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6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856篇
大气科学   438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1715篇
海洋学   58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19篇
自然地理   12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578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507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滇西沘江流域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测定流经兰坪金顸铅锌矿区的沘江水体中Pb、Zn、Cd、As的含量和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的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沘江水遭到了Cd污染,底泥已经成为重金属元素的蓄积库,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级)衡量,Pb、Zn、Cd和舡分别超标3.4倍、15.8倍、106倍和2.6倍。沘江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峰值在矿山附近的下游,而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峰值在矿山下游30-50km的地方,矿业活动、水流变缓、pH等水体环境条件的变化都能影响水和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底泥中的Pb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Zn和Cd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而As以残渣态为主。Pb、Cd、Zn三种元素的环境有效态含量比较高,对沘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2.
馨凤 《今日国土》2008,(11):1-1
塌陷不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极大地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关注塌陷实际上是关注民生问题,也是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3.
2001年,梁园区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确定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几年来,我区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指导委员会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不仅使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重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开始逐渐得到恢复,而且还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实现了历史性的改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4.
两年来,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各实验区的支持与配合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资源、环境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5.
2001年,四川省隆昌县东方宾馆会议室,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为团长。一行16人的实验区建设考察团为隆昌县举行生态环境建设座谈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实验区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李青松发言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成为实验区就如同搭上了县到部委的“直通车”,在如今的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16.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需求越来越强劲,因开采矿产资源所造成的越来越突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而且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这也与国家环境政策的要求相适应,而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补偿制度(或机制)则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7.
Vanadium, improving mechanism and jointing capacity of steel products, is a kind of excellent additive during steel-making and its industry gets support from national industry policy. On account of shallow buried depth and low technique request of exploitation, there is much exploitation by local people lacking system management and technique guidance in area rich in vanadium since years ago, which damages regional environment dramatically. Accordingly, taking stone coal-vanadium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focuses on environment impact on water environment and eco-environment caused by exploitation in open air. Impact of exploitation on surface water mainly includes mining drainage and eluviated water of stock yard. According to civilian exploitation in the area, the rock suffers man-made disturbance, therefore,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of mining drainage like heavy metal, permanganate, CI, SO4^2-, F are able to be analogies of ground water quantity in the region since the primary component of drainage is surrounding rock ground water. Water monitoring result of local well shows as follows: pH 6.68, SO4^2- 5.76 mg/L, F- 0.005 mg/L, Fe 0.025 mg/L, Mo 8.08 μg/L, Ni 5.91 μg/L, Co 0.61 μg/L, and all of them reach corresponding standard of water quality. Ground water turns into acid mine water by oxygenation after it discharges and with the help of sulfur the acid water contains nocuous elements which permeate in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arousing pollution. The value of pH in the range of standard indicates that the acidification of mine water is relatively weak in the diggings. Eco-environment damage is another aspect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t acts as: (1) peeling work and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destroy landform; (2) stack of waste soil and rock occupies amounts of land; (3) various exploitation activities like vegetation peeling, landform change will enlarge the scope or enhance the intensity of soil erosion, which destroys eco-environment by leading water and soil loss;  相似文献   
118.
新疆和田河水资源利用与绿色走廊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和田河绿色走廊形成与演变最重要的因素。虽然和田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但年内径流量洪枯季节差异十分悬殊,人工调配水资源的难度较大。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规模扩大.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中上游人工绿洲面积扩大,下游绿色走廊植被衰竭,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走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文章分析了和田河水资源变化对下游绿色走廊兴衰的影响过程,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绿色走廊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9.
根据城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针对煤炭城市生态环境特点,构建了能够体现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主要特征的,定性、定量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变权综合指数等方法,建立了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对淮南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淮南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勘察设计》2006,(4):60-60
一是主动的自律机制 企业根据合同约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完成勘察设计,应对勘察设计质量承担直接贫任,任何其他工作都不能替代或减轻其应有的责任,主动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是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各勘察设计单位都要建立严格有效的质量保证制度和积极的激励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主动配合好政府的监管。政府和行业组织也要在企业内部机制建设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