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0篇
  免费   1329篇
  国内免费   1106篇
测绘学   1064篇
大气科学   1132篇
地球物理   655篇
地质学   2471篇
海洋学   1634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128篇
自然地理   2941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353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492篇
  2011年   493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研究表明,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哺乳类动物(终末宿主)和钉螺(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的两个宿主。由于钉螺寄生终末宿主哺乳类动物种类多样,活动区域繁杂,人类难以控制,抑制中间寄主——钉螺的繁生便成了血吸虫病防治的有效对策。钉螺具有水陆两栖特性,其中卵的孵化、幼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钉螺分布和数量受土壤和植被环境因素影响,并对栖息地具有严格的选择性。依据钉螺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彭镇华和江泽慧提出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对血吸虫病进行生态防治的思路——兴林抑螺。参照前人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抑螺防病林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机制:(1)在林木个体耗水、林分耗水、小流域耗水和林冠降低径流等方面,抑螺防病林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使得林地土壤水分无法满足钉螺的生长和发育条件;(2)从林木自身生物化学物质对钉螺外在生存和内部代谢环境影响角度,分析了林木自身代谢产物对抑制钉螺的生存和繁殖的作用及抑螺防病林抑制钉螺生存的生理生化机制。抑螺防病林除了具有抑制钉螺生长发育、控制血吸虫病的功能以外,还兼有人工林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143.
山区生态县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以粤北始兴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伟  陈烈  唐常春 《山地学报》2006,24(1):70-78
区域协调机制在不同类型地域和一种类型地域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始兴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生态县,工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此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协调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外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工业化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已开始凸现,县政府协调区域发展的财政能力较低,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等。由此对始兴县的区域协调机制进行建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区域协调机构;加大纵向和横向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强与相邻相关地区的协调;实施区域空间管治协调,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科学合理选择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县推行绿色GDP考核等。  相似文献   
144.
楼观台森林公园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立新  孙根年 《山地学报》2006,24(6):727-733
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构建了一个“两翼对接”模式。在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依据上述理念和开发模型,针对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特征,对其深层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系统设计。具体而言,重点突出了自然山水、生物景观和道教文化三方面设计,揭示了三大类60个景物的生态文化主题,设计了相应的开发展示模式和游客生态体验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森林公园生态文化的展示水平和加深旅游者的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145.
实施流域生态管理的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湿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湿地环境,解决区内上、下游用水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区域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必要遵循湿地流域分布规律,应用流域生态学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流域生态管理。一方面,要从流域角度处理好几大江湖关系、蓄泄关系、湖垸关系和山湖(河)关系等;另一方面,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和统一规划;同时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6.
罗丹  张宏  泽柏 《山地学报》2006,24(B10):275-281
生物量是重要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物质生产量,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高寒草甸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是高寒生态系统的主要植被类型。回顾了高寒草甸生物量的研究成果。高寒草甸生物量呈典型的金字塔式垂直分布格局,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0—10cm的冠层,地下生物量也集中分布于0—10cm的土层内。增温和多雨会降低生物量,叶面积和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关系,氮素的增加有助于植被生物量的增长,而放牧率与生物量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7.
《干旱区地理》2006,29(4):562-562
2006年8月4日,应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邀请,巴基斯坦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首席技术顾问Ashiq教授和巴基斯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办事处项目官员Saleem博士就中巴双方在帕米尔区域的科研合作来疆进行了访问。帕米尔高原地跨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四国。“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之意,这一区域拥有地球上极其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极具科学研究价值。中国和巴基斯坦已在帕米尔各自区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采取了卓有成效的保护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中巴两国更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在这一区域科研合作,共同促进该区域的生态保护。为了进一步明确合作方向,细化合作内容,两位巴基斯坦外宾与新疆生地所的有关专家,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就中巴两国在帕米尔区域的合作研究、共同管理与保护、以及参与和管理机构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48.
《地理教学》2006,(7):44-44
在昨天开幕的“2006生态城市规划国际研讨会”上,上海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教授披露:上海正在着手构建“正生态”城市概念,营造“生态世博”、创建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49.
《干旱区地理》2006,29(2):200-200
应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邀请,原日本沙漠学会会长、联合国大学学术顾问、81岁高龄的小崛岩(Iwao Kobori)教授在参加北京“第八届国际干旱区大会”之后偕夫人来疆访问和学术交流。小崛岩先生是日本著名的沙漠研究专家,在沙漠和坎尔井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国际上知名度很高,并在多个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国际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小崛岩先生第一次来新疆是1981年,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来新疆生地所访问的外国客人,从那时起他一直关注和支持着新疆的坎尔井研究。在他的帮助下,开展了中日联合坎尔井研究并举办了第一届坎尔井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0.
2006年5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申报的“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喜获批准。6月9日,受福建省教育厅委托,聘请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中心首席研究员孙建新任组长的6人专家组,对重点实验室计划任务书进行了论证。专家组在听取了实验室建设汇报,现场考察实验窄仪器设施后,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积累、人才队伍现状、实验室硬件建设及区域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专家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