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0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607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374篇
地球物理   288篇
地质学   833篇
海洋学   1030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42篇
自然地理   23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海鹦(SEA PARROT),别名善知鸟,属于海雀科,主要生活在挪威北部的沿海地区。它身长约30厘米,有一张大嘴巴,呈三角形,带有一条深沟。背部的羽毛呈黑色,腹部呈白色,脚呈橘红色。  相似文献   
992.
总状蕨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法提取与热水抽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总状蕨藻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采用固液质量比1:10,蛋白酶用量136.5U/g,于60气下酶法提取2.5h后,再将固液质量比调至1:20,在温度95气:条件下继续进行热水提取2.5h,多糖得率为6.7%,比单用热水提取法提高了131.0%。  相似文献   
993.
Information on the palaeoenvironment from Late Pleistocene to Holocene in northwestern Yannan Plateau has been deduced from a study of a 28.81m-long core taken from Napahai Lake.The results from Relative Brightness In-dex(RBI) as well as those from the lithological analyses of bulk sediments,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granulometric analy-ses have been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evolution of the area.The ages were provided by three ^14C datings.The record suggested a climate fluctuation between warm-dry and cool-wet from ca.57 to 32ka B.P.which led a shallowing and swamping of the lake.The water level again increased quickly at ca.32ka B.P.,reached itˊs peak during LGM(Last Glacial Maximum,ca.18-20kaB.P.)and remained relative high until ca.15kaB.P.The high wa-ter level at LGM is attributed to cold-wet conditions.The area experienced an abrupt and unstable climatic chang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form 15 to 10ka B.P.with a dominated littoral environment.Awarm-dry climate led to the contrac-tion of the lake during the Holocene and reed-swamps became dominant..After a minor wet-cool pulse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the modern climate became to b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994.
995.
二带双锯鱼 二带双锯鱼属雀鲷科。这一类的鱼个体均不大,属于小型鱼类。这种鱼生性活泼好动,经常在岩石及珊瑚间迅速地畅游着,或相互之间戏耍。它们体色艳丽,喜食小虾或浮游动物。不过凡数雀鲷科的鱼类,均无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陈哲宇 《中国岩溶》2021,40(6):1063-1068
中国的蛹状螺科(Pupinidae)迄今共报道5属,分别为拇指螺属(Pollicaria A.A. Gould, 1856、拟圆口螺属(Pseudopomatias M?llendorff, 1885)、蛹状螺属(Pupina Vignard, 1829)、小蛹螺属(Pupinella Gray, 1850)、象蛹螺属(Rhaphaulus L. Pfeiffer, 1856)和裂唇螺属(Coptocheilus Gould, 1862) ( = Schistoloma Kobelt, 1902)。除拟圆口螺属和裂唇螺属有过详细整理报道外,其他各属物种仍缺乏研究。本文对中国小蛹螺属(Pupinella)进行了分类整理。本属此前共记录3种,即具槽小蛹螺(P. sulcatus),台湾小蛹螺(P. swinhoei)和梅山小蛹螺(P. masuhowaruensis),仅分布于广西和台湾。笔者在整理由华南农业大学田明义教授洞穴考察团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一喀斯特洞穴中采集的陆生贝类时,经鉴定发现小蛹螺属一新种,即田氏小蛹螺(Pupinella tiani sp. nov.),因其壳体具蛹状管、无内沟槽、壳表肋纹明显及壳口窦开放等特征而与本属其他物种区分。根据壳体形态特征,分布于云南的勐仑蛹状螺(Pupina menglunensis) 被转移到本属,并认为Pupinella frednaggsi为其一新异名。此外,还提供了中国小螺属分种检索表。田氏小蛹螺新种 (Pupinella tiani Z.-Y. Chen, sp. nov.)模式标本:正模,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乡琴棋村一号洞,23°52′19′′N,108°16′02′′E,海拔466 m,2013年12月24日,田明义、刘卫欣、尹昊旻、罗孝竹采集。副模:2个,采集信息同正模。正副模标本均保存于河北大学动物博物馆软体动物馆藏中。测量:正模标本,壳高:11.30 mm,壳宽:4.62 mm,壳口直径:3.80 mm。副模标本(n=2),壳高:11.24~11.38 mm,壳宽:4.50~4.56 mm,壳口直径:3.64~3.82 mm。词源学:本种名源自标本主要采集人田明义教授。描述:贝壳小型,高圆锥形,有6.5个浅色且稍有光泽的螺层。胚螺层约有2.5个,粗糙,边界与下部螺层较难明显区分。主螺层有细而规则的肋纹,肋纹随着螺层的增加而逐渐明显,体螺层上每1 mm有15个肋纹;体螺层的腹侧稍扁平;壳口圆形,平直;唇缘外扩,白瓷色,边缘被一腔襞沟槽和一近壳轴沟槽;腔襞沟槽和壳轴沟槽为半圆形的开放槽,不形成管状。壳轴缺沟槽与基部龙骨相对应,在胼胝处消失。脐孔狭窄。厣形态未知。描别:本种因其开放的沟槽和壳轴沟槽内管阙如而与中国其他物种区分。台湾小蛹螺与本种在尺寸和外形上最相近,但新种可通过其细尖的壳顶和不具双唇结构而于前者区分。详见正文的检索表。附记:本种仅知分布于模式产地。模式标本从洞口土样中分离,同时发现的有微拟沼螺属(Acmella W.T Blanford, 1969)的标本。   相似文献   
997.
