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4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南华系(Nanhuan)建系研究的最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2.
1 IntroductionThe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are to analyze the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 anquan Riverdelta that has developed in a narrow , shallow lagoon, and to determ ine the effect that theever-increasing hum an activities of the area m ay hav…  相似文献   
53.
九龙江口溯河鳗苗的种类及其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5,1996年鳗苗溯河期在九龙江口采集10、15尾鳗苗标本以脊椎骨数及量度性状进行进行了比较,确定九龙江口溯河鳗苗有三种,即日本鳗鲡,花鳗鲡和西里伯斯鳗鲡,西里伯斯鳗鲡为中国大陆沿海首次报道。文章对三鳗鱼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讨论一些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54.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全文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为其第三部分,主要探讨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的地貌特征及演变。  相似文献   
55.
九龙江河口区溶解态、颗粒态铀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九龙江河口区枯、丰水期水体中溶解态、颗粒态铀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表明,溶解态铀与盐度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证实枯、丰水期该河口区水体中的铀均是保守行为。在低盐度区域(S<10),~238U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颗粒态~238U所占份额随盐度增加而降低。~(238)U之条件分配系数介于 1. 2 × 10~3~1. 5 ×10~5dm~3/kg之间,它与盐度呈负相关关系,但与悬浮颗粒物浓度无相关关系存在。枯水期悬浮颗粒物上~234U/~238U_A.R.与盐度的负相关关系为河口区悬浮颗粒物中~234U的优先沥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6.
根据2013年5月(春)、2013年10月(秋)在温州瓯江口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定点拖网调查获得的鱼类数据,利用渔获率作为数量分布的指标,对瓯江口海域的鱼类生态类群和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数目空间分布及多样性和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鉴定鱼类66种,隶属12目37科51属,其中暖温性鱼类29种,占44%,暖水性鱼类37种,占66%,种类季节间变化较为稳定,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春季优势种有银鲳Pampus argenteus、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棕腹刺鲀Gastrophysus spadiceus 4种,而秋季为花鲈、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 3种;种类数平面分布结果显示,种类数春季沿岸区域高,秋季岛礁区域高,生物多样性春季高于秋季;多样性指数与种类数平面分布结果相似,均为江口外部海域高于内部,近岸和岛礁处高于中部,地形、台湾暖流和瓯江淡水团对其分布影响较大;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差异不大,种级和属级之间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57.
58.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作者于2013年9月在九龙江口进行了表层沉积物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Pb、Zn和Cd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高值区均分布在南溪入海口和海门岛下游海域,Cr含量的高值区也分布在南溪入海口附近。聚类分析将采样点位分为4类:第一类主要分布在河口区外侧,沉积物中油类含量较高;第二类主要分布在南溪出海口,硫化物、Zn和Cr的含量较高;第三类分布在河口区中北部,污染物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第四类主要分布在海门岛下游海域,硫化物、TOC、Cu、Pb和Zn含量较高。地质累积系数评价显示:Hg、Cu、Pb、Zn、Cr、As处于未污染到轻度污染水平,Cd为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水平;Zn、Cr、Cd的Igeo指数相对较高,第二类和第四类站位的Igeo指数相对较高。相关分析表明,硫化物与Cu、Zn、Cd正相关性较高,Cu与Zn、Cd、Cr正相关性较高,Pb与Zn、Cd正相关性较高,Zn与Cd、Cr正相关性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河口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有以下几个可能来源:流域和河口的工农业活动和采矿活动、流域水土流失、流域自然风化。针对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流域-河口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需采取以下措施:工业污染的控制、农业污染控制、养殖污染的控制、植树造林与河岸带绿化和矿山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59.
刘浩  许文姗  尹宝树 《台湾海峡》2010,29(3):402-407
应用1个改进的含有动边界技术的河口海岸动力模型模拟了泉州湾洛阳江口的潮汐潮流.结果表明M2分潮在洛阳江口的主河道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潮波向浅滩的传播,其能量通过海底摩擦作用或非线性耗散作用逐渐转移至浅水潮,其中尤以M4分潮的增长最为显著.浅水分潮的增长又会引起天文分潮涨、落潮流的不对称性.进一步检验洛阳江口的潮流历时(月平均的涨、落潮流历时分别为6 h 1 min 30 s和6 h 19 min 58 s)和潮汐余流特征发现:该水域以涨潮流为主,由此产生的涨、落潮流的不对称可能有利于潮滩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60.
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棘头梅童鱼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6~2007年4个季节的底拖网捕捞渔获调查数据,对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底拖网鱼类中的棘头梅童鱼的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在春季和冬季的渔获质量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2%和4.8%;而夏季和秋季的渔获质量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8%和1.5%.优势体长组为110~120mm;4个季节的资源密度波动于1.44~38.61kg/km2之间,其平均值为16.14kg/km2.4个季节的平均资源现存量约为58.09t,其中冬季资源量最大(138.99t);资源密度在春、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资源分布与水温、水深及盐度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其喜栖息于低温、低盐和浅水海域,秋、冬季分布较广,部分出现离岸及南移现象.文中还应用ELEFAN技术分析了棘头梅童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K)、极限体长(L∞)、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开发率(E),各指标值分别为0.60、183.75mm、2.42、0.69和0.71.这说明其生长较为迅速,但捕捞死亡率过高,已出现过度捕捞现象,应该加强保护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再生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