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西部资源》2013,(2):60-60
世界上的稀土金属矿业开发是随稀土工业兴起而发展的。稀土工业始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需要从独居石中提取制汽灯纱罩用的钍(独居石含钍),而独居石中的稀土是当时无用的副产品。到20世纪中叶,稀土在打火石、碳弧棒、玻璃着色和抛光粉等方面陆续得到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钍因为核技术的需要而大量生产,稀土是当时处理独居石过程中的副产品,因纯度不高,  相似文献   
152.
云南六合霓辉正长斑岩含有较多镁铁-超镁铁质包体以及特殊的富铁熔浆包体.岩相学研究表明,伴随交代蚀变,寄主岩石和各类包体中普遍发育沿粒间和矿物晶体裂隙或解理纹贯入或穿插的呈网状和细脉浸染状分布的黑色不透明物质——富铁微晶玻璃,其性质与富铁熔浆包体类似;对该类物质采用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发现它们是一种纳米-微米级的超显微隐晶固体,其组成以硅酸盐和石英为主,尤其含有地幔标型矿物碳硅石、自然铁和钛铁矿等;这些矿物间构成超显微熔离结构交生.研究认为,这种物质组成和特征是具超临界和熔浆性质的地幔流体作用的现实微观踪迹,其活动引发的交代蚀变表现为碱性蚀变和硅化并伴随不同程度的金属矿化,以及寄主岩石和包体中暗色矿物由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绿泥石的退变序列.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霓辉正长斑岩及其包体和富铁熔浆包体具有相似的富集轻稀土元素和 Ce 负异常以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特征.本文综合研究认为,富铁微晶玻璃和富铁熔浆包体是起源于富集地幔,但独立于富碱岩浆并被富碱岩浆裹挟的成分不混溶产物.它们是地幔流体作用现实微观踪迹的两种表现形式,是引发壳幔物质混染并导致寄主岩石和包体中交代蚀变和金属矿化的重要物质源和动力源.  相似文献   
153.
张跃进 《福建地质》2012,31(1):27-31
漳浦县玻璃用砂资源储量集中在六鳌、古雷两个半岛,多以大型矿床产出,矿砂质量较好,矿砂中对玻璃生产质量有影响的主要是铁矿物,通过选矿可以达到浮法玻璃用砂要求。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在六鳌半岛等地仍有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54.
伴随深部地质过程的地幔流体作用是引发地壳中成矿作用的重要物质源和动力源。由于地幔流体的超深源性及由此决定其性质和演化的复杂性,使人们很难具体捕捉其实际存在,或者多数情况下很难准确界定。通过岩相学、岩石化学、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的综合研究发现,地幔流体活动的现实微观踪迹和存在方式可以表现为富铁熔浆包体和富铁微晶玻璃,二者在透射偏光显微镜下无光性,呈黑色不透明状;反射偏光显微镜下不反光,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显微晶质结构,显示微晶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之间呈熔离交生,超微晶矿物组成以硅酸盐和石英为主,尤其是经过成分配比换算,得到碳硅石,含铬自然铁、钛铁矿、磷灰石和含钛镜铁矿等地幔标型矿物,反映了地幔流体的熔浆性质。捕捉和揭示深部地质过程中地幔流体作用的现实微观踪迹,对于深入分析和认识地壳地质作用的机制和成矿效应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5.
孙颖  李建 《辽宁地质》2013,(11):54-56
海砂是赋存在浅海及沿岸的一种重要的海洋矿产资源,其资源储量仅次于沿海大陆架内的石油、天然气等。海砂主要用于玻璃制造、建筑用砂和填海造地、取少量稀有金属矿物等,其经济价值较大。同时,海砂对分布在沿海的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具有较大的影响,其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也特别大。  相似文献   
156.
河西假玄武玻璃赋存于雪龙山—乔石深大断裂带的中梁子组黑云二长粗糜棱岩中,串球脉状,属地表发生高速断层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7.
目的:分析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及CT资料完整的、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的肺癌病例34例,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其他肺癌倾向征象,以及病灶在随访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结果:34例患者中p GGO 7例,m GGO 27例,瘤肺界面清晰,病灶边缘可见分叶、毛刺,病灶内部可见空泡、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周围可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f GGO在随访过程中,病灶增大,密度增高,p GGO病灶内部出现实性成分,m GGO病灶内实性成分增多,病灶边缘出现分叶、毛刺,周围出现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恶性征象。结论:f GGO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随访对f GGO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8.
一、天然沸石的成因 天然沸石是由原始铝硅酸盐物质在晚期岩浆、热液蚀变、沉积成岩、变化及风化表生作用各阶段,在水的参与下形成的矿物。其中最重要的成因是中酸性火山玻璃物质在碱性水介质的作用子下经过水化、分解、反应和结晶成岩生成沸石。成矿模式:火山玻璃+水介质一蒙脱石+沸石+二氧化硅+金属离子(溶液)。火山玻璃物质蚀变为沸石,化学成分虽然从组分上没什么大的变化,但其含量上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9.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研究了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以及性类固醇激素含量与性腺发育成熟的关系.结果显示,DA和5-HT免疫活性定位在脑神经节中大小2种类型的神经细胞,DA免疫活性还定位在不同发育时期神经腺上皮细胞.5-HT受体免疫活性存在于脑神经节小型神经细胞和大生长期神经腺上皮细胞.在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性腺中均检测到DA、5-HT及其受体,提示DA和5-HT可能参与调节皱瘤海鞘的性腺发育.皱瘤海鞘为雌雄同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证实,海鞘性腺能够合成和分泌性类固醇激素,大生长期性腺中雄激素、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含量分别为25.8±0.0、38.9±0.2和14.3±0.6pg/mg,提示性腺既是生殖组织也是内分泌组织.上述发现为证明尾索类海鞘可能像头索类文昌鱼一样,具有原始的生殖内分泌调控轴(脑神经节-神经腺-性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0.
材料表面性质对微生物附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显微镜计数法,研究了微生物在4种不同材料表面的初始附着行为,对微生物附着进行了定量描述,初步获得以下结果:(1)不同材料表面,细菌的附着量呈现如下差异:316L不锈钢>PVC>玻璃,在有机硅材料(道康宁T2)表面的附着变动性很大;(2)同种材料表面,不同细菌的附着量也不同,表现为: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菌株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菌株均大于Escherichia coli JM 109菌株.并由此对其附着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