用对生命支持系统的双重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219.
通过采集兰州市和延安市主城区的土壤灰尘样品,测量了其粒径组成,界定了土壤和灰尘不同粒径的空间分布,分析了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和延安市城市土壤灰尘粒径组成有明显的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小于100μm的部分,整体粒径分布情况为:粉黏粒(<50μm)>极细砂(50~100μm)>细砂(100~250μm)>中砂(250~500μm)>粗砂(500~1000μm)。其中兰州市小于100μm灰尘颗粒物粒径所占比例(69.17%)大于延安市(53.49%),极易在外动力条件下再次扬起成为扬尘污染的潜在污染源。从2个城市土壤和灰尘相似文献   
220.
成矿系统研究与找矿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翟裕生 《华北地质》2003,26(3):129-135
成矿系统研究适应了地球科学系统化的发展趋势,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在对成矿系统的定义、结构、要素、作用产物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成矿系统研究的4个要点:①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②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理;③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④矿床形成变化一保存的演变过程。作者明确了成矿系统研究应从矿化网络入手的方法,总结了矿化网络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通过成矿系统研究发现新类型矿床的几个途径,分析了成矿系统研究的资源环境效应,并探讨了成矿系统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