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74篇
海洋学   782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论河口体系及其自动调整作用:以华南河流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春初 《地理学报》1997,52(4):353-360
本文对河口的若干重要认识和概念问题进行讨论。其中包括河口的范围与分段,河口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河口体系的及其为适应河不充向海洋过渡或海洋向河流过渡体系内部自动调整作用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912.
江西省白垩纪茅店组、河口组及塘边组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白垩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散布于大小30余个“红色盆地”中。因以往的划分以年代对比代替岩石对比,将不同的岩石组合划归同一地层单位,混淆了岩性岩相的一致性,同时也忽略了沉积盆地发生—发展—衰亡封闭演化之不同阶段所形成岩石组合及延伸变化。现根据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和划分准则,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原赣州组、圭峰组均提升为群级单位,前者下部创建茅店组,后者下、中部分别创立河口组和塘边组。  相似文献   
913.
分汊河口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输沙的力学角度探讨分汊河口的形成机理.认为分汊河口系许多因子共同作用所造成,而推移质的造床作用是在河口特定的边界、水流及泥沙输移恰当配合下形成河口沙洲,从而导致河口分汊的主导因子;河流注入海洋时边界突变引起的水流扩散减速则是推移质集中堆积而塑造河口沙洲的外部必要条件;河口悬移质中粘细物质含量丰富并在盐淡水混合环境中絮凝沉降为沙洲堆积增高和稳定提供了可靠保证,故也是分汊河口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14.
河控三角洲河口坝构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辛治国 《地质论评》2008,54(4):527-531
充分利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部胜坨油田二区取芯资料全、井网密的优势,按照叠置河口坝、单一河口坝以及前积体的顺序进行层次分析,对河口坝沉积规模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一套河口坝构型量化分析的方法。研究认为:本区河口坝构型可以分为5个级次,其中第3和第4级次是构型研究的重点;河口坝的长度与厚度及长度与宽度均呈双对数线性关系;前积体的产状,延伸范围及组合存在多解性,在进行分析时需参照河口坝构型模式以及岩芯分析、测井曲线对比和动态开发特征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15.
长江口水流挟沙力公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云  宋志尧  孔俊  章卫胜 《水文》2008,28(1):64-66
本文根据泥沙运动理论和水流能量平衡原理,结合水流对泥沙的作用效果并分析了现有水流挟沙力公式的适用条件,通过实测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推导得出长江口水流挟沙力公式.结果表明,河口半潮平均挟沙力应考虑水流对悬移质的输送和对床沙中悬移质的上浮,同时还应考虑河口其它动力因素(如风、波浪等)及其各类动力过程的非线性作用效应对水流挟沙力的贡献.本文提出的公式从泥沙输运及悬浮的角度去分析河口水流挟沙力,从而有利于河口冲淤特性的分析研究.对长江口而言,洪季水流对泥沙的输运作用大于悬浮作用,落淤的可能性大于冲刷;而枯季水流对泥沙的作用则以悬浮为主,冲刷的可能性大于落淤,从另一侧面解释了长江口"洪淤枯冲"的现象.  相似文献   
916.
海岸线轮廓演化的解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铮  梅安新 《地理研究》1994,13(4):105-111
本文从Palnard Conside[1954]提出的岸线演化方程出发,提出在沿岸流作用下,海湾岸线的不冲不淤点位置与海湾形态的对称性、外海破波角和输沙率有关.海湾不冲不淤点随时间向湾外迁移,曲折岸线的不冲不淤点位于它的中心,位置稳定.  相似文献   
917.
东海瓯江凹陷早第三纪裂谷期盆地充填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第三纪东海瓯江凹陷曾是一个弧后拉张形成的裂谷盆地,拉张断裂在构造上控制了盆地地堑、半地堑地貌,从裂谷早期、中期到晚期,地层垂向演化表现出砂-泥-砂三重序列的充填型式,根据位于不同构造单元的SM-1、WZ6-1-1井为例证,从相对海平面、可容空间、物源供给诸方面探讨了地层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918.
浅析台州湾——椒江河口水文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德春  何蘅 《水文》1998,(5):52-54
椒江是浙江省中部的一条独流入海河流。上游干流为灵江,与支流永宁江汇合后称椒江,流域面积6750km2。椒江流经海门、牛头颈,注入台州湾,并汇入东海(见图1)。椒江河口平面形态为喇叭形,出口门堤岸迅速展宽,至白沙(距口门约18km)前,南北堤相距达19...  相似文献   
919.
四川会理拉拉厂铜矿床动力变质-热液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屠保涌 《矿床地质》1998,17(Z3):519-522
对拉拉厂铜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着争论。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确定该矿床的含矿岩系为一套多种蚀变的碎裂,糜棱状角斑质-钠长质岩,韧-脆性剪切作用对矿床的形成具有决定意 义。其成矿作用经历了3个阶段:① 矿源层形成阶段;② 矿源层韧-脆性剪切变形变质阶段;③ 热液充填交代(蚀变)成矿阶段。首次提出新的成因观点:动力变质-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