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的早期生长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显微观察和测绘法对条斑星鲽早期生长发育的数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条斑星鲽成熟卵子为悬浮性、端黄卵,圆球形,卵径1.7—1.9mm,无油球。在水温(9.0±0.5)℃条件下,受精卵经196.3h孵化出膜。在水温12—14℃条件下,7日龄(DAH,days after hatching)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口,肛门与外界相通,开始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8日龄仔鱼开始摄食轮虫,12日龄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30日龄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40日龄后苗种摄食配合饲料良好。生活史无鳔。脊椎骨末端上曲发生在21日龄,至28日龄完成。70日龄幼鱼鳞片和侧线已形成,鳍条数量与成体完全一致。变态过程:32日龄苗种进入变态期,左侧眼睛开始上移,42日龄眼睛转移至头顶,50日龄眼睛转到右侧,完成变态。研究了鳍的发生及生长过程:背鳍、胸鳍、腹鳍、尾鳍、臀鳍分别发生于19、0、20、19、10天,至50日龄幼鱼,除胸鳍外其它鳍的鳍条数与成鱼一致。  相似文献   
62.
对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栉孔扇贝的3个群体——俄罗斯种群(R)、中国种群野生群体(CW)和养殖群体(CC)及其3个杂交组合F1代生长发育各组合40~50只进行了3次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4个生长发育指标上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2月龄时CW♀×R♂杂交效果最好;3月龄时3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均较大,但差异不显著;4月龄时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明显,尤其是活体重的杂种优势突出,以R♀×CC♂杂交效果最好;3个亲本群体各个性状的测定性能表现在2,3月龄以俄罗斯种群较好,4月龄以中国养殖群体较好.中国种群2月龄野生群体较养殖群体生长发育快,3月龄时其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4月龄养殖群体生长发育快.  相似文献   
63.
鱼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是鱼类种群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如今我国各类主要经济鱼种的年龄与生长问题,大多在不同程度上已作过调查研究,唯鲽形目鱼类尚未见过正式报告。关于牙鲆的年龄,日本前川兼佑(1951)曾用鳞片对濑户内海的牙鲆作过年龄鉴定,最首光三(1957)对东海的牙鲆也有过类似的报道。  相似文献   
64.
“高温”对我国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人工气室模拟试验、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及采用CERES冬小麦模式,分析“高温”对小麦(春小麦、冬小麦)发育历期、产量结构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小麦发育历期缩短,高温使春小麦经济产量下降,温度升高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对穗粒数及籽粒重有利。返青后的“高温”对冬小麦经济产量不利。  相似文献   
65.
汞是熟知的毒物(Bidwell 1979)。近二十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海洋重金属的污染在世界许多海区已有发现.关于生物对汞、镉、铅等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和代谢过程,常因生物种类、体重、性别等不同而有差异。如紫贻贝(Mytilus edulis)  相似文献   
66.
海面陶罐施肥方法的应用为北方广大贫瘠海区的养殖开辟了一条道路,但目前我国的化肥生产量还不能满足要求,在小面积生产条件下,陶罐肥料的利用率只有10%左右,而且由于肥料、陶罐和人工的消耗,产品的成本也较高,最理想的办法应当是向自然肥沃的海区扩大海带的养殖。根据以往的调查和实验结果,我们推测在浙江嵊泗列岛附近适宜海带生长的时间最少有4、5个月,如果用夏苗海带进行养殖,估计海带能够在这期间内生长达到商品标准并能产生孢子囊群。当然,这些地区由于受长江、钱塘江以及其他沿岸江河的影响,海水很混浊,透明度(透明度盘可见度)很小。距岸较远的地区如嵊山区,海水透明度虽然较大,但在主要生长季节的冬季,仍然很小,四月间南方暖流北上后海水透明度才逐渐增加。这种情况是不利于海带生长的,但由于人工筏式养殖法的优越性,光照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养育水层而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7.
无机氮和磷对海带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N)是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有机物的成份。磷(P)是核酸等重要有机物的成份。它们在细胞代谢中发生重要的作用。海带或其他生物在代谢过程中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氮和磷的供应,才能正常地生长和发育。Drew(1910)的实验指出,在天然海水中加入一些无机盐的氮和磷可以促进糖海带配子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68.
3种光温指标在模拟设施黄瓜生长发育中的应用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9~12月间,以黄瓜“津优1号”( Cucumis sativus linn. cv. Jingyoul ) 为试材,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验温室进行分批栽培试验,测定温室气象要素和作物数据,分别用活动积温(AAT,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有效积温( EAT,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和辐热积(TEP,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hotosynthesis active radiation)3种光温指标模拟温室黄瓜植株叶面积、株高和生育期,并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各个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用辐热积指标分别模拟黄瓜各生育期(出苗期、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距播种日期的天数,其相对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d,3d,4d,5d,4d,小于活动积温法(1d,6d,8d,11d,11d)和有效积温法(0d,4d,3d,8d,10d)。利用辐热积指标模拟叶面积和株高的相对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43.0cm^2和4.3cm,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和0.98,而用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指标模拟黄瓜单株叶面积的相对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61.3cm^2和54.6cm^2,模拟株高的相对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9.8cm和7.5cm。比较结果显示利用辐热积指标模拟温室黄瓜生育期、株高和叶面积的精度明显高于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该研究为温室黄瓜生长指标和各生育期的预测以及环境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播期对浚单20夏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浚单20玉米新品种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浚单20各个阶段生长状况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首先对各播期发育阶段持续日数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日数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其次,分析了作物各发育期持续日数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以促进夏玉米生长,日照减少可加快夏玉米生育进程,不同生育阶段降水量对作物生长影响不同,其中抽雄-乳熟期降水量增加能缩短发育日数.然后,对比分析了播期对浚单20干物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随着播期推迟,穗长有缩短趋势,单株籽粒重、百粒重、籽粒与茎秆比也随播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播期一平均实产达864.12g/m2,比播期二高74.56 g/m2,比播期三高128.33g/m2,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浚单20适时早播,有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沙坡头植物迁地保育基地种植26 a的甘草在3种除草制度下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①从种植第11年开始连续16 a除草的样地中甘草植株开始生长最早,26 a内仅除草一年的样地次之,未除草的对照样地甘草生长开始最晚,但最终高度差异不大。②从种植第11年开始每年除草的样地中甘草株平均花序、果序、成熟种子数量及果序/花序、果序长度和种子重/生殖部分重和生殖部分重/地上生物量值最大,26 a内只除草一年的样地次之,而未除草样地甘草不能开花结实,不能完成生活史;除草仅一年样地甘草能正常开花结实,但分配给繁殖的生物量比例较连续16 a除草样地低。③杂草改善了早期沙区土壤贫瘠的状况,有利于甘草生长发育,而后期杂草的大量扩散使其与甘草竞争加剧,从而抑制甘草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