赵爽  贾凤龙 《中国岩溶》2021,40(6):1046-1051
龙虱是一类水生甲虫,营捕食性生活。真洞穴龙虱种类不多,在中国仅记录2种。本文基于采自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雅村岩律洞(干燥岩洞)一个雌性标本,描述了龙虱科一新属种——田氏华龙虱(Sinoporus tianmingyii gen. & sp. nov.)。新属具有地下龙虱类特征:成虫浅色,相对柔软,无复眼和后翅。新属与已知龙虱区别如下:(1) 身体侧缘近平行;(2) 鞘翅缘折近基部具明显斜脊;(3) 鞘翅具缘缝;(4) 前足和中足腿节具长刚毛; (5) 各跗节无游泳毛。田氏华龙虱(Sinoporus tianmingyii gen. & sp. nov.).主要特征:身体卵形,背腹平坦,浅黄褐色。体长1.8 mm,最大宽度0.8 mm。头部略窄于前胸背板,两侧平行,具有密集的微网纹。触角11节,末节纺锤形。下颚须4节,末节膨大;下唇须3节,末节膨大。前胸背板两侧平行,具微网纹及稀疏的细刻点。鞘翅无微网纹,具有不规则的密刻点列。前胸腹板、中胸腹板及后胸腹板翼具有较密集的刻点。前胸腹板有密集的短白毛;前胸腹板突端部尖锐,中间具纵脊。后胸腹板翼窄。腹部第2、3节间在侧部分节不明显。前、中足腿节背面有长毛,无短刚毛;后足腿节无长毛;后足胫节细长,后足第一跗节与后两节之和等长。检视标本:正模:♀(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中国广西环江县文雅村岩律洞,25.2239° N, 108.2956° E,396 m,10.xi.2009,采集人:Louis Deharveng & Anne Bedos。   相似文献   
998.
受历史汞矿开采活动影响,万山汞矿区稻田遭受了严重的汞污染。为了查明万山汞矿区稻田土壤的汞污染现状以及评估其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系统采集了受汞矿区影响的五条主干河流沿岸稻田土壤进行汞含量分析,评价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程度及其生态风险,并与2008年以来该区域稻田土壤汞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的总汞含量为0.21~207 mg/kg,几何平均值为(4.26±4.83)mg/kg;甲基汞含量为0.42~13μg/kg,几何平均值为(1.81±1.93)μg/kg。59%的稻田土壤处于重度汞污染,75%的稻田土壤存在极强的汞潜在生态风险。与已往数据相比,稻田土壤汞含量在2012年后呈下降趋势,基本反映了当地汞防治措施的执行效果。为了避免稻田土壤汞污染引起的安全健康风险,今后应采取除污染源治理以外的土壤修复措施或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999.
接收机仪器偏差中的码偏差是影响电离层中电子总含量求解精度的重要因素,若忽略仪器的码偏差对电离层的影响,将会给电子含量的求解带来9~30 TECU偏差,因此对接收机码偏差的精确求解至关重要.本文基于6个欧洲站6天的GPS双频观测数据,在最小二乘的基础下,联合4阶球谐函数模型估算接收机中的差分码偏差,将求解的结果与CODE分析中心电离层产品所给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接收机差分码偏差估算的结果进行精度的评定,结果表明:文中估算方法所得的结果与CODE分析中心中电离层产品给出的结果基本一致,且估算的精度较高,因此,该方法对差分码偏差的提取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苦橄岩和科马提岩都是富镁的超镁铁质火山岩,早先,学术界大多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很少强调。于是认为二者的地球化学性质近似,成因类似,形成条件类似。本文采用全数据模式的研究方法,从数据库收集了全球太古宙全部科马提岩和后太古宙全部苦橄岩数据,对比的结果表明,太古宙科马提岩与后太古宙苦橄岩完全不同,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可比性。科马提岩与苦橄岩,不仅地球化学特征不同,而且成因不同,形成条件不同,产出时代不同,源区组成也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太古宙和后太古宙不可能属于同样的构造体制。太古宙是火球时代, 地球异常的热, 主导的可能是静止盖幔构造(stagnant lid tectonics);后太古宙是热球时代,地球相对冷了许多,主导的是板块构造(plate tectonics)。科马提岩在太古宙广泛出露,无需地幔柱模式;而苦橄岩在后太古宙很少出露,才真正需要地幔柱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