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4篇
  免费   2547篇
  国内免费   2891篇
测绘学   1471篇
大气科学   4634篇
地球物理   2381篇
地质学   4148篇
海洋学   2618篇
天文学   180篇
综合类   1408篇
自然地理   3572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442篇
  2022年   578篇
  2021年   650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634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521篇
  2015年   565篇
  2014年   992篇
  2013年   789篇
  2012年   843篇
  2011年   866篇
  2010年   803篇
  2009年   958篇
  2008年   1011篇
  2007年   897篇
  2006年   825篇
  2005年   836篇
  2004年   750篇
  2003年   793篇
  2002年   767篇
  2001年   636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400篇
  1997年   416篇
  1996年   347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260篇
  1991年   227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中国近海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海平面变化的CPCA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王勇  许厚泽  詹金刚 《测绘学报》2001,30(2):173-178
用复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近海TOPEX/Poseidon卫星6年的测高的海平面变化资料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中国南海,黄海和东海的海平面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重征,利用小波方法分析了主要主成分时间变化序列的时-频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主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海洋环充相对应,南海,黄海和东海的海平面变化存在显著的年际和2个月的非稳态振荡信号,南海具有较明显的半年周期信号,而黄海和东海的半年周期信号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2.
由于全球大气变暖,海平面有升高的趋势,对住在海岸两边的居民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它的预测能帮助人类制定宏观的政策。但是最新的天气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分析显示:20世纪对海平面上升预测出的平均值,低于实际观察得到的值。影响海平面高度的因素很多,20、21世纪,最重要的影响来自随大气变暖引起的热膨胀,另外起作用的还有融化的冰山、北冰洋及格陵兰冰层质量的变化,地面贮水的高度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93.
珠江口伶仃洋滩槽变化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GIS和遥感技术,计算分析了20a来珠江口伶仃洋滩槽演变特点,阐明了其变化原因和后果,并以此提醒人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规范岸区开发行为,以利于珠江三角洲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多伦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 ,大兴安岭向西南延伸的尾部 ,河北和内蒙古的交界处。东邻河北围场 ,西接内蒙古正蓝旗 ,南与河北沽源、丰宁相邻 ,北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相接。全县面积 3773km2 。沙梁横贯中部 ,延绵 10多 km ,每年东移 3~5 m,最大移速可达 10 m ,沙丘分布于各个乡镇 ,土地贫瘠 ,沙化严重 ,最近几年沙尘暴出现频繁 ,强度增大。多伦正处于沙尘暴南下、东移进京的必经之路 ,因此阻止其南下、东移已迫在眉睫。所谓沙尘暴 ,是因强风吹起的尘沙使水平能见度在 1.0 km以内的一种天气现象 ,按其强度可分为强、中、弱三种。就其成因…  相似文献   
99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平均状况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利用中国北京等 41个甲种日射站 1 979~ 1 990年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 ,配合同期 TOMS version - 7臭氧观测资料 ,反演了 41个站逐年、逐月 0 .75μm大气气溶胶的平均光学厚度值 (Aerosol Optical Depth,AOD) ,据此分析了 1 2 a来中国大气气溶胶的变化和时空平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中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 AOD的多年平均分布是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向四周减少 ,南疆盆地和长江中游武汉附近为另两个大值中心 ;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山东半岛以及广东沿海等 ,AOD值亦较大 ;而东北大部、西北大部、云南和福建沿海等地 AOD较小。AOD各月平均分布有所不同。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春季 AOD值最大 ,最小值则各地不同。 1 979~ 1 990年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西部、贵州北部、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山东半岛和南疆盆地西部等 ,AOD呈增长趋势。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大部、云贵高原和广西西部以及华东沿海等地 AOD呈减小势态。中国地区 AOD的季节变化曲线大体可分为单峰、一峰一谷、两峰一谷和多峰等 4种类型  相似文献   
996.
新疆积雪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李培基 《气象学报》2001,59(4):491-501
积雪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当前正在争论的问题。文中通过地面气象台站和 SMMR微波卫星遥感两种积雪资料所建立的两个独立的积雪序列的一致性 ,证明前者在表现新疆积雪长期变化能力方面具有可靠性。阐明了积雪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和降水量年际波动的关系 ,检验了积雪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 ,虽然近 5 0 a来新疆冬季变暖十分显著 ,尤其 2 0世纪 90年代为最温暖的时期 ,但是积雪并未出现持续减少的现象 ;积雪长期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年际波动过程叠加在长期缓慢的增加趋势之上。积雪年际波动是冬季降水量和气温两者年际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冬季气温和降雪量变化受不同的欧亚环流振荡所控制 ;积雪增加趋势与降雪量趋势相一致 ,这可能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洋蒸发量增加 ,以及在寒冷干燥气候下积雪对降雪量变化更为敏感的缘故。  相似文献   
997.
极区大气臭氧变化对中国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首先利用TOMS资料分析了南北极区大气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南北极区的臭氧减少都是春季下降最快 ,然后通过数值试验得到 ,极区大气臭氧减少将造成高低层温度差值分布大致相反 ,由于臭氧减少也将使我国的大气环流形势和降水分布特征发生改变。在我国的不同区域 ,各气象要素的变化也具有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998.
利用1960—1998年青海省海东地区5个代表站的5—8月的降水资料,对海东地区初夏、盛夏的旱、涝变化和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青海海东地区初夏旱的机率明显大于涝,盛夏旱的机率多于涝,初夏、盛夏均以旱为主;海东地区初夏旱存在2.2、2.6、4.3年的周期,而盛夏旱存在2.2和3.7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999.
近1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变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距今1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长期变化由长周期(大于1000年)和短周期(约500年)两部分组成,长周期和短周期分量分别受控于漂移场和稳定场的变化.与日本地区相比,北京地区地球磁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距今(5110-4670)±110年之间曾发生短极性漂移事件,这样的短极性地磁事件可能与地球外核流体运动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董谢琼  段旭等 《气象科学》2001,21(2):235-240
利用云南省125个气象站1961-1998年6-8月降水量资料,确定典型涝夏年,分析发生特点,并讨论其与大气环流、ENSO事件、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及太阳黑子相对数等因子的关系,以期为云南省夏季降水趋势预测提供有意义的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